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20|回覆: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艋舺[36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30 00:10:0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艋舺講古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諺,同時也說明當年的萬華是台灣的商業中心,但昔日的風光而今祇能見到凌亂的街道、斑駁失修的建築。原名番藷市街的貴陽街就有許多古宅,它是艋舺最早的街也是台北最老的街,那是因為有靠近淡水河濱地利之便。

艋舺一名的由來是因平埔族獨木舟和獨木舟聚集的地方為「艋舺」,亦作「蟒甲」、「文甲」、「莽葛」,為凱達喀蘭族語「Moungar」之音譯,當時他們除了射魚維生外,並以獨木舟載運所產的蕃藷、苦茗順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濱群舟蝟集,如此景象成為「艋舺」地名的由來。

而「艋舺」獨木舟,小的可以搭乘2至3人,較大的「艋舺」則可以搭乘二十餘人,因為製作簡便,材料取得容易,於是「艋舺」就成為了當時台北盆地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三百多年前的「艋舺」宛如現在的大眾捷運一般,穿梭在台北盆地。而「艋舺」獨木舟的總站就位於當時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的三叉交會處,而平埔族的部落便匯聚於此。因為穿梭或停靠於此處的「艋舺」獨木舟特別的多,成為地方的特色,慢慢的大家便稱此地地名為艋舺了,而光復後為了美化地名,將艋舺改為近似音的漢字萬華,這便是萬華地名的由來。


 
艋舺公園水舞

艋舺風情
由於新莊的發展,使艋舺成為潛力雄厚的新生地,加上移民增加與墾務進展,艋舺便後來居上。這是因大嵙崁溪的河床日漸淤塞,使新莊沿岸船隻停泊不便,轉向出入艋舺渡頭。

1760年,淡水堡坊中,轄有古亭、艋舺渡街內之十四莊這裏始見「艋舺庄」之名。到1792年,八里坌開港,泉州、廈門來此貿易,溯河而行來到艋舺,讓小小的渡口成為大商港。到1808年,新莊縣丞移遷艋舺,改稱艋舺縣丞,到了道光初年,郊商發達,始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1875年創立台北府時,曾建議將府治設立在艋舺,繁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艋舺公園水舞

1920年,日本人改制行政區域,將台北廳原本直轄的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三區,改設台北市,隸屬台北州,艋舺一名才正式廢除,之後日人將艋舺改稱萬華。

嘉慶、道光、咸豐年間郊行的黃金時代是締造艋舺鼎盛商業的主力。郊行類似今天的商業公會,在當時交通以水運為主的時代,艋舺位處大漢溪和新店溪交會的淡水河濱,地理位置優越,因此起卸貨物的碼頭成為郊商的命脈,各家勢力競相角逐,因為爭奪地盤的利益,而有激烈的械鬥。

艋舺在過去曾有三大碼頭,指的是現今二號水門外的王公宮口,還有一號水門外的大溪口,三號水門附近的滬尾渡口。原本在艋舺西畔淡水河會流的新店溪和大嵙崁溪,因為洪水沖刷,港勢變遷,合流點因而轉到大稻埕接合新店溪。同時日據初期貨物轉運,改在火車運到火車站(今鄭州路省立台北醫院),艋舺以往的重要運輸位置也日漸式微。隨著河岸逐漸淤積,商業貿易被後來興起的大稻埕取代,艋舺日漸沉寂。

 
艋舺街景

走看艋舺
 
成衣街
台灣第一座成衣批發市場,也是台灣成衣業的發源地,以萬華火車站、大理街為中心,向外擴散,極盛時曾有上千家之多。

雖然今日盛況不再,萬華成衣市場的規模依然相當可觀,涵蓋高級貨、地攤貨、淑女裝、男裝、童裝、泳裝、內衣、睡衣,甚至壽衣都有人賣。其中大理街、西園路口一帶的女襯衫非常有名,連日本、菲律賓、香港的商人與僑領都來此批貨,貨色齊全,價格更便宜。
■萬華火車站與大理街為中心


 
鳥街
拆除和平陸橋,是鳥街的轉捩點,原本陰暗髒亂,如今明亮寬敞,鳥街的規模更加盛大,計有20餘家鳥園聚集在此,不但是台北市最大的鳥園市集,也是全國規模最大,販售種類最齊全的地方,估算販售種類近200多種,同時相關養鳥的設備,如鳥籠、飼料等也一應俱全,並吸引了兔子、觀賞魚等不同寵物商店紛紛進駐。
■和平西路三段(艋舺大道至南寧路)


