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全真之道與關心社會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8-13 00:54:1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全真教是當今最主要的兩大道教派別之 一 。全真之道將入世“致太平”,出世“證仙成真”融為一體。其出世思想,也正如《重陽立教十五論》“第十五論離凡世”所說:“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蓮花,根在泥而花在濾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 聖境矣” , 形寄於 塵世而 心明於物外 ,追求入世而超 世 。全真教入世利益社會關心人群可謂其優良傳統,在當今倡導道教與現代文明相結合、道教與 社會社會 相適應的時代,深刻理解全真之道的信仰內涵,發揚其關心社會冀求“致太平”的理念精神,積極實踐“真功”、“真行”,無疑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本文試就全 真之道,即全真教信仰的真諦和基本教義,全真之道的政治理念和社會倫理道德思想等問題予以闡述探討,以期抛磚引玉,就正於方家。

  一、全真教信仰的真諦和基本教義

  為了便於更深刻地理解全真教的基本信仰和主要教義,首先我們應該瞭解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和宗教背景。全真教興起興盛於宋、金、元時期,這一時期戰爭頻仍山河易主,民族矛盾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國破家亡的隱痛深埋在一代人的心底,備受心靈創傷的北方漢族人民,需要漢民族自己本土傳統文化形成的道教予以精神慰藉。然而 漢魏以來 一直為道教主流的符 籙 派,晚唐以來興盛數百年的道教外 丹黃白術 及服氣、守一等傳統 煉養術漸 趨沒落及其 凋弊。 同時,晚唐、五代 以來內丹修煉 興起,再加上佛教禪宗迅速 勃 興、理學昌盛等因素的刺激,全真教、太一教、真大道、 淨明道 等“新道教”乘勢崛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重陽 祖師直承先秦 老莊道家、 鍾 呂金丹道, 又融儒家 忠孝仁義之學及禪宗心性之學於一體,創立全真之教,《長春真人本行碑》稱:“全真一派,道為之源。鼻祖其誰, 聖哉玄元 。 誰其導 之,重陽伊始。 誰其大 之,予長春子。”全真教以老子為 道祖, 按我們道教的說法,其傳授法系是:老子傳東華帝君王玄甫,東華 帝君傳正陽 帝君 鍾離權 ,正陽帝君 傳純陽 帝君呂洞賓 和純佑帝君 劉海 蟾 ,呂洞賓又傳王重陽,劉海 蟾 傳張紫陽 (一說 鍾離權傳 呂洞賓,呂洞賓傳劉海 蟾 、王重陽,劉海 蟾 傳張紫陽)。 王重陽傳馬丹陽 、譚長真、劉長生、邱長春、王玉陽、 郝 太古、孫 不 二“七真”,開全 真北宗一 脈。張紫陽開南宗 一 脈, 與石杏林 、薛道光、陳泥丸、白玉 蟾 被尊為“南五祖”。從這個傳授體系也可以看出,全真教 標榜直承老子 之旨,在修煉上承繼 鍾呂內丹 修煉體系。

  重陽祖師 創教伊始 ,認為“東方教法年久敝深,吾往拆洗之”、“道之大原,玄文五千。 誕誇索隱,匪其 正傳 ” ,一反當時流行的傳統道教,以老子之“道”為最高信仰,以《道德經》為根本經典,重 世 立教。老子之道,乃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先天地而 莫知其始, 後天地而 莫知其終。其靜則歸根複 命,動 則物各 芸芸,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無物 不 有,無時不然。《道德經》闡述老子之“道”,從天道自然無為,大道化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出發,本著天人合一,天道與人事相通,治國 與治身相同 的觀點,用自然法則來論述治國養生之道。將清靜無為的自然之道與治國之道、養生之道融為一體,尋求國家太平長治、個人 長生久視 。全真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傳,不行而到。

遵循 長生久視之 道,追求 成仙證真的 信仰也是全真教義的主要內容之 一 。與傳統的神仙道教追求“肉體長生,飛升成仙”不同,全真教認為“屏去 妄 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 。《重陽立教十五論》“論超三界” 云 :“心忘慮念,即超欲界; 心忘諸境,即超色界 ;不著空見, 即超無色 界。離此三界, 神居仙聖 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論離凡世”亦認為“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矣”、“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因此,確切地說,全真教追求成為“真人”而非“仙人”。那麼,何謂“真人”?全真教承繼南華真人之說《莊子》中說:“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也就是說有“真知”的人就是“真人”。所謂“真知”就是“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天之所為即天道,人之所為即人道,體天道以善人生的人就是真人。概括地說,真人 就是存養本性 悟得大道的人。關於道教追求的 長生久視問題 ,全真教認為,“吾宗所以不言長生者,非 不 長生,超之也” (邱祖語)。真人超生死,非肉體長生,乃元神不死。

