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80|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廟宇之美]鹿港天后宮<20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8-6 21:02:5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鹿港天后宮簡史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民國前321年,萬曆19年),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上聖母媽祖,為早年閩藉的守護神之一。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其族侄施琅啟秉等感念媽祖神靈顯赫,恩被黎庶,而墾留聖像於鹿港天后宮崇祀,是為台灣供奉"湄洲開基祖廟"的天上聖母 媽祖。
 
      康熙48年(1709年)由土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又稱八堡圳),歷經10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而漳、泉的移民大多由鹿港上岸,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移民日益增多,對於庇佑航海平安的媽祖信仰益加虔誠,原本舊有的廟宇已不敷使用,雍正3年(1725年)由施世榜獻地,遷建至今日媽祖廟現址。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奉其長生祿位。
 
 
      鹿港天后宮在嘉慶年間稱為"聖母宮",乾隆52年(1787年)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另興建媽祖廟,此乃清高宗乾隆皇帝所敕建的新祖宮,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在鹿港為分辨這二座媽祖廟宇,鹿港聖母宮稱為"舊祖宮"後建之官建媽祖廟則稱為"新祖宮"。
 
 
鹿港天后宮曾於嘉慶及同治年間數度由泉、廈等八郊結合地方士紳捐資重修。鹿港天后宮宮務活動及其文物深受到清代來台官員的重視。目前宮內仍保存有雍正皇帝御賜"神昭海表"匾、乾隆皇帝"佑濟昭靈"匾、光緒皇帝"與天同功"匾及福建巡撫王紹蘭、鹿港同知王蘭佩、孫壽銘、福建陸路提督許文謨等官員所敬獻的匾額,此皆為鹿港天后宮極重要的文化資產。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民前221年,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建築結構富麗堂皇,雕樑畫棟獨具匠心,有藝術殿堂之稱。廟中陳列的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更是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
 
 
 
鹿港天后宮前廣場原為紅磚地坪,民國四、五十年代,全省各地媽祖廟紛紛至鹿港天后宮進香,為迎接廟宇的進香團,天后宮均在廣場前搭起臨時的牌樓,以示歡迎進香之意。
 
民國六十二年由「同安寮廈十二庄」信士捐建天后宮廟前牌樓,牌樓由鹿港大木匠師施坤玉設計,後由施金鐘施做,屋頂上的斗栱及樑柱是以水泥鑄模而成,燕尾式的廟宇飛簷起翹,曲線流暢。牌樓採四柱三間式建築,牌樓樑柱原為朱紅色,民國九十二年改漆為鎏金色,更顯得莊嚴肅穆。
 
 
天后宮牌樓的對聯,於民國六十二年興建時,由張維瀚、吳萬谷及當時總統府參軍陸軍中將何志浩等三位書法家所敬撰的墨跡。民國九十二年牌樓重修時,對聯聯文不變,由鹿港籍書法家施文炳、施國華、施招澤等人揮毫的墨跡。
 
「入廟看廟門」,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亦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天后宮三川殿精采的石窗透雕,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匠師工藝。
 
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在台灣的寺廟中,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的屋頂,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恢宏壯觀,廟宇格局為三進二院,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及後殿。

 
藻井是建築物中最尊貴的做法,它的功能為隔斷過高的空間,以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下落,藻井的做法能塑造室內富麗堂皇的效果。鹿港天后宮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為大木匠師樹發師(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在台灣,同為王氏(益順師、樹發師)的作品且型式與鹿港天后宮相似的藻井,如新竹城隍廟、彰化南瑤宮,但以鹿港天后宮的藻井裝飾最為精采。

 
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為三開間的格局,昭和二年(1927年)天后宮修建時,由正殿開始施做,當時正殿的大木匠師為海同師(吳海同),其木結構與彰化南瑤宮相似,但後來正殿的工程因故由樹發師(王樹發)組立完成,鑿花匠師則有來自泉州、潮州的工匠及鹿港的雕刻師傅共同施做。

 
 
正殿中間的御路石雕刻有牡丹鳳的裝飾,兩側露階欄杆有蓮花的造型,皆為青斗石材質。正殿挑高的空間與燻黑的木雕與神像,裊裊香煙中更顯加莊嚴。在正殿前步口的位置,有一捲棚造型的木架構建築,做為拜殿的空間,兩旁並開有二個拱門連接左右廂廊,廂廊內供奉有境主公與註生娘娘。
 
正殿的神龕則為樹發師所承包,由泉州木雕師傅連吉師(黃連吉)施做,當時也結合了溫州、潮州及鹿港匠師共同參與,神龕的造型宛如一座寺廟,雕刻富麗堂皇,斗栱出簷、吊筒垂珠,神龕正上方書有「湄洲聖母」的牌匾,前方的龍柱雕刻並有八仙人物裝飾其上,整座神龕更顯得莊嚴肅穆。

後殿二樓原為三開間建築,民國五十二年天后宮委員吳孟津聘請坤玉師(施坤玉)施做後殿後續工程,並將後殿擴建成五開間的格局,二樓露台增建成八角型,使參香者有更大的參拜空間。當時後殿神龕局部雕刻為煥美師(李煥美)及傳師(施傳)等匠師施做。後殿石雕除龍柱為舊有的石雕外,其餘皆為蔣馨之孫張清玉率領匠師所施做的作品。後殿部份的雕刻及彩繪直至民國六十年八月始全部完成。
 
後殿前方有一口「天龍池」,為民國五十四年興建,此座天龍池的造型並不精緻,但天龍池的四周卻有鹿港當代文人郭新林、朱啟南、施讓甫、王重五及陳浚源的字畫,十分珍貴。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2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11-18 17:33:55 |只看該作者
可惜路港這麼多富豪(幾十家上市公司的老闆)不把鹿港當一回事,徒呼負負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8-6 23:12: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happy6258 的帖子

正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正是講以前最熱鬧的城市古都。

鹿港亦留下許許多多古人所傳承的藝術之美。

而這些將是我們這些後輩子孫要去維護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7 15: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