 
華西街觀光夜市
是台北市第一個經過專案整建與規畫的夜市,於民國76年正式定名華西街觀光夜市,與龍山寺並列為萬華區兩大觀光景點。

華西街夜市帶動廣州街、梧州街、西昌街等其他夜市的發展,有吃有喝,有買有玩,外國觀光客最愛吃蛇肉、喝蛇酒,順便嘗試一下腳底按摩或盲人抓龍。
■位於西園路與環河南路之間的華西街


 
銀樓街
龍山寺旁廣州街與西園路交叉口,早期曾是艋舺的商業中心,交易熱絡、銀樓聚集,除了販賣各式金銀珠寶與手錶以外,老師傅手工打造的金飾,是萬華銀樓街的最大特色。

其中最有名的是繩索鍊(台語為索仔股),金鍊子粗壯結實、經久耐用,一條最少重達1兩,加掛大塊玉珮,戴在身上,富貴盡顯,「俗又有力」就是萬華金飾的魅力所在。
■龍山寺旁,和平西路與廣州街之間的西園路


 
佛具街
短短不到200公尺,有數10家佛具店比鄰而居,同樣是靠虔誠的龍山寺信徒而發跡,形成全台灣最著名的佛具街。
只要你想得到的神佛,在這裡都找得到,每一家店倒像是宗教世界的聯合國,另外還有拜佛所需的各式用品,例如:佛燈、香燭、念珠、八仙桌等,甚至還擺好了樣子供民眾比照辦理。
■廣州街與桂林路之間的西園路兩岸


 
青草巷
人們因病而上廟拜拜,就近抓藥治病,這是青草巷的起源,全要拜龍山寺之賜。青草巷內的第一家青草店已成立80餘載,早年為台北市民扮演抓藥治病的角色,如今走的是方便包的保健養生風。

青草巷的青草有內服與外敷,用途非常廣泛,無論是清涼退火、美容養顏、健胃開脾、強健筋骨、明目醒腦、顧肝臟、治內傷、增強免疫力都有,甚至是專治跌打損傷、生瘡流膿的草藥也不少,是台灣民間流行的民俗療法。
■西昌街與西昌街224巷內


 
二手貨街
以銷售軍品與二手家電為主。昔日駐台美軍經常在此變賣裝備,換取零花錢,漸漸形成二手貨街,甚至還有「賊仔市」的稱號。

如今盛況不再,不過仍是台北市軍品裝備與二手家電的大本營,尤其是軍品店的配備齊全,種類有上千種之多,再加上生存遊戲流行,全套軍裝搶手,連衣服、帽子、靴子、水壺等只要2500元左右,即可一次購足。
■桂林路57巷,老松國小對面


 
家具街
20至40年代,平埔族順著新店溪運下大批木料進入艋舺,先在剝皮寮剝皮處理後,即送往隆昌街一帶(舊名新啟街,即台語新建造的屋舍之意),由木匠進行加工生產,之後送往西園路一帶完成雕刻,逐漸在貴陽街2段集散,而形成家具街。

至今貴陽街上仍有不少家具集結,不過已沒有本地製造的家具,泰半由進口貨取代。
■長沙街2段兩岸


艋舺地景
 
萬華車站
民國7年設置的萬華車站,於民國88年走入地下化,是繁榮艋舺的最大推手。前清時期舟楫沒落,鐵路的發展無疑為艋舺挹注新的活力。日治時期,萬華已出現小型工業區規模,60年代全台第二的西園工業區成立,萬華車站扮演著南來北往運輸的重責大任,並於70年代發展為大理街工業區,萬華火車站前大理街至汕頭街,至今仍是台北服飾業的重鎮。

 
糖廓古月台
民國2年,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台糖台北倉庫前身)在大理街一帶開始製糖,甘蔗原料來自大漢溪流域及鄰近的萬華、雙園一帶。目前仍留有3棟倉庫,可證明台北盆地蔗糖工業的發展從清代與日治時代即開始,古月台是全台唯一僅見以七分車台鐵縱貫線軌距月台深入糖廠者,與南部五分車月台不同。
■大理街160巷20、22、24弄