  所謂“全真”, 乃真功、真行 雙全之義。全教承襲 鍾 呂金丹道, 以識心 見性、性命雙修的 內丹學 為“真功”。認為“凡有七竅者,皆可成真” (邱祖語),成 仙證真之本乃 “真性”。《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說:“是這真性不亂,萬緣不掛,不去不來,此是長生不死也。”因此煉丹 修真者 應“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在內丹修煉原則上,全真教力 倡 性命雙修。《重陽立教十五論》中說:“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謹緊鍛煉矣”,白玉 蟾 在《紫清指玄集·性命日月論》中指出:“性命之在人,如日月之在天,日與月合則常明,性與命合則長生。”但是,在性命雙修 的內丹修煉 方法上,全真教 南宗、北宗卻 不盡相同。 北宗主張 先修 性後修命 ,《邱祖全書》中說:“有為功夫命功也,無為妙道性學也”,“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吾宗惟貴見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水火配合”即 指修命之 術。 南宗張 伯端 一脈則主張先修命後 修性,認為“命之不存,性將焉存”(紫陽真人語),“修性先修命,方人修行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 。

  全真教不拘 一 相、 不 主一教,主張圓融三教、三教合一。重陽祖師以“圓融三教、三教合一”作為全真基本教義,也是順應當時文化思想潮流的。魏晉南北朝之後,儒、釋、道三教成為中國文化思想的三大支柱,唐代三 教並尊 ,唐中葉以後的總趨勢為三教合一。在當時三教文化劫 後待興之際 ,重陽祖師欲一統三教而高樹教 幟 ,給中國傳統文化保存了一線生脈。他認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 一 祖風”  、“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 一根樹生三枝 也 ”  。關於“三教”, 李道純在 《中和集》中講得更為具體,他說:“禪宗理學與全真,教立三門接後人… … 會得萬殊歸一致,熙台內外總登春。”將全真與禪宗、理學並稱。

  重陽祖師每接人之初,必使 人誦持《道德經》 和《心經》、《孝經》,《心經》是佛教禪宗的重要經典。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結果,其始祖是 南梁時 來華的印度和尚菩提達摩,中間 經過慧可 、僧 燦 、道信、 弘忍 ,至唐代中葉六祖 惠能正式立宗後 ,經唐、五代的發展,到北宋時形成五家七宗的局面,在佛教 各宗中佔有 最重要的地位。禪宗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關思想,尤其是儒家孟子、《中庸》一系的思想,以心外無佛、明心見性為宗旨,把修煉的重心結為心性 的明悟 。作為全真信士必須要學習禪宗。全真信士還必須要洞悉孔孟儒學、宋明理學。理學是在儒學與佛教、道教相結合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起來的,它以儒家思想的內容為主,同時也吸收了佛學和道教思想。宋代理學探討的中心問題是“性與天道”。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以“天理”作為天地萬物的本原,人生、物生均源於天理,天理寓於人身物體,經過了陰陽 交感五行妙合 的過程。人要完善自身的倫理道德,就必須“窮天理,滅人欲”。朱子認為, 惡在人 身上的具體表現就是“人欲”,他說:“不完全等同於私欲,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正當要求和正常的生理需要,都是天理。他形象地區別了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和“人欲”的關係,當有人問飲食 之間, 孰為天理,孰 為人欲時 ,他回答道:“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也就是說,凡是超過節度的,無休止的欲望就是“人欲”, 反之, 只要在道德規範範圍內的要求和需要,都是天理。理學的“滅人欲”思想與道教“少私寡欲”思想是相通的,它的許多內容為 全真教吸融 。

