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85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
牡丹鄉位於屏東境內的東南方,跨越海拔八百零三公尺的汝乃山與五百九十二公尺的四林格山之間的山脈,而居住於此的原住民為排灣族『趴立拉立克』之牡丹社族人。另外排灣族語『新保將』翻譯成漢語就是『牡丹』,加上鄉境內盛產野牡丹,在夏天開花期遍野都是艷麗的牡丹花,因此取名為牡丹。在日治時期分為卡其萊社、牡丹社、高士佛社、八嗂社、牡丹灣社、四林格社。1945年台灣光復後行政區域重新編定,改為牡丹鄉,轄內分為石門村、四林村、牡丹村、高士村、東源村、旭海村等六村。
距今三百餘年前,牡丹全境尚為一片原始森林,居民則以排灣族為主,少部份為阿美族,以漁獵為生,分居於茄芝萊(Jakachiral)、新保將(Sinvaujan)、高士佛(Kuskus)、四林格(Stagl)等地,由頭目領導的部落社會。清朝治台時未明確劃定原住民行政區,至清光 二十一年,日本割據台灣正式劃分本鄉為茄芝萊、牡丹、高士佛、牡丹灣、八瑤、四林格等六社。每個社均設有警察所,負責該社區原住民的行政、警政、教育等工作。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實行地方自治,遂改「社」為「村」,即今的石門村、牡丹村、高士村、.旭海村、四林村、東源村,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定名為屏東縣牡丹鄉。更由於政府大力輔導鄉民農耕,使鄉民由漁獵生活演變為典型的農業社會,生活也日漸改善。
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份戶政資料:本鄉人口數總計4,863人,男性:2,541人,女性:2,322人;全鄉總戶數計有1,793戶。
聚落景觀與平地無異,傳統石塊、茅草、竹屋己不復見。往昔居民以狩獵為生,近年因高度開發,鳥獸己甚稀少。目前以農業經營佔多數,惟鄉內青壯人口外流情形嚴重,以致生產力減弱。除農業外,勞動力多投注於林產漁牧及運輸設備等相關工作。
牡丹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未來如何妥善加以規劃與發展,是全體鄉民共同的責任,牡丹鄉公所團隊,竭誠的歡迎牡丹鄉親提供寶貴的建議,讓大家一起為打造南台灣最耀眼的排灣、阿美之原住民城鄉-牡丹鄉 來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