 
學海書院
三級古蹟,是台北市僅存的書院古蹟,也是台北市最早的學校。清道光17年(1837)先由淡水同知婁雲發起興建,並由下一任同知曹謹完成,原名文甲書院(文甲為艋舺古名),但經閩浙總督劉韻珂巡台改名為學海。該書院左右對稱,配置講堂、朱子祠、學舍等。著名的大龍峒舉人陳維英曾在此主講,大廳上仍留有他所撰的對聯。日據時代,高姓族人豔其風水而加以承購,書院變成宗祠,因此學海書院也是高姓大宗祠。
■環河南路2段93號


 
黃氏宗祠
建於清道光年間,原為艋舺富商黃祿的私宅,在清咸豐年間,洋人覬覦該地,後由官方與艋舺郊商黃龍安出面擺平,黃祿就無條件獻出部份房屋與土地,永久做為江夏種德堂黃姓大宗祠。不過該宅並未對外開放,僅能透過十字型的牆孔窺見宅院的風貌,屋頂上壽財子的剪黏彩塑還是非常搶眼。
■廣州街265巷3號


 
淡北育嬰堂
廣州街原名「育嬰堂邊街」,係當時此街道上有一間育嬰堂,(類似現今孤兒院),清同治年間,艋舺已是相當繁榮的都市,當時在街邊常見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助的孩童,於是淡北同知陳培桂要求當地貿易商與店家,共同出力設立育嬰堂,收容無依幼童。育嬰堂於日據時代(光緒25年間)交由仁濟醫院管理,目前僅存紀念碑,供後人留念。
■廣州街200號(仁濟醫院大門口旁)


 
隘門
早期繁華艋舺是盜匪攻擊的目標,為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設置隘門。隘門是用泥土、磚石砌出一個小窄門,有單、雙門再加木門,或加設頂樓等,在天黑後或緊急時管制出入,並供瞭望與防禦之用,重要的是艋舺隘門證明了台灣是由漢族所開發的力證。艋舺隘門隱身在巷弄裡,極不易尋,不過隘門上有一土地公廟,廟口對聯可尋蛛絲馬跡:威鎮隘門三百載,恩施艋舺千萬家。
■廣州街223巷口


 
龍山寺
二級古蹟,與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大龍峒保安宮並稱為台北市三大寺廟,同時與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國際觀光客來台旅遊三大勝地,也是政府列管保護的國家古蹟。龍山寺起源於清乾隆3年(西元1738年)間,由福建人恭請晉安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渡台,成為艋舺最大的信仰中心。

 
螺旋藻井
在當時龍山寺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無論是祈福消災、集會議事,甚至昔日械鬥郊拼都以龍山寺為指揮中心,而凡是蓋上龍山寺印的文件,也都具有相當正式的效用,可想見該寺和艋舺的歷史發展真是息息相關!龍山寺最引人注目的是供奉分屬佛道的眾多神明和精彩的建築。龍山寺有三多:雕刻多〈木雕、石雕、銅雕〉、門聯多和神明多。總面積1800餘坪,為中國三進四合院的傳統建築,無論是建築本體,或飾以雕刻、螺旋藻井、交阯陶、彩色玻璃剪黏等,均美不勝收。

 

 
每逢大考只要供奉有文昌帝君的廟宇都會湧進許多人潮,貢桌上擺滿象徵性供品,如粽子(包中) 、白蘿蔔(好彩頭)、鳳梨 (好運旺來)、蘋果 (平安)、竹筍(節節高昇)、荔枝(順利)、芹菜(勤學)、蔥(聰明)、蒜(會打算盤)、桔葉12片(吉利)、狀元糕 (中狀元)、旺旺仙貝 (考運旺旺)等,更有父母們將考生要穿的內衣及衣物,一同拿去廟中祈求考試順利。然而拜拜中最重要的是放上考生准考證影本,告訴文昌帝君考生的詳細資料,包括考生姓名、考場名稱、考場地址、家裡地址、就讀學校名稱、准考證號碼、考試日期等,再用紅紙將白蘿蔔、蔥、芹菜等供品綁在一起放上香案,最後可不忘了放上准考證影本,否則文昌帝君可不知要保佑誰呢!

