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7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5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見著網目眶紅,破甲這大孔。想欲補無半項,誰人知阮若痛。
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為著前途針活縫 ,尋傢司補破網。
手拿網頭就重,悽慘阮一人。意中人走叨藏,那無來鬥幫忙。
枯不利終罔珍動,舉鋼針接西東。天河用線做橋板,全精神補破網。
魚入網好年冬,歌詩滿漁港。阻風雨駛孤帆,阮勞力無了工。
雨過天晴魚滿港,最快樂咱雙人。今日團圓心花春,從今免補破網。
民間的歌謠,所喧唱的必然是庶民百姓的心聲,因此每一首歌謠的出現,都一定有它的時代背景,具有它的時代象徵意義。
「補破網」這一首歌,就是強烈的具有它的時代背景,時代象徵意義的一首歌。
這首歌發表於一九四八年,那是一個終戰之後的年代,同時也是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的次一年,戰爭時期台灣經過盟軍激烈轟炸,到處斷涯殘壁,而二二八事件後帶來的社會動盪,種種情況都有如一張破碎的網,正待重新補綴,人人希望有一張新的網,期待社會重整復建,所以有人說「漁網」就是象徵「希望」。當然也有人說,用這樣一種「時代象徵」的心態來解讀這一首歌,末免中「文以載道論」的毒太深了,民謠原本就是庶民生活的寫照,補破網本來就是捕魚人最稀鬆平常的功課,補網本身單純是希望能把捕漁工具整修完整,以期捕漁的時候,不要有太多漏網之漁;所以這樣一首歌,其實單純只是在刻劃漁民生活中的部份真貌,表達漁民的真實心聲,何若為這樣一首歌,冠上如此嚴肅的時代意義呢?不管怎麼解讀,往時代的意義來看,或是純粹只往漁人的生活心聲來看,這都是一首很令人感動的歌,歌詞優美,旋律動人,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鳴,當然它之所以會被賦予時代的背景意義,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它創作的時間是一九四八年,這一首歌曾被列為台灣戰後的四大名曲之一,一如四大名曲的其它三首「望你早歸」、「燒肉粽」、「杯底不可飼金魚」一樣,由於它們創作的時間也都是在一九四七到一九四九年這段期間,所以這三首歌也都被視為在反映二二八事件及台灣終戰之後的社會心情。都被視為是別有影射,別有象徵的歌,「補破網」一歌更因為這樣被認定,因而在一九七七年之前,它一直為有關單位列禁唱。
但是一首歌之所以會歷久不衰,被傳唱不已,主要的原因應該不會只是因為它俱有時代的意義,歌詞及歌曲本身的優美及動人應該才是最主要的因素,「補破網」這一首歌的作詞者是李臨秋,作者是王雲峰,西元一九四八年時,「台北市電影戲劇促進會」曾舉辦春節會員遊藝會活動,並且在「永樂座戲院」安排了一齣「補破網」的舞台劇,由「永樂勝利劇團」擔任演出,「補破網」這首歌,也就是這齣戲的主題歌,所以歌詞的內容,可能是針對該齣戲的劇情來寫的,我們不知道該齣戲的劇情是什麼?不然我們就可以清楚的了解,這首歌是不是如一般所說的,是終戰之後社會民心的一種描寫。或許李臨秋先生寫歌的初衷並不是這樣,只因為與當時的時局巧合類似,因此就被認為是反映時代的作品,莊永明先生在他的書中曾提到,李臨秋先生「他確曾說過補破網是」補情網,而否定他的情歌與民生大計排不上什麼關係,可能這樣的說法,才真的接近寫歌者的初衷,只是一首歌竟然可以被作這樣多面向的詮釋與解讀,倒也是十分有趣的事。 【李臨秋詞、王雲峰曲、1948發表1977年以前禁唱】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