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9-9
- 最後登錄
- 2025-1-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2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客家小炒
道地的客家菜蓆中,一定少不了炒肉。炒肉又叫客家小炒,也是「四熅四炒」之一。客家人初一、十五,要拜伯公(土地公),年節要拜祖先,傳統上祭品中的三牲,是煠(唸ㄙㄚP,燙的意思)過的雞、一大塊豬肉和一條魷魚(乾貨)。敬過神的祭品,拿回家配上自家菜園裡拔來的青蔥,就可以料理出香味四溢,又富嚼勁,既下飯又下酒的炒肉。這是正宗的客家小炒,永遠少不了三層肉、乾魷魚和青蔥的原因。客家小炒是鹹鮮回甜,肉肥而不膩,一家炒肉,香溢四鄰。
經驗談:
乾魷魚要剝除皮膜泡溫水,才容易軟化,浸泡米酒則為了去腥味,分三次下鍋爆炒,魷魚才更香,更能顯出客家炒肉的特殊風味。客家人拜拜中的三牲或五牲祭品,也有用客家豆腐乾或豆腐皮(豆腐衣),代替乾魷魚者。因此有些客家小炒也出現豆腐乾。
材料:
魷魚干6到8兩、三層肉1斤、青蔥半斤、米酒半斤
調味料:
米酒2兩、醬油1兩
作法:
1.三層肉煮熟、去皮,切成條狀備用。
2.乾魷魚剝除皮膜,以溫水泡一小時後,洗淨,再以半斤米酒泡一小時,切成條狀。
3.將三層肉較肥者炒出油汁,盛起,再投入較瘦者爆香。
4.魷魚片第一次以米酒爆香,第二次以淨油爆炒,並放醬油燜煮三分鐘。
5.最後放蔥白快炒,再投入蔥尾,並倒入爆香的豬肉拌炒幾下,滴上米酒後即可起鍋。
有個客家鄉親說:「沒有一個客家人沒吃過鹹菜的。」這句話反映了客家人的勤儉持家,也說明了客家族群與醃菜的密切關係。
客家人過去因為生活區域的不安定感,隨時有被迫遷徙的狀況發生,並為了「有食當思無食之苦」,或謂客家人好客,客人到來,山區臨時採購食物不易,於是以「曬乾」與「醃漬」方式,發展出能長期保存食物的技巧。如曬蘿蔔乾、蘿蔔絲、蘿蔔錢、福菜、梅乾菜、筍乾、瓠仔乾、豇豆乾、芋梗乾、蕃藷籤乾等等曝乾後收藏,以備不時之需的農產品。
而「醃漬」更是客家人的一項絕活,如醃鹹菜、醃福菜、醃筍、醃甕瓜(菴瓜、越瓜)、醃醬瓜片、醬豆腐飴(豆腐乳)、醬冬瓜、醬黃蘿蔔、漬大頭菜、漬嫩薑、漬黃瓜、漬蘆筍、紫蘇梅、醃溪魚溪蝦、醃山豬肉、羌鹿肉等,尤其是風味獨具,最有北部客家沾醬特色的桔醬,還有苗栗特有的紫蘇醬,凡是能曬乾保存,或醃製保存的任何食物,均能發展出一套特殊的技巧。
著名的客家小炒 :
九層塔炒蛋,苦瓜炒蛋,仙草雞湯,炒粿條啊.
白斬雞、客家炒米粉、福菜肉片湯
梅干扣肉、白玉三寶、嫩筍肥腸
客家水粄、冬筍肥腸、元寶四神
客家水晶餃、蓮子鴨、回味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