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384|回覆: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奉祀-19位千歲[名稱與典故] {19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9-8 16:07: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9-8 16:27 編輯

19位千歲[名稱與典故]




徐 府 千 歲 - 徐懋公

『徐府千歲』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公”,曹州濟陰〈今山東曹人‧五九四~六六九年〉,隋末瓦崗農民起義創使人之一。武德元年歸唐,高祖賜姓李,他為人慷慨,好施捨。家多童僕、積粟千鐘,與其父皆好善施惠,拯救貧乏,不問親疏。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懋公十七歲跟隨上級聚眾為盜兵眾大振,又屢立戰功以奇計敗王世充於洛水、授封右武侯大將軍。武德四年〈六二一〉隨太宗伐王世充、平竇建德。武德八年〈六二五〉突厥進犯,令李懋公討伐,貞觀三年〈六二九〉大破突厥,俘虜五萬多人口而歸。至此李懋公鎮守‘并州’十六年,威武遠播、無敵敢犯。太宗曰:『朕今委任李懋功,遂使突厥遁走,賽垣安靜,豈不勝築長城耶?』貞觀十八年〈六四四〉太宗親征高麗,授李懋公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破數城戰績累累。總章元年〈六六八〉李懋公率兵至鴉綠江,追戰兩百餘里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月餘,克平壤,震旅凱旋而歸。總章二年〈六六九〉卒,享年七十六歲。咸亨元年〈六七零〉陪葬昭陵。李懋公墓,御賜瑩地墳前雕有石人、石羊和唐高宗撰書的高碑,李懋功生前為太宗‘謀臣’,出將入相,歷三代皇帝榮寵不衰,死後才享有特殊的『飾終之典』,在他的墳前封土由三個直高約十八米的大土堆呈品字型構成,佔地約三千三百多平方米。這是依漢朝衛、霍故事所建。以旌表李懋公破突厥,薛延陀等之功。

‘徐懋公墓’位於距市區二十公里的羊莊鎮。徐懋公墓碑,立於羊莊鎮白杭村東南,碑高二百二十五釐米,寬一百釐米,碑首正書“唐太尉徐公墓誌銘金章宗明昌四年正月立”。碑身四周皆刻文字。

傳說徐公之孫敬業,參與謀反武則天,兵敗罪殃祖宗,徐公被掘墓鞭屍,暴骨骸於野外,原將其屍骨拋於東海,當屍骨送往東海途經昌慮(今羊莊土城)時,因徐公曾任東海郡主,有恩於民,百姓紛紛前來祭奠,人眾塞道,差官難以前行,只好將其骨葬於昌慮城東,徐敬業失敗後,攜家逃奔潤州,將入海時,受風阻,後人失散昌慮城。唐中宗時,謀反案昭雪,恢復徐公官職,修葺塋墓,其子孫將骨骼移葬於昌慮石摟,立碑記之。


雷 府 千 歲 - 雷萬春
『雷府千歲』是唐朝安史之亂的英雄張巡的部將雷萬春。雷萬春,逐州人士,自幼習武,秉性剛直,驍勇善戰,有志為國效力,可是未得逢時,因往京都訪兄雷海青與南霽雲相識,兩人情投意合遂‘義結金蘭’。時傳聞安祿山於范陽起兵叛唐,兩人誓為國效勞,聞之當時雍丘城張巡是位武精學博之將領,遂相偕前往投其麾下為部將。

長安淪陷,令孤潮附賊引兵四萬攻打雍丘城,張巡率領雷萬春、南霽雲等諸將迎戰,令孤潮屢次攻打均因張巡之奇謀策略與諸將之奮戰而無功敗退。其時長安失守消息傳至雍丘城 , 雷萬春得知雷海青殉節消息 , 悲憤填膺之際,受命登城防守,不料叛軍弓箭齊發 , 雷萬春冷不防面頰被射中七箭 , 令孤潮眼見雷萬春中箭,即刻揮兵直逼城下 , 但見雷萬春乃挺然立於城上 , 自拔面上的箭而血流滿面,忽聞雷萬春在城上大罵令孤潮,不該助賊反唐,叛軍兵將個個膽破心驚,倉促而退。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王嘉許其忠勇為國捐軀,諡封殉難諸將,雷萬春,勇猛剛烈難與倫比,諡封『雷霆驅魔大將軍』。

