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惡魔事典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3-28 04:30: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惡魔事典



惡魔。這個字眼彷若深沉黑暗令人生懼,卻又有著某種甘美誘人的聲音。如今已被用於許多涵義上。



在以基督宗教為首的的各宗教,及其教典、神話中,惡魔被描繪為現跡於各色傳說中的神明之敵,或被視作坑害人類的存在。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使用「惡魔○○」「惡魔的○○」等說法。



那麼,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惡魔形象?聽到這問題,惡魔或許會啞然失笑也說不定。因為這就像排著黃、黑、紫、紅各色鞋子,卻問人「那雙是白鞋?」一樣。



以惡魔名之的「不正」存在、狀況、或行為,乃是在形容身為此類存在之生成要因的一切事物。而神話中所描述之「惡魔」,或許便可說是此類事物的擬人化。



本書,即為盡數網羅此類「惡魔」的事典。並不僅囿於常見的基督宗教與佛教,而列舉了廣義上被當成「邪惡存在」的諸多惡魔。書中涵括了於某神話中本為神祇,卻因其他敵對神話而被視成「神之敵」的神格;以及民間傳說裡禍害人類的妖怪;亦含有宗教場域中的惡魔性存在體。然而,書中並未查究惡魔是否存在。因為本書目的並非要論述惡魔是否「實際」存在,乃是欲傳達歷史中被形塑出的惡魔之形象。本書並非要將歷史上的惡魔們作為社會學、民俗學、或神話學等類的學問,亦非以精神醫學之角度看待,乃是將個性鮮明的各色「存在」以傳說故事待之。書中為對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抱持興趣的讀者送上了平常被總稱為惡魔的各式存在。



惡魔究竟為何?本書之目的並不在於回答這個既複雜且無定論的問題。下面,乃是與名目繁多的惡魔有關之用語的簡單說明,並試著藉此稍稍闡明無所不在的惡魔的形象。希望讀者能配合本書後半的簡介(主要神話、宗教之惡魔觀),作為延伸閱讀方面的參考。



序言-1-



惡魔/demon/daemon



英語中的demon語意相當廣泛。如薩滿宗教(譯注1)中為人帶來疾病等災厄的「邪惡精靈」「惡靈」、神祇或人類之敵、誘惑人類的存在,皆可以demon稱之。此字可謂是對惡魔的總稱。

  現在,於惡言相向篾稱對方時、或指稱使用香辛料之辛辣料理(譯注2)、惡人、有吸引力者、轉包者時,亦頻繁使用此字,將其視為一個普通名詞。 惡魔原本乃是「惡」的擬人化字彙。由於神話中作為惡魔登場的角色乃是帶來惡的存在,故問題重點在於他所帶來的是何種「惡」;是「誰」所造成的反不重要。擁有人格特性的惡魔受人重視乃是惡魔被擬人化後才有之事。

  在文明擴展遍及全球,體認到世界為一共同體的現代社會中,前述此種在意「狀態」而不在意擬人形象看法,似乎有再興跡象。 於現在社會中,「惡魔」非僅止於擬人化的形象;而是廣泛指稱許多現象或狀態。甚至也有意指於職業中表現優異的涵義(譯注3)。這種情況,若由惡魔一字本非指人性化存在,而是指「惡」此一狀態此事來看,前述情形並非難以理解。

  當然,「demon」本來並非用以稱呼上述的諸多事物。而是在指稱demon一字誕生以前即有的「可怕存在」。

  或許,於主項目中列載的諸多惡魔,皆可謂為demon之朋黨。無論宗教哲學如何變遷,對我們而言,惡魔乃是自遠古時代起便不斷侵害我們的「可怕存在」,此外無他。



*譯注1:Shamanism,或名「黃教」,乃指以通靈人(薩滿)為媒介與靈交通為信仰重心之宗教樣  式,見於極北寒帶、西伯利亞、中亞、北美原住民處。

  *譯注2:如法式料理中有名為「魔鬼雞肉」(Pollo alla Diavola)之辛辣料理,歐洲常將使用辣椒或胡椒之料理稱為「魔鬼風味」(alla Diavola)。更直接的是用Diablo來表示嗆辣的菜系,如Meatball Diablo等。