  三 教圓融 ,三教合一,是基於三 教有共通 之處,“天下無二道,聖人 不 兩心”,三教同源一致,三教宗極之旨源於 仙聖佛 以心所體之道。而“道”作為宇宙最高理則,唯一無二,故 仙聖佛體道證 道之心亦無二,人之“心性”為三教共同之源。無論儒家“修心養性”,佛家“明心見性”,還是道家“識心見性”,都離不開“心性”。李 道純謂 心性者,儒家名太極, 佛家名圓覺 ,道教名金丹,實則名三而體 一 。他還把三教義理的一致點歸結為“中”和“虛”。這種三教同源一致說,宋元以來頗具普遍性。重陽祖師 出身儒門 , 熟諳儒典 ,在修道中深入佛教“七年風害,悟切《心經》無掛礙”,又上承老莊道家、 鍾 呂金丹道 一 脈,創立三教七 寶會 、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 教玉花會 、三教平等會,他本身就是圓融三教的典範。

總之, 全真教即信奉老子之道,圓融 鍾呂內丹 之學,禪宗與理學, 以證仙成真 和濟世救人為目標,力 倡真功真行 的新型道教。

  二、全真之道與關心社會

真功、真行 雙全 是謂全真 。 真功清靜證元初,真行救 人疾苦。《重陽立教十五論》指出:“入聖之道,須苦志多年,積功累行”,“只修內功,不修外行,如畫餅充饑,積雪為糧,虛 勞 眾力,到了成空”,特別強調“外行”的重要性。只有做到了“功行兩全,是謂真人”  。可見,全真教非常注重關心社會,把傳道濟世的社會活動作為“全真”之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全真教中頗具代表性的龍門派,主張以道合德,特別是邱祖西行覲見及尹志平掌教之後,由 積功累行 來證道,貫穿倫理道德於修道之中,“教門用功,大起塵 勞 ”成為 振興教門的 重心。

  全真教關心社會最突出的表現是其“致太平”,讓老百姓豐衣足食的政治思想。在當時宋、金、元時期,戰禍頻繁,民不聊生,甚至面臨“ 韃 人攻城無不破,破則不問 妍 醜老幼貧富逆順皆誅之,略不少恕”  的野蠻殺戮。長春真人發出“天蒼 蒼兮臨 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 萬靈日夜 相 淩 遲, 飲氣吞聲 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 一 物細 瑣 徒勞形。安得大士 複 混沌, 免教造物 生精靈 ” 悲 湣 呼聲。長春真人本著老子《道德經》“佳兵者不祥之器”、“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以及“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的垂訓 ,抱著“我 之 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的弘願,審時度勢應成吉思汗詔請,以七十高齡,風雨四載,跋涉萬里, 赴西域 大雪山謁見成吉思汗。據《元史·邱長春本傳》載:太祖時方西征, 日事攻 城。 處機每言 ,欲一天下者,必在乎 不 嗜殺人。 及問為治 之方,則 對以敬天 愛民為本;問 長生久視之 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成吉思汗深 契 其言,賜之虎符,副以 璽 書,尊邱祖“神仙”。“詔順命者不 誅 ,許降城而免死, 宥驅丁而得贖,放俘口 以從良,四百州半獲安生,數萬里率皆受賜” (秦志 安語 )。不僅如此,邱祖還抓住成吉思汗允許道教自由發展的時機,利用道觀,廣發度 牒 ,以獨特的方式“救民”。 《元史·釋老志》載曰 :“時國兵踐 蹂 中原,河南北尤甚,民懼俘戮,無所逃命。 處機還燕 ,使其徒持 牒招求 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 奴者得複 為良, 與濱死而 得更生者,毋虛二、三萬人,中州人至今稱道之。” 邱祖止殺救民 的大功德,後世乾隆 帝 稱讚說:“萬古長生 不用餐霞救 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全真教“救民疾苦”,還主張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使饑餓者得食,勞動者 得息,時寒時暑皆 有所養。尹志平在《清和真人北游語錄》中提出:“中道幾乎變易,故知後人未易行,卻 不 若積累功行最為有效。必 有志於功行 ,莫如接待,凡所過者, 饑得食 , 勞得息,時寒 時暑,皆得其安息。 德施於 人者有如此而功可不謂 之大乎 ?”把讓百姓富足安樂 當做積功累行 的目標。