雷萬春原貌是一位玉面秀士,在雍丘城戰役中面頰中七箭,傷痊後已面目全非,故在民間奉祀神像中,有雕塑玉面與青面著七點金星之二種不同面貌,而尊稱雷王爺、厲王爺、大將爺、大眾爺、雷府千歲。


南 府 千 歲 - 南霽雲

『南府千歲』即『南霽雲將軍』,“南霽雲”,唐魏州頓邱人,收微賤,為人操舟,安祿山之亂,鉅野都尉張沼起兵征討,用為將領。初隨尚衡追討反賊李延望,後遣至‘睢陽’與張巡計事,感於張巡仁義待人,遂永駐不歸,尚衡重金禮聘,“霽雲”仍辭謝不受,“霽雲”善騎射,見賊百步內而發,無不應斃。

睢陽被圍,巡今“霽雲”領三十兵騎突圍求救,告急於臨准守將賀蘭進明,賀蘭不肯出兵卻愛其才,強留霽雲共餐,席間霽雲慷慨涕下云:『霽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霽雲”雖欲獨食而不下咽,大夫坐擁強兵,觀睢陽陷沒卻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言畢,齧斷一指而歸,“南霽雲”於閏八月戊申日夜冒圍入城,後因無援,睢陽城陷,兵將俱擒,賊以刀脅降張巡,巡不屈,又欲降“霽雲”,“霽雲”未應,巡呼曰:『南八南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霽雲笑曰:『欲將有為也,公有言,不敢不死。』亦不降,乃壯烈成仁。



張 府 千 歲 - 張巡
【睢陽忠魂---張巡】

『張府千歲』係唐朝忠臣良將張巡,河南南陽人,生於唐中宗景龍三年〈西元七○九年〉,生前博覽群籍,通曉戰陣,開元末,擢進士第,出任清河縣令,治績顯著,政通人和,除真源縣令。

唐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叛變,張公起兵征討,連戰皆捷,後率眾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合,賊將尹子琦率眾十萬圍城數月,張公厲士固守,終因糧盡援絕,掘鼠羅雀以食,殺愛妾以饗士,使南霽雲冒圍至臨淮告急,賀蘭進明不肯出兵援救,城遂陷,張公被執,賊首詢以:『每交戰時,何以緊罄其齒?』巡罵日:『恨不吞賊耳。』,遂就義,卒於唐肅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享年四十九歲,唐肅宗追封為『揚州大提督』時隨張公殉難者有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將,其忠烈參天,天地同感,宋朝文天祥作正氣歌以『為張睢陽齒』誌之。後為玉皇上帝敕封為北巡代天巡狩千歲,濟世救民神蹟顯赫,受萬民所景仰!
※附記:在唐代安祿山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睢陽八個月,至城中糧盡,張巡殺愛妾並以其肉分食士卒,許遠亦殺其奴。後城破,二人被執,不屈而死。河南地區民眾感念其忠烈,立廟祭祀,以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民間亦有稱張巡為大使公、張元帥、張中丞、張睢陽、張巡千歲或英濟王等。


蕭 府 千 歲 - 蕭望之
『蕭府千歲』,常稱蕭府王爺、蕭府太傅、蕭阿爺公、蕭太傅等恭稱。三朝為官護國良相蕭太傅名望之,字長倩,生於公元一零六年〈農曆五月十七日〉,山東省東海蘭陵〈今之山東省蒼山縣〉人,後遷杜陵〈今狹西省西安市〉。漢宣帝時曾任丕原太守、左馮翊、御史大兼,太子太傅等職。漢元帝在位時,蕭太傅備受尊崇,後遭宦官弘恭、石顯等人排擠構陷,被迫飲鴆自殺而亡。王爺總攝司神威顯赫蕭太傅一生為官清正剛直,講義氣,不畏權勢,事君至忠,愛民如子,功業彪柄,萬民感載,後人為感念蕭府之大恩大德建廟崇祀,自受人間香火,英靈顯赫,神威遠播,並奉旨代天巡狩,成為『王爺總攝司』。