  *譯注3:例如a demon bowler乃指「快速投球手」。



惡靈/badman/evil spirit



神話發生前,亦即尚於萬物有靈論(譯注4)、圖騰崇拜(譯注5)的精靈信仰時代時,由於疾病、災害、死亡、謊言、悲傷諸事象的成因皆盡不明,所以人們將這些認定為乃某種存在帶來的可怕事物。在國家,或身為國家原形的政治性集團尚未成立,對異民族之接觸亦極少,尚未有「敵人」存在的時代,前面那些災害便成了「惡」的概念。於是自然而然地將近日被蚊蟲傳染而得的疫病,認為是沼地的「邪惡空氣」所造成,並進一步將其視為是「邪惡精靈」所導致。

  這種思考模式,在將本身神話範圍外的神祇敵人二度含攝入神話中的基督宗教出現後,也再度現身於宗教場域中。



*譯注4:animism,英人類學家所提理論。認為原始人於形成宗教前先發生「萬物有靈「觀念。認為一切具有生長或活動現象之物,如動植物、日月、河流皆具有「靈「(anima)。

  *譯注5:totemism,宗教最早形式之一,以圖騰觀念為標誌。許多氏族社會之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別源出於各種特定物類(動植物或其他物種),會對該物種加以愛護或作為標誌、或對其進行宗教儀式。



邪神/the evil/evil goods/evil one



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改由被帶來的惡,轉而聚焦至帶來惡的存在之故。遭擬人化的「惡」,漸次以「人類敵人」的形象清楚呈現。這種演變於宗教裡具有讓對象清楚呈現,好令信徒容易信仰的目的存在。

  然而,在初期的多神教神話中,此類擬人化的惡魔幾乎無從得見。因為全盤接受自然的原始人類知道:帶來災害的颱風同時也是貴重水資源的來源;若無造成乾旱的太陽生命也無法存續;一個生命的死亡乃是其他生命的糧食。

  那麼,人類的敵人究竟為何?其實乃是異民族的神。

  農業興起,在為了治水或建設而生的中央集權政府成形後,人們變得會以「國家」的角度衡量事物。共同體存於國家內部;國家之外則成了未知的世界。而當成為共同體的國家與相鄰的他國接觸時往往發生爭鬥。而人們的「敵人」便由此而生。

  一場戰爭結束後,隨著一派神明的的勝利,借用該神祇之力遂行支配的權力者將造成自己錯誤的責任或令人們痛苦的「惡」,轉化為敗北民族的神。或將勝利的歷史紀錄為自家神祇對「惡」的勝利。此時,惡魔身為帶來「惡」的「神祇與人類之敵」的形象便清楚呈現。





魔鬼/devil



基督宗教中對人類行惡的靈體,亦即被定義為惡靈的名稱。魔鬼此一用語雖是基督宗教之概念,但於基督宗教根深蒂固的西歐,固定作為用以指稱一切神之敵人的辭彙。

  這是因為,基督宗教在成為世界性的一神教前,與多神教一樣同為「民族信仰」。換言之,魔鬼本身乃是亦包含了邪神的概念。

  邪神中最重要的乃異民族的豐穰神。豐穰神為司掌生命恩惠之神格,與食物和生殖相關。因對某神祇而言,異民族的豐穰乃增強對方國勢兵力之大敵。故而愈發敵視其之存在。將富饒敵人的神明進行負面轉化,作為慾望的象徵。

  在確立社會體制的過程中,本與暴飲、暴食、姦淫等「貪婪事物」有所關連的豐穰神,便被由賜惠之神變形為反社會的惡魔。之後再經由基度宗教令其成長為確固概念。



魔王/Satan/The Devil/Lucifer/Archenemy



魔界之王。於指稱神祇與人類之敵的devil前方加上「The」,藉以意指統領惡靈的王。名為撒旦(Satan、魔王)、路西法(譯注6)(Lucifer、墮落天使)、別西卜(Beelzebub)、大敵(Archenemy)的諸般存在,皆可以「The Devil」稱之。

