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4-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42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7823
- 相冊
- 1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舊時,粵東客家人常穿“木屐“。因地處亞熱帶,夏長冬短,氣溫高,雨季長,春夏間高溫多濕,穿著木屐可避濕,洗澡後穿上它即刻就幹,尤其適合於夏季納涼,故人們喜歡穿它。
“木屐“起源很早,穿木屐屬中原風俗,西晉末永嘉之亂後,中原漢人紛紛南遷,穿木屐這一穿著文化也先後陸續傳入粵東客家地區。客家人的木屐多用桐木或其他雜木劈成,把一塊約一寸寬的橡皮,變成船篷形,釘在前頭即成。舊時女子出嫁,“邏妹子“時,要帶一雙鞋一雙屐去。
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梅州客家人多穿木屐,城鎮多有專營木屐生意的店鋪,生意興隆。木屐刷上油漆,男的穿黑色的,女子穿帶花的,孩子則穿黑色木屐。它既防水耐用,又美觀大方。後來,隨著制鞋業的發展,各式海綿,泡沫拖鞋代替了木屐。近幾年,梅州城鎮又有不少人穿起了木屐。據穿木屐者說:“春夏期間穿木屐乾爽,涼快;走路時穿木屐不會像拖鞋那樣把濕沙拖起濺污褲子,同時不會因潮濕而生'沙蟲食腳'(又稱'香港腳')等病,在春夏多雨的季節更顯示出其優越性。“看來這一穿著文化習俗確有可取之處。
轉自:客家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