毛 府 元 帥

『毛府元帥』又稱毛府千歲,毛府元帥元神是一位日本戰亡的日本人,戰亡之後該靈於鎮安村的河堤邊,位於廟方負責人家族之農地旁的榕樹下修行,據傳經常會捉弄村民,而後被廟方創辦人之父親發現,於每日傍晚時分經常於該樹下與之交談,後經吳府千歲查訪後,該靈已具備相當法力亦有意願協助濟世救人,經吳府千歲同意後,向吳府千歲商借玉旨上天庭請旨,正式登入毛府元帥神格,並於雕刻金身時顯像所屬之法相與肢體動作,方完成金身之雕塑,也因毛府元帥原靈為我們俗稱之好兄弟,因此誕辰訂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元節。


謝 府 元 帥 - 謝玄

『謝府元帥』,又稱“謝府千歲”,名玄字幼度,晉成帝咸康八年〈 公元三四三年〉出生,父謝奕乃謝氏始祖申伯公之卅世孫,傳子玄公開派謝氏寶樹堂。玄公少穎悟,長時有奇節,博學恰聞,擅武學玄機,堅毅富大略,美譽于時。玄公雖具經國才略,初婁辟不起,後累官遷任,轍有選用,舉不越功,至正無私,為世人所稱頌也!

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三七七年〉冬十月,因北患強秦侵晉,誥授征西司馬、建武將軍、領袞州刺史,廣陵郡相,監江北諸軍事,以扞禦北域。斯時,玄公即練兵募才,創立精銳『北府兵』,與秦軍抗衡,保全晉室。

太元四年〈公元三七九年〉五月,因戰功,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誥封東興縣侯。太元八年〈公元三八三年〉八月,發生震撼青史之淝水大戰,玄公率北府兵大敗前秦符堅百萬軍。冬十二月,班師凱旋,進封前將軍,惟玄公固辭不受,有誥嘉獎,賜錢百萬,綵錦千匹。

太元九年〈公元三八四年〉八月,太傅謝安上疏,准玄公再經略淮北,孝武帝乃誥封為前鋒都督、彭城元帥。十月下旬,建水利設施,號『青州派』。未久,功封大都督。太元十年〈公元三八五年〉十月,孝武帝論淮淝戰功,特進封玄公為『康樂公』。太元十一年〈公元三八六年〉三月,玄公因北方不靖,上疏請乞罷職,誥不允,使任會稽內史。於即位途中乃疾篤,前後表疏十餘上,疏文至情至性,令人悲慨。復久病不差,久之,帝乃授散騎常侍,左將軍。太元十三年〈公元三八八年〉春正月,即輿疾之郡,卒於官,時年止四十有六,晉廷追贈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獻武』。
世人念其一生功業彪炳,經百戰身先士卒;仰其英靈,乃紛紛立廟祀之,敬稱『謝府元帥』。



何 府 千 歲 - 何仁傑

『何府千歲』姓何名仁傑,為雲南省昆明府人士;唐朝貞觀年代,於文科考試及第進士,在朝為官奉派至故鄉昆明府擔任地方長官。平時除惡揚善、勤政愛民,為地方貢獻心力,把政務處理得井然有序,並為百姓解決民疾貧苦等問題;政績卓越備受讚揚與欽敬,至無疾而終歸位神聖。

歸神後,有一年上蒼欲降災於人間,特命祂將病毒灑向人間;為了免除人間瘟疫的災難,便自己將病毒吞食入肚,不久毒性立刻發作,因病毒侵害身體而形成目前陰陽臉之面貌—威武八方。玉皇大帝獲悉後,為表揚其偉大的犧牲精神,特敕封為何府千歲~代天巡狩。『何府千歲』受封後威靈顯赫,救助萬民於人間,備受敬仰。因感『何府千歲』之靈驗,後人並為其塑像立祠祭拜。在大陸閩浙一帶香火鼎盛流傳多年。


李 府 千 歲 - 李泌     

天子師友---李泌

『李府千歲』係唐朝忠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出生於唐玄宗開元十年〈西元七二二年〉,七歲能文,玄宗召試禁中,張說稱為奇童,尤為張九齡所獎愛;及長,博學,工於詩,常遊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之術,天寶年間,以翰林侍讀東宮,太子遇之甚厚,嘗賦詩譏謂楊國忠、安祿山等,楊國忠疾之,詔於蘄春郡安置,乃潛遁名山,習隱自適。天寶末,肅宗即位<靈武>,召泌入議國事,出陪輿輦,中興方略,悉與謀議,為李輔國所嫉,乞歸,帝固留之,不能,乃敕郡為之作室於山中,給三品祿,賜隱士服,歸隱衡山。

