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5-6
- 最後登錄
- 2024-1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165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859
- 相冊
- 1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高熲為隋朝第一名臣,唐太宗甚至認為隋朝的興亡與高的輔佐、被罷黜及至冤死有莫大關系。高熲字昭玄,又名敏,少年時即展現出過人才華,文武雙全,精明能幹,被當時的北周宰相、亦即後來的隋文帝楊堅延攬後,很快就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楊堅最得力的助手。楊堅稱帝建隋後,高熲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成為實際上的宰相,人稱"真宰相"。高熲通曉世務,竭力輔佐隋文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建樹。他引薦人才,修訂隋律,提出"輸籍法",增加了國家稅收。尤其重要的是,作為元帥長史統率大軍用計滅陳,實現了南北統一。
隋文帝楊堅對他極為倚重,贊揚備至,但楊堅性好猜忌,因為廢立太子的問題,君臣產生矛盾。高熲又因故得罪皇後獨孤氏,屢被皇後羅織罪名,終被免去宰相職位,後遭誣告有司馬懿之心,被廢為庶民。隋文帝死後,楊廣即位,起用高熲 ,但高熲因攻陳時殺死美女張麗華,且不主張立楊廣為太子,與太子結怨,最終被殺。
高熲文韜武略,才華蓋世,以天下為己任,為隋朝的開國大業立下了曠世奇功,最後卻死於猜忌、毀謗,實在是千古奇冤。
高颎應該算是胡漢混血的後代,身上有鮮卑族血統。他的父親高賓,做過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僚佐,被賜姓獨孤氏。而獨孤信的女兒後來成為隋文帝楊堅的皇後,所以兩家關系一直非常好。
高颎從小就很聰明,善於辭令,十七歲入仕途,很快就立了戰功,文武雙全的名聲傳了出去。當時楊堅擔任北周宰相,北周皇帝是個只有六七歲的小孩,楊堅獨攬大權,已有了自立為王的打算。正是用人之際,楊堅看中了高颎,高颎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招攬,說:"我願受你的差遣,即使你的大事不成,我全家被殺,也不後悔。"楊堅聽了大喜過望,任他為相府司錄。
不久後,尉遲迥舉兵反對楊堅,楊堅想派心腹崔仲方、鄭譯、劉訪去監軍,先後被他們以各種借口推辭,眼看前線軍心浮動,楊堅愁眉不展。就在這時,高颎自告奮勇,連母親都來不及告別,就上火線燒掉了軍隊後退用的橋梁,迫使軍隊孤註一擲、奮勇作戰,大破尉遲迥的軍隊。這次高颎在楊堅急需用人之際挺身而出,進一步顯示出他的軍事才能,很快成為楊堅最信任的手下,進位柱國,封義寧縣公,相府司馬。
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高颎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這是輔佐皇帝處理軍政大事的樞要位置。隋朝官制沒有設立宰相,高颎就是實際上的宰相,他在這兩個位置幾近二十年,人稱"真宰相"。楊堅喜歡直接叫他的賜姓"獨孤",表示親密。高颎在朝臣中的地位最高,但他非常謙遜,要求讓位給蘇威,楊堅開始同意,沒過幾天就說:"高颎能舉薦人才,這樣也應該受到封賞啊!"於是又讓他官復原職。高颎經常坐在朝堂北面的一棵大槐樹下待命,後來修整庭院時本要砍了這棵樹,楊堅特意囑咐要留著這槐樹給後人看,可見高颎當時受重視的程度堪稱朝中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