祭拜完後回家,白蘿蔔、蔥、芹菜煮來吃,但不要和圓形的食物(丸子、蛋)一同炒,以免考個「鴨蛋」,拜過的桔葉則於考前泡水洗澡,可緩和緊張情緒,或是壓在枕頭,增加考運。
※芹菜要有根有葉的全株,蔥也要有根鬚,表示有始有終,克盡全功。


 
穀鳥軒
幾年前還是殘破不堪的危樓,經過修復後,成為龍山寺附近最亮眼的複合式民俗餐廳。百年前,穀鳥軒從百貨總部、藝妓屋、聯合國眼科義診所、萬華眼科等一路走來,可說是經歷了艋舺的滄桑。主體建築有挑長的窗戶,柱子直達3樓,柱頂還有精細的彫花裝飾,陽台則有中國式的門聯,頂樓還有女兒牆,法式風格與中式建築在此相遇而融合。
■廣州街105號


 
剝皮寮
剝皮寮是台北市內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之一。據地方耆老表示,剝皮寮起因於清朝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長度150公尺,共有33個使用空間,建築高度多半在一樓半至二樓高。

自清代起,艋舺即是重要的交通阨口,所以剝皮寮老街逐漸形成軍隊守備署、貨物進出孔道,發展盛極一時。剝皮寮老街的重整計劃已接近完成階段,早期的製本所、旅社、醫館、茶店、碾米場等將原貌重現。
■康定路、廣州街和昆明街口


 
老松國小
學校類的市定古蹟,創建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前身為艋舺公學校,是台灣最早的國民小學之一。1907年遷建至今日現址,1920年興建北棟校舍,為三層樓高的鋼筋混泥土構造,當時日本統治台灣,鋼筋混泥土的技術傳入台灣,所以出現如此現代化的建築。校舍空間寬敞,採光與通風良好,走廊為半圓拱型,具有古典氣息,也是日據時代台灣小學校舍的典型建築。
■桂林路64號


 
青山宮
 
三級古蹟,又稱青山王宮或青山王館,清咸豐6年(西元1856年)所建,由福建惠安籍漁民,從故鄉青山廟奉請而來,主祀靈安尊王,又稱青山王,相傳為三國時東吳孫權的部下,曾在福建任總督,專司鎮暴驅邪。

據說惠安漁民把靈安尊王從大陸請來時,當神像經過舊街,突然抬不動。經過擲筊問神後,才知道靈安尊王要住在此地,所以信徒就在舊街建廟。剛好那時候正流行瘟疫,不過只要向靈安尊王祈求,就能平安健康,因此信徒愈來愈多,並共同籌款蓋新廟,也就是現在的青山宮。

現有廟宇建於日據昭和年間,採清代宮殿建築,雕樑畫棟,工藝精美,佔地約184坪,分二殿二廊,後殿三層,可惜後殿年久失修,已拆除重建。靈安尊王的誕辰為農曆10月23日,照例舉行暗訪與遶境活動。據了解,幼年時曾居住該區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每年都跑來扛轎,祈求國泰民安。
■貴陽街2段218號


 
清水巖祖師廟
 
三級古蹟,清水巖俗稱祖師廟,於清乾隆52年(1788)開建,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台北市三大廟門,主祀清水祖師陳昭,是福建安溪移民的守護神,閩南人多稱其為「烏面祖師」,台灣民間則通稱為「祖師公」,而祖師也常落鼻示警,且每每應驗,故又名「落鼻祖師」。祖師廟左右殿奉祀著蕭府王爺及西秦王爺。蕭府王爺是苦力的守護神,為淡水初期苦力祭拜的對象。西秦王爺即唐明皇,唐明皇創立梨園,因此被尊為戲曲之守護神。

咸豐3年,因聚落間械鬥引起「頂下郊拼」,導致祖師廟損傷極重,同治年進行大翻修,也因此該廟是台北市內唯一保存同治年間寺廟原貌者,內殿、中殿和前廳分別有三個不同年代的石柱與匾額,清光緒帝御賜「功資極濟」的匾額即高懸中殿。
■康定路81號


 
基督教長老教會
又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由加拿大來台傳教的馬偕牧師於1877年所創立,馬偕來到艋舺傳教、建教堂,遭遇相當多的挫折,排外的居民甚至將教堂拆得片甲不留!1879年馬偕選擇較偏僻的八甲庄(即現址)重建教堂,中法戰爭時(1884年)又遭毀損,馬偕於是爭取官方賠償再次重建,恰巧當時艋舺有三人高中秀才,地方人士認為是“比廟宇更高”的教堂尖塔帶來好運,馬偕才得以順利傳教。
■貴陽街2段94號