數年後,代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舍蓬萊殿書閣,先後再遭元載、常衰所忌,出歷楚州、杭州剌史。後德宗即位,召赴行在,授左散騎常侍,旋拜中書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封侯,遇事多所匡正,適值德宗欲廢立太子,泌切諫而止,太子乃得安。

貞元四年八月,月蝕東壁,泌日:『東壁,圖書府,大臣當有憂者,吾以宰相兼學士,當之矣,昔燕國公張說由是以亡,又可免乎?』至貞元五年三月甲辰日,李泌果卒,帝贈太子太傅,享年六十八。

李公生前放曠敏辯,自出入禁中,累為權位忌嫉,恆由智免,終以言論縱橫,上悟聖主,以躋相位,之於唐室有大節大功也,誠可謂忠心為國,天子師友。其忠藎為玉皇上帝所激賞,特封為<千歲王爺>與張府千歲等共同濟世救人,受萬民香煙!


莫 府 千 歲 - 莫英

『莫府千歲』,“莫英”,唐朝胡人,原姓蓋名陀,生於唐睿宗嗣漢十八年〈西元七零一年〉,明理忠勇,驍悍善戰,本為胡人番將安祿山陣前大將軍,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謀反,奉命領兵征戰,多有戰功。肅宗至德元年,張巡守雍丘,賊兵久戰不能克,安祿山遣其勸降張巡,然“莫公”英勇義正,深明大義,復為張公忠義真誠所感,乃投唐,並與張公結為異姓兄弟,改漢名『莫英』〈取其英勇之意〉,以表投唐之決心。

自此之後,“莫公”助張公堅守睢陽,正氣凜然,明理神勇,直到至德二年,睢陽城中兵缺糧盡,將士仍負傷奮戰,迄於至德二年九月,“莫公”身受重創,無法再戰,顧及城中糧絕且己已無力作戰,感於張巡知遇之情,欲捨身肉以啖將士,又恐張公憂其傷勢而有後顧之憂,毅然‘切腹自殺’,丹心忠烈,天地共鑒,隨名垂千古。

農曆六月十二日為莫府千歲聖誕千秋。

莫府千歲的金身造型為頭戴國公帽,身穿文武甲,青〈藍〉面赤鬚,濃眉大眼,威武逼人。


丁 府 八 千 歲 - 丁啟濬

『丁府八千歲』是明朝末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陳江,俗名“丁啟濬”,字享文,號哲初,繼號廖江,明朝萬曆十六年鄉舉〈西元一五八八年〉,萬曆二十年中進士,曾任寶慶、杭州二府官,處事精明,毫不敷衍,累年積案,立即清理辦妥,絕不苟且,拖泥帶水,有『半神仙』之稱。升任戶部主事,轉吏部文選。遷考功員外。

為官清廉,絕不收取紅包賄賂。蒙朝建重任,起文選司郎中,未及上任服母喪,待服除、補原官、再擢升翰林院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調南太僕少卿。崇禎初為太僕正卿,晉刑部右侍郎,適逢刑部都察院二正卿俱缺,於是“兼理二職”。

時有禮部尚書溫體仁,係魏忠賢之黨羽,挾私怨,評奏錢謙益,朝廷察知其奸,令司法者將溫體仁審後治罪,‘御吏郎署’無人敢辦,丁啟濬毅然不懼惡勢力,依法論告,大義凜然,嚴正立場絕不妥協,逼使溫體仁無辭以對,以溫體仁為首的一干奸黨,後來又被奸黨乘機坐大。

掌管織造的太監李實,也是魏忠賢的黨羽,李實為圖奸黨勢力壯大,不惜殺害‘忠良’,捏造罪名,上奏朝廷,害死周起元、同順昌、繆昌期等十三人,丁啟濬欲究辦李實罪責,建議朝廷將李實處死以敬效尤,適逢溫體仁當宰相,以其權勢之掩護更使奸黨肆無忌憚。

