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6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8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野獸派的由來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中,一群年輕畫家如馬蒂斯、魯奧等人另闢一室展出,批評家看到擺在馬蒂斯作品下面某傳統派作家的雕刻和馬蒂斯的強烈繪畫相形之下,說是「被野獸群所包圍的杜那鐵羅」,「野獸派」(Fauvism)之名乃生。野獸派實際上並沒有具備一個運動的形態和理論的體系,他們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而很少描寫陰影。
野獸派的理論
理念:以表現內在感情為目標,吸收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開創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傳統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和裝飾傾向。
風格:陰影與物體的受光面變成同樣強烈的對比色,畫面看起來更加明亮,空間也更加壓縮了。取消了明暗法,等於否定了實體,注重的是「如何表現」的問題,而不是「表現什麼」的問題。完全脫離自然的模仿,注重主觀的認識而忽視客觀的形體,以發揮狂熱的創造力。技巧上喜用紅、黃、綠、青四種強烈色彩和強勁的筆觸,把對象「單純化」(顯然是受到日本浮世繪和黑人雕刻的影響)。
影響:野獸派是西方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運動中最早的一個派別,雖然個性表現得有些過於大膽,但現代藝術無論那一派都受過它的洗禮,傾向於「純粹造形」的表現。
代表畫家
生命的喜悅
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使用強烈的色彩﹑抒情的線條,代表作《生命的喜悅》(1905~06)﹑《華麗第一號》(1907)、《妻子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Matisse,1905,哥本哈根皇家美術館)等。
魯奧(Georges Rouault, 1871~1958),他關心的不是畫面的處理,而是心靈寄託的問題,宗教氣氛濃,色調源於中古彩繪玻璃畫。代表作《娼妓》(1906)、《基督的臉》(1933,巴黎現代美術館)。
文出:HUNG的藝術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