  在基督宗教中「惡」乃是抵擋神的福音,妨害神的理想。魔鬼誘惑身為神子的人類並帶來災厄。這群人類的敵人應當有一首領。而神為何不由身為人類之敵的魔鬼手中護佑我們?此乃因有統率諸多惡魔,與神為敵的魔王存在之故。(譯注7)

  魔王的出現也意味著:惡魔並非處於神所造的社會之外部的「可怕存在」,而是變成了已被收編入神話體系內的「社會敵人」。

  與人類為敵而形象漸次明晰的惡魔,終於變為亦與身為崇高存在的神明為敵者。這情況意味著,在文明進展中,對立由共同體與共同體之間移轉至了共同體內部。



*譯注6:Lucifer一字於中文中音譯亦頗多,有路西弗、路濟弗爾(簡明大英百科全書)、魯西弗(桂冠所版之失樂園)等譯。此處權採《大美百科全書》之譯名。蓋Lucifer一字本為拉丁文。希伯來文聖經於以賽亞書14章12節中將巴比倫王稱為「發光者」,通俗拉丁文本聖經以Lucifer對譯之。Lucifer之拉丁字義小寫時有「含光」、「射光者」、「照耀者」之意;而大寫則為「金星」、「魔鬼首領」之意。英王詹姆士欽定本英文聖經中保留此字(此版聖經12節前半原文為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 O Lucifer, son of the morning!)。中文和合本聖經中譯為「明亮之星」。人們認為此乃撒但墮落前之名。

  *譯注7:對於神與惡魔之關係,基督宗教中論述頗多,時亦有所歧異,有興趣者可參照神學著作。



魔羅/Mara



在亞洲,特別是印度及中國被視為人類敵人的存在。嚴格來說雖不相同,但於亞洲地區魔羅乃相當於魔鬼的存在。

  原先居於印度之原住民的神祇,與西歐及中東的情況相同,被自北方移入的雅利安人(Aryan)視作惡魔。

  不可不提的,歐洲以及深受歐洲[影響的南北美洲、中東、印度,以及受印度影響之中國與日本,全都不免受到此民族之神話的影響。

  換言之,或許可說塞爾特(Celt)的弗摩爾族 (Formor)(譯注8)、希臘的泰坦神族(Titan)、北歐的尤彌兒 (Ymir)(譯注9)、印度的魔羅(Mara)與羅剎(Raksasa)、中國日本的鬼與惡魔,全部皆屬魔鬼的同伴。



*譯注8:此為塞爾特神話中,自古棲於愛爾蘭島之巨人族,與外來眾神數度搏鬥,性格邪惡。

  *譯注9:北歐神話中霜巨人之祖。



惡魔



原本的語意並非作為demon、devil、Satan之中譯,而是指稱佛教中的「惡魔」。在佛教中,對人而言所謂的「惡」乃是由人類自身中產生的慾望,也就是自我。

  而悟道便是要捨去心懷慾望的自我與宇宙化為一體,不、應說是成為宇宙本身;但不成熟的人多無法克勝自我的誘惑。在此,惡魔也非位於宗教外部的敵人,而是被納入神話體系中化為維持體制的道具。



惡魔主義



現代,看起來是理性勝過信仰,或至少也是以理性為一般價值判斷基準的時代。

  但儘管如此,惡魔並未就此消失。也沒有淪為純粹的概念。

  隨著科學的進步,開始客觀看待事物,進行相對性判斷的主體意識,發覺到並非是「神=人類」,而是「神=體制」。國家乃為了進行治水、建設,或管理軍備而誕生,而當權者為了維持國家權力將神引為同伴。於是,體制(神)的敵人,便成了反體制(惡魔)的存在。

  法國大革命以降,在權力由國家回到民眾的過程中,名為惡魔主義(譯注10)的觀念就誕生了。

  惡魔主義的思想淺顯易懂,惡魔之所以邪惡乃是相對體系而言,對惡魔主義者們而言並非如此。因為對他們自身來說「神」才是敵人。

  對認為「神=體制=人類真正敵人」的人們而言,本書所記述的惡魔們,或可說是與真正的敵人戰鬥,卻被打壓迫害的英雄。



*譯注10:文學上亦有惡魔主義(diabolism),乃19世紀後半出現之文藝思潮。好於醜惡頹廢、怪異恐怖中發掘美感,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96)為代表作家。