丁啟濬見滿朝奸黨有滋蔓難圖之勢。雖義慎填 可惜無法剷除而告病辭職回鄉。歸隱未幾年即辭世,年六十八歲。

追贈刑部尚書,著有平圃文集,平圃詩稿流傳後世。

因為丁尚書自幼至老,手不釋卷,凡歷代沿革典故,識練習熟,故神像造型右手拿筆,左手拿書,頭徵傾做看書狀,此乃台灣獨一無二之神像造型。

丁啟濬一家三代進士,為官顯達,為人謙遜,剛正不阿,高風亮節,飲譽華夏。

據民間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在杭州問知府,「此地曆朝名臣賢士,試舉一二」。知府跪奏:「吾主聖明,良臣賢士眾多…………明臣太僕寺少卿丁啟濬蒞杭時,剛正廉明,愛民如子,斷案如神,民稱『半神仙』,可謂良臣。」

乾隆命道其詳知府又奏:「丁公因彈劾太監李實罪行,被魏忠賢奸黨陷害,昭雪後,欽賜『權宜行事』出巡江南,到處為民除害造福,卒賜刑部尚書,御賜祭葬蔭子。杭州百姓感念其豐功碩德,建造丁公祠奉祀」乾隆聽後沈吟片刻,然後說「宰輔三公為九千歲,彼乃八千歲也」。從此,丁尚書又稱『丁府八千歲』。

自清代以來,『丁府八千歲』〈又稱『丁尚書』、『丁巡按』、『讀書王爺』、『慈善王爺公』〉在晉南一代威代威靈顯赫,大展神功,為民消災造福,排憂解難。乾隆三十二年,晉江三大鹽場之一的丙州發生瘟疫,染病者上吐下瀉,死亡近百人。後恭迎「三十六進士」驅除疫魔,其中『丁尚書公』顯靈要留鄉保境安民。連續三天巡護鄉里。

出巡前鄉民清掃街道、曠地、陰溝,焚燒清理出之物,家家戶戶焚燒「滿爐香」放鞭炮,放香槍,頂禮恭迎聖駕。

事後果然瘟疫逐漸消除。〈光緒十五年〉,由于商業來往,晉南沿海由‘廈門’傳入鼠疫,深滬、衙口、圍頭、丙州、哉東、伍堡等鄉鼠疫猖狂。

丙州『丁府八千歲』顯靈,神示將死者衣物食具全部「送草青」〈焚毀〉。『丁府八千歲』神輦出巡三天,鄉民焚香放鞭炮,香煙、硝煙瀰漫,果然奇蹟出現,鄉中五十多人染疫,只死亡五人。

衙中潯中村也迎『丁府八千歲』鎮境驅除疫魔,疫情也逐步減少,只病死十二人。其他各鄉災情慘重,死傷累累。

從此『丁府八千歲』能驅魔逐我的威名遍佈遐邇。

『丁府八千歲』為一文官,又被號稱為讀書王爺,故據傳全省各地學子一到聯考季節時,均紛紛至宮廟參拜,祈求神聖助其一臂之力或抽籤問吉凶,果然有求必應,金榜題名。反之,一些學子平時不用功,至宮廟許大願求考中,結果是一個也不被允許的。


康 府 千 歲

『康府千歲』,乃是瘟王之統帥。受封十二省欽差之官銜,玉敕代天巡狩審理陰陽兩界,護國佑民之天神。

官居一品官階,玉帝賜加厚賞先斬後奏之大權。康府千歲,得道封神三千年,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之周康王與楚康王。

也是三十六元帥之康府元帥也。

漢代名將─李烈元帥,保國有功受奉為─康真君。也是唐朝三十六進士之康驛。

也受西方佛祖賜佛號為─康公普薩。轉世於北宋名將─康保裔,忠義衛國血戰亡身,受封為─康王。康府千歲,也被人民敬奉為康王大帝等尊稱。

宋真宗封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也轉世南宋皇帝宋高宗也。也是人間流傳有名之泥馬渡康王之趙溝,也稱為東岳九侯等。

康府千歲,文武兼備,仁聖軒昂,頭戴沖天冠,身穿玉帝加賜寶衣─金銀戰甲。千歲沉毅剛直,行事嚴苛,執法無我明是非,實事求事,愛民如子,仁義昭昭,不畏權勢,為民申張公道平反冤屈。對於幽冥界之亡魂,絕不讓地獄有冤魂。

對於神界。不容許有『邪神』存在,寶劍專誅不正神。對上直言進諫,對下以寬柔已教。

恩威並用,精神感化,對民以德教化天下,於萬物皆以制衡為宗。千歲乃是仁”忠”智”略”勇”義”孝禮之尊者之聖賢。其風範無我弘大風格,威嚴英武之豪氣。在凡間受萬民崇拜與訟德,在天界受諸神敬畏與尊崇。

