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0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以往,人們曾因傳世本《老子》中有「絕仁棄義」等話語,而多認為道家與重視世俗人倫的儒家是
對立的。但是,近年在湖北郭店出土的楚簡《老子》卻並無此類話語,有學者據此認為:老子並不反對
儒家的學說,傳世本《老子》中有反對「仁義」的言論,係後人因仁義道德發生「異化」而暴露出其虛
偽性,才於戰國時期添入書中的。 也就是說,早期道家並不排斥世俗道德。
作為一種既追求彼岸世界之理想、又注重當下現實之生活的宗教,道教也要求信徒處理好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以優化現實社會的環境。這些要求,既有針對封建統治者的,也有針對一般臣民的,如君主
須施行仁政、受恤臣民,官吏須忠於君王、清政廉洁,百姓須孝悌仁信、互相幫助,等等。實際上,這
些都屬於道教所倡的世俗性道德規範。
道教之世俗性的道德規範,早在太平道和天師道創立時就已提出,晉時葛洪曾將其歸納為「要當以
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唐宋時期,道教更幾乎將儒家的道德規範全盤納入了自己的說教體系之中,
如杜光庭曾以仁、義、禮、智、信等為「大道自然」之表現,陳景元則將儒家所推崇的父慈子孝、兄友
弟順、夫信妻賢、九族和睦、尊老撫幼、教誨愚鄙、上下信向、百官稱職等皆視為是「修道」 。
全真道創立後,也通過制訂一系列的「戒律」而規定信徒必須履行世俗性的道德規範。如王重陽曾
規定:「大凡學道,不得殺盜飲酒食肉破戒犯願。」後來,清代全真道王常月更根據傳授對象的不同而
分別制訂了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等「三壇大戒」,如其「初真十戒」的內容為:一、不得不忠不孝
、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行;二、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三、不得
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四、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真操,便無缺乏;五
、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六、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
,不自伐其功能;七、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八、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
散,當行節儉、惠卹貧窮;九、不得交游非賢、居處雜穢,當慕勝己、棲集清虛;十、不得輕忽言笑、
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
當然,不同的道派或不同地區的道教所著重提倡的道德規範,在具體內容上可能會不盡相同。如宋
元時期淨明道的「八寶垂訓」為:忠、孝、廉、謹、寬、裕、容、忍。香港青松觀所倡「九美德」為:
……。不過,其實質意義卻是相同的,即都是為了勸人從善。
文章來源:道教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