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2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台中分為八區(中、東、西、南、北、西屯、南屯、北屯),其中西屯、南屯、北屯三區,於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分屬於台中州大屯郡西屯、南屯、北屯三庄。
台中原由台灣城及城外大墩街合成,稱為「台中街」。清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台灣成為一獨立省份時,擇定當時的藍興堡橋仔頭庄為省城所在地,並稱之為「台灣府」;而原本舊有之「台灣府」則改稱為「台南府」,或者相對於台北、台南二府,而稱為「台中府」。此地早期屬於藍興堡橋仔頭庄(橋仔圖庄),開闢之初期並未建置街庄,清光緒十三年巡撫劉銘傳至此地察看形勢之後,正式擇定此地為省城所在地,並於清光緒十五年八月開工,首先興建八門四樓,大東門,門曰「震威」,樓曰「朝樓」,小東門,門曰「退安」;大西門,門曰「兌悅」,樓曰「聽濤」,小西門,門曰「埔順」;大南門,門曰「離昭」,樓曰「鎮平」,小南門,門曰「選正」;大北門,門曰「坎孚」,樓曰「明遠」,小北門,門曰「乾建」,並築衙屬廟宇。
其次,由清光緒十六年棟字軍首領林朝棟親自監督兵勇設計城牆,並以仕紳吳鑾旂等人總理其事,至光緒十七年十二月左右,此地之工程已完成絕大部分。不久,巡撫劉銘傳辭任,由邵友濂取代之,而新任巡撫邵友濂卻以節省經費為由,下令終止築城工事。同年,關於台灣府之設置處,官方計畫由台北、台南、台中三地中選擇其一,而最後正式決定以台北為省城之地。以後,此地雖仍為台灣府治,但當初半成的建築工程卻幾已荒廢,城內僅於新庄仔及下街兩地形成店鋪街肆而已。
直至日本領台後明治二十九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四月左右,因此地恰居全島適中之處,故命名為「台中街」。明治三十四年六月時實施市區改正,大大擴張當地市街規模,一時間面目全變。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