康府千歲,擇善固執,據理力爭,若有抵觸或不公,寧可捨棄烏紗帽,毅然悍衛正義與公理。

據說,『康府千歲』,承奉“玉帝”之旨令,率領天庭十二府瘟王千歲爺,照旨行事出使任務,欲緝捕從瘟神殿私自下凡間之瘟神『煞神』。

係因這位頭號的瘟神乃是一位根基深奧,修行千年的道行,也是所有瘟神之首腦。

玉皇大帝特別囑咐,不可傷害其身,勸導教化之原則,將瘟神緝捕回天庭審判。但千歲爺個個使出通天本事與妙計法寶,卻無法制服這位狡猾兇悍之瘟神。

五擒五遁,十二瘟王個個人仰馬翻不知所措,經過三天三夜疲憊不堪之追捕,仍無法制伏。

這時康府千歲十分震怒,顧不著玉帝之旨意,立刻下達格殺令,仰天說道:『非吾無仁,是逼無奈,乃顧及蒼生之生計,乃替生靈討此公道。』一聲喝令下,法寶全備齊,在緊要關頭時,西方佛祖﹝西方佛祖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從西方而降至,阻斷千歲爺之殺戮舉動,並請千歲爺暫停緝捕行動,讓佛祖佛心將他感化,原先瘟神也不從佛祖開示與說法,佛祖最後以化境之方式,感召瘟神之殘暴與凶悍之魔性而屈服歸案。

此時康府千歲看到眼裏,萬分感激佛祖慈悲為懷,佛法無邊,證明凡事非只靠武力而可解決,也有溫婉和緩之法子,康府千歲悟道佛祖慈悲的佛法精神,於是認拜佛祖為─﹝半師﹞,佛祖對康府千歲說道:『道法佛法本一家,仁慈渡世為根基,並恩賜-康府千歲之寶號為『康公普薩』。』每逢其壽誕,康府千歲感恩師尊典澤浩長,必會交付弟子先酬答西方佛祖與北極上帝,以表尊師重道。

康府千歲,主張〔萬物以制衡〕為論點。

撰著千古名言-〔寶聖道典〕、〔寶聖明鑑〕之論文。

創立-〔反月掌〕防禦衛身之武術。


金 府 千 歲 - 金素

『金府千歲』又稱金王,俗名金素,周文王姜子牙麾下大將,伐紂時,屢建戰功,戰死於沙場,獲朝廷褒封,百姓信奉為神靈,初在北方,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南渡,遂將金王爺傳入南方,威靈顯赫,建廟奉祠。聖誕 農曆二月十七日 。


溫 府 千 歲 - 溫鴻

『溫府千歲』也稱“溫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

生於北朝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六○九年〉歲次己已年十一月一日。屬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白馬巷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且與之義結金蘭,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

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當時生遇水手與待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余,復信其成神之說,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于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禦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林 府 千 歲 - 林披

〈一〉『林府千歲』公諱披,安茂彥,萬寵公次子。年十五,手抄六經、子史千餘卷。

唐天寶十一年,年二十歲,明經擢第,為將樂令,遷漳州刺史、禮州司馬、康州刺史,貶臨汀郡曹椽,改臨江令,〈臨江〉地多山鬼,作無鬼論,竟不妖。奏授臨汀別駕知州事,風流人化,治聲聞闕下。御史李奚栖筠奏授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解綬四十年。

〈公〉志尚清潔,寵辱不驚,廣帥薛景公奏授瓊州都督不受。故相國常袞曰:林君出處,猶龍所居,有‘青龍白雀’之異。子九人,同時為刺史。

寶慶元年,以〈其子〉蘊恩贈陸州刺史。與夫人鄭氏、陳氏、朱氏墓在興化城西北仁德里,澄渚後壟之原,坐癸向丁穴,名三台拱曜。

〈二〉相傳在某一個朝代,『林府王爺』擔任宰相時,全國人民平平安安、風調雨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都非常尊敬林宰相,後來皇帝在臨終前,把才十九個月大的太子交給宰相,希望全力撫養、輔佐小太子,把他教育成人。

