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2-24
- 最後登錄
- 2024-10-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76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674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小吳哥》吳哥窟(Angkor Wat)
由太陽王興建的吳哥窟氣勢雄偉,因而成為吳哥遺址的代名詞,由於建築較吳哥城更為集中,所以被台灣遊客稱為「小吳哥」,當時被設計成「國廟」,象徵印度教天堂「須彌山」的五座尖塔昂然聳立。
由於開口朝西,被推斷為國王陵寢所在,而背向東面的方位,使小吳哥成為觀賞日出的絕佳地點,運氣好的話,可看到清晨第一道陽光從尖塔後面露臉,而黃昏時分夕陽灑在吳哥窟尖塔上,也被讚為「金色吳哥」美景。
小吳哥四面迴廊的浮雕都相當精細,值得一看,其中包括印度教神話「攪動乳海」,以及毘濕努戰勝阿修羅等歷史浮雕,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壁畫,可見吳哥窟建築工程之浩大,難怪太陽王終其一生都未能完成吳哥窟的興建。
大吳哥》吳哥城(Angkor Thom)
「Thom」高棉文意思是「大」,由於面積廣袤,台灣旅客通稱吳哥城為「大吳哥」,勝利王在興建時特別於東邊留了一座「凱旋門」,讓打敗暹羅、從東方凱歸的軍隊由此門進城。
不過目前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南門,周達觀書中提及的「五十四枚石神」在這兒就看得到,分別是左邊的54尊善神和右邊的54尊惡神阿修羅。
大吳哥城中有巴本宮(Baphuon)、空中宮殿(Phimeanakas)、癲王台、鬥象台等遺跡,不過最為重要的建築,還是以「微笑高棉」著稱的百茵寺。
左:包括百茵寺裡勝利王「微笑高棉」雕刻在內,吳哥窟石雕都是以「先堆後雕」的方式打造。
右:百茵寺的高塔,象徵佛教與印度教共同的極樂世界──須彌山
微笑高棉》百茵寺(Bayon)
由勝利王開始興建,但直到他過世都未能完成的百茵寺,由於歷經佛教及印度教的信仰背景,有著多重神秘色彩,同樣以中間的高塔象徵須彌山,迴廊的浮雕則是以吳哥歷史為主,包括戰爭及日常生活,透過這些壁畫可以了解吳哥文化許多背景,其中還有南宋商人、軍隊的浮雕。
不過百茵寺裡最著名的雕刻,還是那數十座林立的四面佛塔,加上5座城門上的四面佛,共有54座四面佛,200多個佛像,都是以勝利王的面容來雕刻,雖然細部略有不同,但總是保持著微笑。
據說這是勝利王希望他能笑著俯視他的子民,永遠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也成了今天旅客一定要留影的「微笑高棉」景點。
洞裏薩湖(Tonle Sap)
孕育出吳哥文化的洞裏薩湖,原意就是「淡水湖」,是東南亞第一淡水湖,即使在枯水期也有十分之一個台灣的面積(滿水位時為三分之一個台灣),供應豐富的漁產,直到今天都還有水上人家在湖面上的船屋生活,還有水上學校、警局、天主堂、雜貨店等。
其他吳哥遺址
塔普倫寺(Ta Prohm)
勝利王興建來紀念母親的神殿,廟身因遍布的百年空榔樹盤根錯節,化身為廟宇的一部分而顯風格獨特,近年更因電影「古墓奇兵」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
左:塔瑪儂神廟隱身在雨林深處,更添神秘感。
右:塔普倫寺和老樹已達「樹廟合一」境界,是「古墓奇兵」取景地點
塔瑪儂(Thommanon)
太陽王時期作品,除了隱身雨林深處的神秘感,其手臂鏤空的仙女(Apsara)浮雕栩栩如生,證明了當時雕刻技術的進步。
女皇宮(Banteay Srei)
距吳哥窟20公裏,以粉紅砂巖為建材,獨步吳哥的精細磚雕工藝,值得造訪。這幢美麗的粉紅建築,連吳哥窟管理當局都將其選為通行證的背景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