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93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這時,女人們會把它們采下來,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裏蒸熟,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濃烈,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慣,可以在做艾糍時少放些艾葉,這樣吃起來就會滿口清香,還帶着一種特有的甘味,讓人頓時胃口大開。
其實艾草做的菜并不隻限于艾糍,隻是艾糍太過出名讓人忽略了用這種食材烹制的其他菜式而已。客家菜裏面的梅州狗肉是出了名的美味,卻很少有人知道它還有鹹、甜之分。而甜狗肉就是用糯米酒糟和艾葉來煮的,個中滋味十分美妙,卻又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隻有親自嘗過才能體會。這種做法可能隻有客家才有,即使在把甜味用得出神入化的淮揚也沒能找到這樣烹制的狗肉,可算一絕。
艾草本身還有祛風的作用,所以客家女性坐月子時會用艾幹來炖雞,一來滋補身體、二來驅除風邪,隻要放量适當,味道會非常好。對于南方潮濕的春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年年艾葉綠,歲歲艾糍香。又到清明節,街上已到處飄着艾糍的香味。據說艾糍原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到現在,吃跟做,已經成了一種習俗。
嫌買來吃不夠氣氛也不夠合口味,決定捋起袖子自己做。才發現,要做一個好看又好吃的艾糍,有如此多的步驟。
首先要擺平的是艾草。燒開鍋中水,把洗幹淨的艾草放進去煮,幾分鍾後,眼看着艾草煮熟了,就趕緊撈起放入準備在一旁的大盆冷水裏,不然老讓它待在熱水裏,那樣很容易變黃,會影響“成品”的色澤。而且,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要不斷測試水溫,如果冷水逐漸變暖,就要另換冷水,直至艾草完全冷卻,并漂洗幹淨,撈出,擠幹水分,把艾草“弄”碎。
第二步是和粉,注意控制好水量。和好的粉團白白嫩嫩的,加入搗碎的艾草,立馬變得綠綠的,當然,前提是面跟草要揉均勻了。
然後依據喜好把粉團摘成大小均勻的小坨,用手搓圓後捏成厚薄均勻的小碗狀,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封口,雛形初現。這裏要提醒一點,搓粉團前最好手上抹點色拉油,以免濕粉沾手。至于餡料,甜的有白糖芝麻、豆沙、奶酪……鹹的可以放筍、肉、豆腐幹、雪菜等炒制而成的大雜燴……總之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想放啥放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