十八年後,太子登上王位,為感念宰相養育之恩,於是建王爺廟〈忠臣廟〉,供後人景仰。

福建沿海地區的居民,也十分虔誠的祀奉林府王爺,因為當年他們的祖先渡海台灣時,也祈求林府王爺一路保佑,才能平安來到台灣。


包 府 千 歲  - 包拯

『包府千歲』~包拯〈包青天〉
包拯〈九九九~一零六二〉自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聖五年〈一零二七〉進士。

中進士後,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里。

宋景佑四年〈一零三七〉,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

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裡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

為懲治貪官,自慶歷四年〈一零四四〉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

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一零五零〉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

他將唐朝‘魏征’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

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採納施行。

嘉佑元年〈一零五六〉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 , 鐵面無私 , 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 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

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特製』。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宋嘉佑六年〈一零六一〉,他官至樞密副使 , 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 , 莫不感傷,歎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


邢 府 千 歲 - 邢蒯瞶

『邢府千歲』全名為『無量救世 忠義聖佛 保護大帝 邢天王』。

福建泉州南安玉湖檺林宮是邢王祖廟 ,供奉朱邢李三位王爺 ,台南邢王廟以牛磨後『神興宮』及石精臼『廣安宮』為著名。

共善堂分自廣安宮後,又分為二主廟,一座在普濟殿旁,另一座在和善街。

因此臺灣的邢府千歲目前分為兩大派,一派為『共善堂』的系統,以台南石精臼開基共善堂為主,主張邢王共有七位〈一位為正『邢』姓王爺,其餘六位為其結義拜兄弟〉,為目前台灣邢王信仰的主流;另一派為『檺林宮』的系統,以台南牛磨後新街神興宮為主,主張邢王只有一位〈與朱、李二王合祀成『朱邢李三千歲』〉,兩派各有其廟宇信徒。

共善堂系統

邢府王爺有七位之傳說,肇基於共善堂系統。

據傳『邢府千歲』共有七位,分別姓盧浦、邢、州、殖、王、郭、賈,其名諱已不可考,〈七位千歲之金身造型與手持之法器皆為不同〉;只知生為齊桓公麾下七位部將;後因二王〈正姓邢〉救世濟民功果特別輝煌,後人提起神蹟大多提述邢二天王較多才誤傳為邢府有七位。

檺林宮系統

檺林宮開基百餘年及花壇楓灣宮建廟一五○年,只有一尊。現亦有人傳言邢府只有一位千歲原因乃是因泉州府檺林地區另有一間三王府,內奉祀朱、邢、李三位千歲之故,此廟乃在,而檺林宮天皇殿已毀。

神興宮創建於民國廿四年,俗稱『新街』,這個名詞主要是它位於古地名『外新街』上,是由三間廟宇合併而成的:

外新街神安廟:福德正神,建於康熙年間。

松仔腳港南保興宮:吳府老爺,建於道光年間。

牛磨後檺林宮:朱邢李三千歲,建於咸豐年間。

清朝時神安廟是六興境,而真正四安境才是檺林宮。

神興宮則是取這三間廟名各一個字組合而成,「神安廟」取其『神』字,「保興宮」取其『興』字,「檺林宮」取其『宮』字,目前如果大家進入神興宮前你可以看到廟前有三塊牌匾分別寫著這三間的舊廟名。

保興宮位於海安路上,吳府老爺是從大陸漳州移民攜帶香火而至台灣後才雕塑成金身,後因日據時代海安路重劃,廟拆後吳府老爺移入神安廟與土地公併祀。牛磨後檺林宮是在蕃薯港口邊〈位置是在神興宮廟後正興街榕樹旁〉,最先恭奉李府千歲,而邢府千歲則是公界內的邢王系統,朱府是最後才來坐鎮,〈並非是五府千歲的朱府〉,後來日據時代也因重劃的問題廟拆而移入神安廟一同併祀再改成神興宮。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神興宮廟地是神安廟土地公所擁有的,所以之前土地公金身是安奉在第二排的中間位置,這是與一般廟宇土地公在虎邊配祀供奉最不一樣的一點。

名諱天皇殿保護大帝邢府千歲:

大千歲:盧浦癸〈十月初十日聖誕〉

二千歲:邢蒯瞶〈十月二十日聖誕〉

三千歲:州綽〈八月十三日聖誕〉

四千歲:殖綽〈四月十二日聖誕〉

五千歲:王何〈三月初五日聖誕〉

六千歲:郭最〈六月初六日聖誕〉

七千歲:賈舉〈七月初一日聖誕〉

春祭大典: 二月廿三日
秋祭大典: 八月廿三日



徐 府 七 王 - 徐達

台灣主要供奉的『徐府千歲』有三尊,一 是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公』;二 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最後一尊就是五年千歲十二兄弟中的『徐千歲』。