  全真道的政治思想還有著明顯的 忠君尊 王觀念。《戶縣秦渡鎮重修志道觀碑》謂:“全真之教雖遺世獨立,而尊君親上之心常存;雖 遐 遁隱居,而愛人利物 之仁愈切” ,可謂一語中的。《金關玉鎖訣》就將“忠君王”作為持戒的重要條件。丹陽真人《十勸》文中,“第一不得犯國法”,《立誓狀文》強調要“謹以國法為先”。《初真十戒》“第一戒者,不得不忠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行”, 將忠君孝親列為首務 。這些教義有利於維護君主統治和社會穩定,與統治者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因而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從而更加強了道教的世俗化傾向。聯想到現實,“謹以國法為先”“不得犯國法”,這與宗教與 社會社會 相適應的要求,即“宗教必須遵守 社會社會 現階段的國家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但宗教必須在法律範圍內活動,必須按國家的方針政策辦事,而不能同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相衝突 ” ,是完全相符的,全真道的某些教義完全可以在當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全真道關心社會還表現在重視“德治”,注重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 云 :“今觀終南山重陽祖師,始於業儒,其卒成道,凡接人初機,必先使讀《孝經》、《道德經》,又教之以孝 詰 純一,及其立說,多引六經為據,其在文登、寧海、 萊 州,嘗率其徒演法建會者凡五,皆所以明正心誠意,少思寡欲之理, 不 主 一 相,不居一教也。”重陽祖師把儒家的“正心誠意”的道德修養論與道教“少思寡欲”的宗教修養論結合在一起,教人“孝謹純一”,十分重視儒家《孝經》,並將“孝敬父母師資”作為修持的重要內容之 一 。對於廣大的居家信眾, 全真教勸以忠孝 仁慈修善積德。長 真 真人《贈韓家郎君在家修行》詩 云 :“崇真起善立玄堂,謹奉朝昏兩炷香。內 侍孀親行 孝道, 外持真正 合三光。常行 矜憫 提貧困, 每施慈悲契 下殃。他日聰明如省悟,也應歸去到仙鄉。”又有詩 云 :“為官清正同修道,忠孝仁慈勝出家。 行盡這般 功德路,定將 歸去步雲霞 。”謂“忠孝仁慈”、“為官清正”是得道成仙的“功德路”。清和真人尹志平主張 未學仙道 先修人道,個人修身先做個“謹慎君子”,其《北遊語錄》中說:“凡學道雖未能到通天 徹 地處,先作個謹慎君子亦不虧已,然大聖大賢皆自此出”,以儒家的聖人標準作為修道準則。 姬志真 在《雲山集》 吟 “實德”、 “實行”兩詩中 大體概括了全真教處世的行為準則。《實德》詩 云 :“才生 一 德鬼神知,元本良心不可欺。 濟物利性忘 取捨, 從人屈己 事謙卑。 私邪偏見 尋常拔,忠孝仁慈上下移。恭謹至誠無 諂 曲,人天何處不相宜。” 《實行》詩曰 :“後己先人謙又謙,常懷本分自清廉。 利生接物仁無 義,契理明真義亦兼。 莫幻驕邪驚世 欲, 休生詭辯 狂 閭閻 。本行 德業能深積 ,向上機關不用拈。”以 懇 心低下, 斷繼人 我, 施諸方便 ,利益群生,忠孝仁慈,恭謹至誠等為行為規範,與儒家道德觀相比,又確有自己的特色。

  全真的社會倫理道德思想也是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仙經萬卷 ,忠孝為先。忠孝 為諸戒之 道,百行之原,學者之先 務 。《初真十戒文》稱:“大忠者 不昧其 心,至 一 物 不 欺。 大孝者不 悖於理,至 一體皆愛 。 一語欺心即非忠 ,一事悖理 即非孝 。《忠經·天在神明章》 云 :“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 忠者 ,中也,至公無私。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物生;人無私, 大享 貞。忠也者, 一 其心之謂也。為國之本, 何莫由 忠?”把“忠” 看做 天地萬物正常發展的根本,“忠”有利於群體、國家的統一和凝聚,有利於社會的有序進行和穩定,它所體現的為國家、民族、天下不惜犧牲個人私利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與精神文明建設是一致的。《孝經》把“孝”分為 天子之孝 、 士大夫之孝 、 庶民之孝 ,把自愛其身、 修身慎行作為 “孝之始也”,以報父母生育之恩,師長教誨之恩。帝王官吏“為官清正”、“以百性心為心”亦為“孝”。“孝”有利於家庭親情關係的和諧、社會人際關係的穩定,當然,應該指出的是繼承和發揚忠孝的道德,並不是要完全以過去的“忠孝”標準行事。

