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明初黃冊及魚鱗圖冊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3 00:43:2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明太祖鑑於元末大亂, 戶籍散失, 為了穩定國家財源, 積極重整戶籍. 洪武十三年(1368年) 開始, 太祖命令地方長官及總兵收集元政府的戶口版籍, 其後更編修黃冊及魚鱗圖冊, 將戶籍與土地分配情況結合, 作為徵收賦稅的基礎. 明中葉以後, 兩冊失修, 於是到神宗時改行一條鞭法,將人丁及田地徭役結合.
 
明代的賦役制度相當精密, 與編訂黃冊和魚鱗圖冊有密切關係. 兩冊內的意義, 不單代表冊籍本身, 而且與賦役制度緊密連繫, 相輔相成. 其中黃冊更是一切賦役制度的根源. 「黃冊」是因為封面為黃色而命名, 黃冊乃編審里甲的結果, 合戶口與賦役為一冊籍, 是明代初年徵稅根據. 換句話說, 要理解黃冊制度的內容, 必須先清楚明代理甲制. 明代以地域相鄰的110戶人家, 編為一「里」 各里戶數相同. 一里中有里長10戶, 其餘100戶分為10甲, 每甲10戶, 每甲置一甲首. 每年由里長, 甲首各一人率領一甲應役. 如是者, 每十年中, 每里長與甲首皆輪流應役一次, 當年應役者稱現役, 輪役者稱排年. 十年後, 查算各戶丁糧及資產的消長, 再重訂里甲, 仍以丁糧多寡為應役先後次序. 明代編訂里甲, 是為了將民戶登錄在黃冊之上, 供應政府所需的徭役, 同時又作為地方的基層單位, 方便朝廷治理.
 
編訂里甲之後, 就立即作戶口登記. 戶籍分為官, 民, 軍, 匠四類, 每戶登記的資料包括有所屬鄉籍, 成年及未成年的男丁及女性人數, 擁有的田地種類和頃畝數目, 資產價值, 以及應繳的夏稅秋糧總額. 「黃冊」配合里甲制, 每十戶一甲, 甲滿十戶的, 稱「全圖」; 不滿十戶的稱半圖. 十甲合為一里, 加上里長十戶, 「總圖」. 黃冊則載列該里丁口稅糧的總額. 里甲十年一編, 戶籍亦隨之重造, 稱「大造」.丁口的稅糧記錄, 分為「舊管」、 「開除」、「新收」及「實在」四項, 稱「四柱式」. 舊管是上屆徵收稅糧總額; 開除是今屆死亡人數及變賣田產數額。

新收則今屆新增人口及田產; 實在則今屆實收的數額. 其計算公式是: (實在=舊管-開除+新收) 明初賦役制度以里甲及黃冊為基礎, 又沿襲唐宋兩稅法. 總括而言,
明初稅法與役法十分復雜, 人民負坦很大, 加以黃冊制度完善, 政府又很清楚紀錄, 人民逃法機會減少, 但官民皆稱不便, 到了中葉後, 要求改革時聲提高.
 
魚鱗圖冊, 其實就是田地之圖, 它把田地分區分段, 繪畫區內的田形, 丈尺田界, 紀錄田地種類、肥瘠、買賣情況及田主姓名、再編列字號, 訂成一冊. 魚鱗圖冊的得名, 是因為內裏繪製的狀似魚鱗. 此外, 魚鱗圖冊又因為他的記錄方法, 被稱為流水冊. 魚鱗圖冊的編訂與黃冊同時. 自洪武二十年起, 黃冊與魚鱗圖冊並行, 成為向人民課稅的基本原則及記錄.
 
明代初年, 兩稅法運作完善, 與魚鱗圖冊及黃冊有密切關係. 前者記錄田地狀況, 可以了解土地的形狀、性質、等級及種類; 後者記錄人丁及財產, 可以了解地權分配, 兩者互補不足, 人民難以欺暪. 然而, 戶口可以轉移, 土地則可以割讓他人, 故此, 單靠黃冊作為賦役記錄, 不免存有漏洞, 但配合記錄土地狀況的魚鱗圖冊,
人民便難以欺暪官府了.

黃冊及魚鱗圖冊敗壞原因
 
一、豪強避稅
明代的三公貴族, 有豁免賦役的特權, 他們常常合法和非法佔田佔地, 不加登記; 不少奸民又為求逃避賦役, 又將田產寄於貴族名下, 稱「投獻」.此外, 一些官員及地方舉人, 也依仗權勢, 勾結官吏, ; 兼拼土地, 逃避賦役, 以上情怳皆促使兩冊敗壞.

二、官吏勾結
控制黃冊及魚鱗圖冊的官員, 往往勾結豪強或被豪強賄賂, 上下其手從中獲利. 例如, 他們會竄改冊籍資料, 以致人戶田地的實際資料與冊籍記錄不同, 於是不少原應課稅的土地自動在國家籍冊上「消失」, 例如明初年, 全國墾田數約850萬頃, 但百多年後的孝宗弘時期, 僅有423萬頃, 流失了田地一半以上, 可見欺暪情怳十分嚴重.

三、舞弊嚴重
事實上, 官員有意失修及刻意竄改, 是兩冊敗壞的主要原因, 在魚鱗圖冊方面, 修冊者往往把官田改為民田, 上田改為下田, 熟地改為荒地, 甚至重施太祖時期貼腳詭寄的方法, 將自己的田產寄人名下, 或是繫於逃戶之下, 使官府無法追查. 在黃冊方面, 攢造情怳更為嚴重, 作弊更是層出不窮. 當時豪強為免差役, 往往賄賂官員, 隱暪丁口, 甚至改變戶等. 挪移人戶應的次序, 使自己永不須服役. 因此, 成祖以後,黃冊己成為一紙空文. 地方官員徵稅往往自編一冊---白冊, 財政收入因而不入官府.
 
總括而言, 黃冊及魚鱗圖冊一起施行, 人民難以逃稅. 同時, 對豪強隱暪土地, 逃避賦役, 也起了二定的限制作用. 但是由於兩冊失修, 賦役制度的手續又過於繁復瑣碎, 故到明神宗時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取代.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6 05: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