『徐府七王』—徐達,字天德,明鳳陽臨淮〈今安徽鳳陽東北〉人,為明朝五虎將之首。

初務農,元至正十二年投郭子興軍。次年,率二十四人從朱元璋取定遠。元璋軍渡江、下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皆為軍鋒,由鎮撫升至樞密院同知、中書右丞。鄱陽湖大戰,身先士卒,敗陳友諒前鋒,進左相國。

二十七年統軍征吳,破平江,擒張士誠,封『信國公』。復拜征虜大將軍,同副將常遇春率步騎二十五萬北伐,平山東,破潼關,克元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洪武三年授中書右丞相,改封「魏國公」。奉命鎮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實邊,大興屯田。他善撫軍,嚴號令,士卒皆樂為用。

長年在外征守,有『謀勇絕倫』之譽,為開國第一功臣,與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稱。後病卒〈另有一說是被明太祖毒害〉,追封『中山王』,謚『武寧』。

『徐府七王』造型為頭戴通天冠,身穿金甲冑,青底花面,濃眉大眼,紅色的落腮短鬍,著青綠色龍袍,法像十分莊嚴威武,其聖誕之期為 農曆七月初八 日。

另外;據【光大寮聚寶宮蕭府太傅傳奇】一書所述,徐達是協助明太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第一開國功臣,但因太祖朱洪武是個能共甘苦,而不能同享樂的人,故在登基皇位之後,相繼設法除去眾多開國的忠臣義士,當然徐達將軍亦不能逃過此劫。

死後,其英魂不散,盤據在泉州市郊外的石龜山內修行,後因蕭太傅欲來台巡狩,見徐達文武全才,忠誠義節,但無正式受封為神,也無金身奉祀,便請徐達暫時屈就於蕭太傅代巡時之先鋒官,待來台之後,完成北巡大業,蕭太傅再上奏天庭,玉帝正式冊封為『七府千歲』,位列仙班神職,因徐達生前與眾家豪傑結義時,排行第七,故後來朝中之人皆尊稱其為『七王爺』。


尹 府 千 歲

『尹府千歲』又稱『尹王爺』,‘傳聞’乃天庭“龍天護法”,領玉旨降下凡塵遊巡四大部州。

臨凡“玉皇大帝”御前領『妙元朱砂金筆』以解蒼生困阨,“女媧娘娘”再贈『混元七彩寶石』以鎮邪魔,“龍天護法”領玉旨右執『妙元朱砂金筆』左握『混元七彩寶石』,頓化一陣祥光穿梭雲間降臨東勝神洲之東南方,今之臺灣島嶼。代天巡狩,受萬民香煙。

又一傳聞南鯤鯓李.池.吳.朱.范五王加上『尹王爺』應是六王。

與萬善爺爭地經觀音佛祖調解平息紛爭,鯤鯓福地王座只有五位,又因『尹王爺』年紀最輕較好熱鬧,新塭地區又常做梨園戲曲吳府三王就薦請『尹王爺』到新塭。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上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3 + 8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9-8 20:13:24 |只看該作者
感謝你.有圖又有詳細介紹.太精采了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9-8 22:38:38 |只看該作者
看~~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很有興趣.....夭壽讚耶!!這沒推我會對不起我家王爺.....

Rank: 4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9-8 23:29:54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辛苦介紹說明^^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1-9-10 10:04:37 |只看該作者
非常詳細.信仰中的王爺真的是有很多!
又見識了不少.每位王爺背後成仙事蹟..
謝謝大大用心無私分享~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4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1-9-10 22:37:39 |只看該作者
介紹的太好了   辛苦了大大

Rank: 1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1-9-10 23:24:02 |只看該作者
謝謝紛分享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1-9-11 12:35:36 |只看該作者
王爺信仰 自是有功於社稷 有恩于黎民百姓的良將忠臣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4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1-9-11 14:05:06 |只看該作者
大大真辛苦ㄚ...介紹真詳細ㄚ...給你一個讚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1-9-11 14:50:50 |只看該作者
謝謝大大辛苦解說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7 08:2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