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13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1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客家族群強調的文化,是以刻苦耐勞、堅韌剛強、開拓創業、團結奮進的「硬頸」精神而著稱的。客家族群從中原遷徙往南發展並保持了強大凝聚力,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方面,都留存著豐富的中原古風,守禮重義、好學問、講倫理的風氣,是客家民系的特質。客家人自遷台之後,形成的客家莊,是強而有力的家庭組織,在昔時農業社會中,維持了穩定的生活方式,不但謀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也是對外共同抵禦及扶養老弱孤寡的依據。
在建築上,台灣客家有「宗祠」、「公廳」等客家特殊建築類型。在建築材料運用上都是因地制宜,用泥土、火磚、木、竹,都以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建築色彩上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風格而非「白牆烏瓦」。在空間格局的設計上堅持著公廳的家族性公共空間的規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例如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夥房與美濃菸樓等等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
在服裝上,過去客家人有自己的日常服飾「藍杉」,客家傳統服飾為「上穿大襟衫,下穿大襠褲」,其顏色以青色、黑色為主,給人素雅而嚴肅的印象,恰似其沈穩隱斂之民族性。但現已成為表演的象徵性穿著,近來北部地區也有「客家花布」的服裝設計以及新創造的「客家杉」,期待成為新的客家服飾。
風俗
•客家人愛唱山歌,並且在不同的場合、節慶時有對歌的風俗。
•客家人有在清明節做艾粄的習俗。
•客家人祭祖通常不在清明,各地的時間不同,有的在中秋前,有的在元宵後。
•客家人祭祖有時在除夕(告訴祖先是一年最後一天)或大年初一(告訴祖先新的一年開始)。
•客家人有「拾骨葬」風俗。
•客家人與其他漢族人不同,歷來從沒有裹腳的習俗,窮人家女子一般赤腳或穿木屐,與男子無異。
信仰
三山國王 、義民爺、 三界爺:即三官大帝 。土地伯公:即土地公 。龍神 五顯大帝:閩南漳州詔安客家人的信仰,現今在台灣的彰化、台中、雲林、屏東、台北、宜蘭、台東等18個縣市,共有從詔安分香的五顯宮或五通宮,目前彰化大村鄉、員林鎮、埔心鄉、溪湖鎮等4個鄉鎮,共有10個庄頭,為輪流值年爐主,故依帝別劃分奉祀區域。 慚愧祖師 、定光佛:閩西汀州客家人的信仰
語言
客家人使用一種獨特的語言,通常稱為客家話,在廣西也叫作「涯話」、「新民話」,「麻介(gai)話」,在四川則被稱作「土廣東話」,在江西、湖南等省有「棚民話」等俗稱。
客家話在客家族群認同上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客家人素有「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祖訓。
飲食文化
客家族群多聚居於華中、華南的丘陵地區,勞動出汗多,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醃製菜類作為食材,如酸菜、梅乾菜等。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所謂的「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典型的「四炆」係指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道菜;而典型的「四炒」係指客家炒肉(又稱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亦有用豬肚者)炒韭菜、豬肺鳳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四道菜。 |
-
總評分: SOGO幣 + 7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