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56|回覆: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無念不是斷念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7 01:27: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許多人自以為懂得佛法,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識,任意理解佛法。我最近就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說法,說:「佛法教人『斷念』,遇到煩惱的時候,丟開它,不去想,煩惱就沒有了。」其實佛法裡根本沒有「斷念」這個名詞,我只聽說「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名句,此在佛法裡說的是「無念」。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而不產生好惡。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就會有執著,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所以,用「斷念」來對付煩惱,那是什麼都不想,讓腦筋暫時休息一下,對想得很累的人來說大概有效,但絕非解決煩惱的根本之道。真要斷煩惱,是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不是逃避它。
  
  有一位詩人說:「如果生命只是一杯清水,我寧可它是一杯苦酒。」這種想法以佛法的立場來看,是相當消極悲觀的。很多人以為佛法是一種遁世的思想,跟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隱遁思想混為一談。其實,那種思想不是真正的佛法。當然,現在也有些佛教徒以為長時間打坐、讓心安靜下來,就是修行,如果是這樣想,就很容易產生厭世思想,也很容易出家。但是,佛法其實是最積極入世的。《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維摩經》裡也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即蓮花是出於污泥而不出於高山,在眾生煩惱之間做因緣觀想,清清楚楚的瞭解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幻化,當下即空,所以,不會起煩惱。
  
  不過,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不會用。佛法難聞,佛法難行,倒不是佛法深奧難懂,而是一般人即使聽到了,也當它只是能說不能行的理論。其實佛法很簡單,說來說去只有幾句話,貴在能確實的做。我從小就覺得佛法很好用,所以一心弘法,信心堅定。

來源:人行道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0-10 21:10: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10-10 21:42:59 |只看該作者
飛天小妘 發表於 2011-10-10 21:10  
之前曾當面請示師尊蓮生活佛︰可有消除煩惱的咒語!

師尊開示︰那世間豈沒有煩惱了

對不起
小弟無才
殊不知
菩提
是不是知識的意思?
請指教
謝謝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10-12 19:22:2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2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1-10-12 20:44:57 |只看該作者
菩提是指智慧而非知識....知識可以從書上而得.....智慧是要靠自己的修養而得非他人可以幫忙的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1-10-12 21:46: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i3435 於 2011-10-12 21:51 編輯

"菩提"在漢文裏比較意義接近的字是"覺"
但並不完全是
所以直接音譯,而不以漢文字翻譯

般若(音:播惹),一般就是以"智慧"來做譯字
但其意義,也不完全就是與漢字的"智慧"相等
故古人也是採用音譯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0-6-24 23:31:07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6-24 23:45 編輯
 許多人自以為懂得佛法,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識,任意理解佛法。我最近就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說法,說:「佛法教人『斷念』,遇到煩惱的時候,丟開它,不去想,煩惱就沒有了。」其實佛法裡根本沒有「斷念」這個名詞,我只聽說「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名句,此在佛法裡說的是「無念」。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而不產生好惡。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就會有執著,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佛法當然有「斷念」這個名詞

《菩薩瓔珞經》斷念除眾想。具足眾智說。諸佛所演教。
.
《大寶積經》
如來至真無出入息。無所思念 亦無所行。無復思想。悉無所行。
雖口所宣 無想無行。
.
《等集衆徳三昧經》三界所著 斯則塵勞。當以何 度此諸塵勞。無念 無想 無思


佛法教導眾生 應該斷念,斷除思想

佛法所說的「斷念.除眾想」,是經由修禪定所達到的 斷念 斷想。
而不是簡單指,你不去想 就能叫做斷念。這是錯誤解讀佛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0-6-25 00:12:01 |只看該作者
佛法所說的「無念,斷念,斷想
其實是指:無心意識 境界
.
透過修禪定,就能除滅心意識
沒了心意識,自然就 斷念,斷想....
.
一般凡夫不能理解:無念 無想 該如何做事情?
但佛陀就是 在無心意識,無心想,無思惟情況下,而能做眾事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如來不作意思惟 以無功用。亦不分別 以成其事。
不作思惟心無功用 一切成就。
.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身難思議。 如空無分際
無心意識。 亦無起心想
諸佛之境界。 究竟無生滅

.
《文殊師利問經》
無心意識。作一切眾事
如來不思議。能信者亦然


凡夫 若不思惟,就無法做任何事情,
這是因為凡夫 還沒有修到 無心意識 境界
.
必須修到 無心意識境界,才能像佛一樣,不思惟亦能做眾事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20-6-25 00:50:01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6-25 00:57 編輯

常聽凡夫說:若不思惟 豈不成石頭 木頭?
凡夫若不思惟,確實會像木頭 一樣,什麼事 都做不了

諸佛 不思惟,絕不會像木頭
因為諸佛 不思惟,也能做眾事
------------------------------------------

很多人不明白,其實【無心意識,無念,無想】就叫做「般若智慧

《文殊師利問經》離於心意識。一切言語斷。是修行般若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如來不住心意意識。是故得名 如來應正遍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8 20: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