惡魔名錄-1-



Dis、Dite、Luccifero/地獄王



種類:地獄之王

   出處:神曲

  於《神曲》中出現,碩大無朋的惡魔之王。又名「狄斯」(Dis)或「地帝」(Dite),亦稱「路西勿羅」(Luccifero)。乃相當於基督宗教中大逆不道的墮落天使撒旦,《神曲》中將其等視同於別西卜(Beelzebub)。(→撒旦Satan<中世紀歐洲>、別西卜Beelzebub<希伯來>)。

  地獄王位在地獄最下層,第9圈第4溝的「猶大環」(Giudewcca)中,自胸以下呈立姿封於冰中。過去曾為偉大天使的地獄王,因反抗神而被逐出天國,在地上到地心間撞出大洞,並維持墮落時之姿勢冰封地獄深處。懲罰人類亡魂的地獄便是依地獄王墮落時所生之洞而造。

  地獄王有三個面孔,右面白而帶黃、左面黝黑、中央的臉火紅。三張口中各別咬住出賣耶穌基督的猶大、刺殺凱撒的柏呂篤(Bruto)與卡西何(Cassio),以牙齒給予懲罰。每張面孔以下生了一對如蝙蝠般的大翅膀;似乎是他以往曾為六翼熾天使(Seraphim) 的殘証。



Titan/泰坦神族



種類:上古神祇

  出處:希臘

  泰坦神族指的是希臘神話中烏拉諾斯(Uranos)跟蓋亞(Gaia、Ge)的所生的小孩,以及第三代的部分子孫。他們是宙斯(Zeus)成為眾神之王前,支配整個世界的古老神祇。

  主神為克洛諾斯(Kronos、Cronos),另有俄刻阿諾斯(Okeanos、Oceanus)、伊阿佩托斯(Iapetos、Iapetus)、許佩里翁(Hyperion)等男神,以及瑞亞(Rhe(i)a)、忒修斯(Tethys)、忒彌斯(Themis)等女神。

  此外,在上述男神女神的後代中,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和厄庇米修斯(Epimetheus)、阿特拉斯(Atlas)等神祇也都算是泰坦神族。

  相反的,即使同樣是烏拉諾斯與蓋亞的小孩,像庫克洛佩斯(Kyklops、Cyclopes、Cyclops) 或赫克頓蓋爾(Hekatoncheir、Hecatoncheir) 般的巨人,卻不屬於泰坦神族。當然,以宙斯為首的新世代諸神,也都不是泰坦神。泰坦神族在與宙斯等新神的戰鬥中敗北,被丟入了塔耳塔羅斯(Tartaros、Tartarus)的黑暗中。不過,其中如普羅米修斯等站在宙斯這一方的神,或是像俄刻阿諾斯這樣保持中立的神,在宙斯成為世界之王後,仍然可以與諸神平起平坐。

  泰坦神族雖然不是惡魔,不過也算是諸神的敵對者,因此把他們收錄於本書中。



Mara/魔羅



種類:惡魔

  出處:印度(佛教)

  這是佛教中妨害悉達多 (Gautama Siddhartha)修行的惡魔。他們象徵著妨礙人性開誤的煩惱,也就是對性的慾望,現在在日本這個字也常拿來當作男性生殖器的別稱。

  如果人類全部都開悟,不再有煩惱的話,這些魔羅也都會全部消滅,因此他們不斷地妨礙悉達多的修行。有次是將三個擅長各種讓人獲得快樂的技巧的女人送到他身邊。有次則是發動各種恐怖邪魔的軍團。這些惡魔張牙舞爪,發出可怕的吼叫。但是無視這些妨礙,悉達多仍舊不動聲色繼續修行。最後他終於開悟成為佛陀。於是魔羅們使出了最後手段,他們建議佛陀,不要去浪費時間去普渡眾生,還是自己努力地修行,才能達到了悟的最高境界─涅槃。