 
理教總公所
原本被多戶違建包圍的理教總公所,即將脫胎換骨成萬華406號廣場。日據時代興建的百年遺跡如表參道、石階踏步、平台、柱子等也將重見天日。理教總公所原名為「日本西本願寺」,於清光緒30年(1904)由台灣信徒與日本人共同捐資興建,並於民國元年完工,本殿有500坪、兩廊及正殿400坪,周圍群牆庭園1600坪,為台灣寺廟最大之古廟建築。光復後該建物撥交理教總公所傳道使用,卻於民國64年4月發生火災,現址仍留有當時西本願寺的遺蹟。
■中華路一段與長沙街口


 
謝宅
市定古蹟,也是艋舺地區第一座民宅古蹟,建於清嘉慶4年(西元1799年),為四合院的古宅。艋舺謝家在嘉慶年間為著名的郊行,經營台北與漳泉之間的貿易,是艋舺的大戶人家。謝宅僅存第二進的廳堂,左右帶護室,十分典雅,門廳已改為二層樓的磚造建築,設有騎樓,即今日的星光旅社。正廳保留傳統磚木構造,結構壯碩,雕工精湛,由此窺見艋舺富翁的生活起屋。
■西昌街88號


 
福德宮
據廟婆表示,清朝時,先祖在該處販賣木屐、草帽等日常用品,與大陸帆船往來密切。大陸商人為祈求生意興隆,便將土地公與土地媽奉祀於此,成為艋舺地區最老的土地公廟,管轄範圍直達西門町。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以及8月15日坐位的日子,都是熱鬧日。
■長沙街2段207號


 
西門紅樓
三級古蹟,1908年建起的八角形兩層樓高,洋式紅磚造的建築,連結十字型建築,成為日據初期台灣最早出現的市場。紅樓早年稱為「市場八角堂」,由總督府營繕課近藤十郎所設計,牆體為紅磚,樓板為鋼筋水泥,但屋頂為鋼骨桁架,有如雨傘骨般呈放射狀,至今保留原貌。目前委外管理,一樓為展示廳加上餐廳;二樓為台北第一個茶館劇場。
■成都路10號


 
台北天后宮
建於清乾隆11年(西元1746年),名為新興宮,當地人稱為艋舺媽祖宮。由於北台灣的拓展以淡水河為骨架,行船人多以媽祖為守護神,所以媽祖的信眾特別多。台北天后宮經遭拆除與火焚,現址成都路的門面雖小,腹地卻大,建築集東方藝術之美,包括:福祿壽三星、燕尾屋脊、歇山式屋頂,以及各種剪黏彩塑等,廟宇內部妝點得金碧輝煌,並有清乾隆保留至今的古鐘、嘉慶年間的行壇等。
■成都路51號


 
電影主題公園
全台第一座電影主題公園,於2005年6月開張,占地近2000坪,耗資2000多萬元,耗時3年打造完成,是西門町最大的戶外用地,促進電影藝術和周邊產業在西門町繼續發熱發光。空間採開放式的電影主題公園,原為台北煤氣公司會址,是台北最早生產煤氣的現代化工廠,民國56年因天然氣日漸普及而停工生產,目前還保留大煙囪做為紀念。
■康定路與武昌街口


資料來源:好山好水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7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7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2-7-30 18:21:11 |只看該作者
阿文ㄟ 發表於 2012-7-30 00:25  
哈~這是很久以前的帖子了啦~
不過這樣也不錯ㄚ~這帖小弟很用心在做喔~!

不錯唷!被會員挖掘出來給大家分享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2-7-30 00:25:43 |只看該作者
chen1490 發表於 2012-7-29 22:57  
文大
您是打算艋舺之旅不能程行
想用些照片的充當一下阿!~

哈~這是很久以前的帖子了啦~
不過這樣也不錯ㄚ~這帖小弟很用心在做喔~!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2-7-29 22:57:30 |只看該作者
文大
您是打算艋舺之旅不能程行
想用些照片的充當一下阿!~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7-29 20:58:27 |只看該作者
看著照片~
有種回到小時候~
在萬華打鬧的日子~
照片上那些地方都是小時候嘻笑打鬧的回憶阿~
電影~艋舺~
那紅紅燈光的巷子~一堆小毛頭跑進去玩耍~
還被那邊的姐姐~請糖吃~說小朋友還不能來這邊唷~
長大後~才知道那邊是什麼~哈哈
想到就好笑~
是該找個時間回去走走了~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9 04: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