全真教亦講“仁慈” 。“仁”是儒家基本的道德思想,其核心是愛人。“仁”包括忠恕、克己、孝 悌 、自愛,還包括智、勇、恭、寬、信、敏、惠等道德規範。全真教“仁慈”與此相通,並多有借鑒,“善人吾善之, 不 善人吾亦善之”,提倡人與人相愛,尊重人的價值,同情人,幫助人,在現實生活人際關係中,仁慈思想的道德規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信義”變是全真教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全真教講求誠實有信,“利生接物仁無失,契理明真義亦兼”。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社會上暫時出現的某些一切以經濟利益為軸心,不顧社會效益,“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不良現象勢必使社會風氣日益敗壞。全真教重“信義”的原則無疑會對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全真教還 倡 揚三綱五常。 元初道士 陳致虛在《金丹大要·道德經序》中明確提出“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綱五常,次則因定生慧。綱常既明, 則道知 綱常而出,非出綱常之外別有道也 ” ,又說:“群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朋友也,此大道之綱常也,萬世不可易。”以道教之天道 喻 儒教之綱常,以“道”為綱常倫理之本, 將儒道 從根本上統一起來,規定了人在社會關係中的權利義務。剔除綱常道德中的等級觀念、男尊女卑等等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消極因素,對孟子提出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關係和《禮記·禮運》所強調的“十義”, 即父慈、 子孝、 兄良 、弟 悌 、 夫義、婦貞、長惠、幼順、君仁 、臣忠 ” 賦予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涵,無疑對於改善人倫關係,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會有積極的作用。

  全真教“少私寡欲”、“不敢為天下先”的名利觀念也是值得提倡的。《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 妨 。”對於物質追求的過度奢靡,必將給人性命和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致使社會上層貪贓枉法,腐敗風行,社會下層欺詐橫生, 劫賊蜂起 ,最終將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乃至毀滅性戰爭,人類自我毀滅。當然,指出不加節制的物欲的危害,並不是否認人正常的生活目標和生存需要,而是讓人們懂得不 為物役才能 獲得幸福,體味真生活。修道立德,淡泊名利,平和心性才能享受生命本有的快樂, 正如禪 詩所 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

  全真教關於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追求“天人合一”的教義思想,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全真戒律中體現了這種思想,如《中極三百大戒》中,保護動物鳥類的有:“不得殺害一切眾生物命”、“不得有心踐踏蟲蟻”、“不得上樹探巢破卵”等;不得虐待驚嚇動物鳥類的有:“不得鞭打六畜”、“不得驚散棲伏”、“不得驚懼鳥獸促致窮地”等;保護植被的有:“不得無故採摘花草”、“不得無故砍伐樹木”、“不得以火燒田野山林”等;保護水源的有:“不得便溺人所食水中”、“不得誤以毒藥投諸水中”、“不得塞井及溝池”、“不得竭 陂 池水澤”等等… … 這些規範無疑有益於環境道德建設。

  全真教中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倫理規範,如 憫 孤恤 寡 ,敬老 憐 貧,濟人救 鋮 ,修橋補路,施藥治病,隱惡揚善,解釋 冤怨,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 戒偷盜 , 戒淫邪 ,戒說謊等等與當代社會公德也是相適用的。

  全真教把出家 修仙證真 與世俗的忠孝仁義相為表 裏 ,把道教社會化,具有“致太平”“忠君尊王”的政治觀念和儒家社會倫理色彩, 倡 揚三教,合一 儒釋, 無怪乎陳 恒 先生在《南宋河北新道教考》 中直謂全真教 “非儒非釋”,亦不能“漫以道教目之”,“若必以為道教,亦道教中之 一 改革派耳”,甚至 極 言全真教乃“儒教的一個支派”。今天,我們探討全真教關心社會的政治和社會倫理道德思想,其用意也就是發揚其關心社會的優良傳統,賦予它新的時代內容。

註 釋

《全真教祖碑》

劉 一 明《參同契經文直指》

《重陽全真集》

《金關玉鎖訣》

《朱子語類》卷十三

《晉真人語錄》

宋孟洪《蒙韃備錄》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9-24 14:2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