  佛陀本來就對一直執迷不悟的人類感到絕望,因此對於是否要接受這個建議感到迷惑。但是眾神懇求佛陀為世人說法,將悟的境地推廣給全部的人知道,因此最後佛陀擺脫了魔羅的誘惑,決心在現世說法了。



Mephistopheles/梅菲斯特



種類:惡魔

  出處:浮士德

  這是德國詩人、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著作《浮士德》中登場的惡魔。一般認為中古世紀德國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出現的梅佛斯特(Mephostophiles)應該就是這個梅菲斯特的原型。

  梅菲斯特雖然是個惡魔,但在歌德將他設定為代表「為成就大惡而行善的力量」,他剛登場的時候,並不是個恐怖的惡魔,而是一個身軀瘦弱,微微駝背,鷹勾鼻的男子,臉上浮著嘲笑似的笑容。不過他畢竟是個惡魔,能夠變身成種種樣子,變成尨犬跟在浮士德身旁散步,或者變成旅行的學生待在浮士德的書齋中。而在要與浮士德簽訂契約時,則是變身成西班牙的貴族。

  與浮士德訂契約的場面相信是以《舊約聖經》中的〈約伯記〉為參考。契約的期限是到浮士德唸出「啊啊!你真是美好無匹!請你駐留!」為止。在那之前恢復年輕的浮士德經歷了種種的事件。

  最後浮士德所希望的新國土建設完成時說出了那句話,惡魔終於獲得了勝利。

  正當梅菲斯特要將浮士德的靈魂帶往地獄時,天使們拋落的玫瑰花瓣變成了烈火燒死了惡魔,而浮士德的靈魂獲救,被帶往天國去了。



惡魔名錄-2-



Baphomet/巴弗滅



種類:惡魔

  出處:基督宗教

  今日最為人所熟知的山羊頭的惡魔。他的名字的來源據說是由基督宗教的敵人穆罕默德(Mohammed,又作Mahomet)而來。

  14世紀初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s Ⅳ)指稱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s) 是異端,行同性戀,以及崇拜偶像。巴弗滅就是當時所謂的騎士團崇拜的偶像。但是在教會審判下,231個騎士中知道巴弗滅的名字的人僅僅只有12人,而且這12人的自白書中所描述的巴弗滅形象也毫不一致,或說頭有1~3個,腳有2~4根,偶像有說是金屬做的木頭做的,也有人說上面貼著金箔,甚至有人說他們拜的只是張圖畫。很明顯的這些都是在拷問下逼出來,胡亂回答的自白。

  到了19世紀,法國的魔法師艾利佛斯‧李維(Eliphas Levi)所畫的「曼德斯的巴弗滅」(The Baphomet of Mendes) 造成轟動,此一惡魔的名稱因此變得很有名。20世紀最偉大的魔法師亞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等人在要入魔法團體東方聖殿騎士團的時候還曾經以巴弗滅的名號加入過。

  原本是隨便回答產生的惡魔,沒想到變得如此有名,恐怕其他惡魔也要嘆氣了吧。



Amon the Brave/勇者安蒙



種類:惡魔

  出處:惡魔人

  他是永井豪漫畫《惡魔人》中的角色,簡單講就是惡魔族中的好人。原本是惡魔族的一員,而且是個被族人稱為勇者的勇猛惡魔。

  故事中,得知惡魔族即將來襲,主角不動明在朋友飛鳥了的引導下在飛鳥家地下舉行的魔宴中與勇者安蒙合體。正確地說,是安蒙被不動明把他肉體上的能力與記憶全部奪走,而精神活動也被不動明吸收了。

  這就是當初漫畫發表時引起爭議的第一章,不過實際上,藉由吞食「神(或超常的存在體)」來獲得超人般的能力在許多傳說、傳承中屢見不鮮。例如德國的敘事詩《尼貝龍之歌》(Das Nibelungenlied)中,主角齊格飛(Siegfried)吞食了惡龍法夫尼爾(Fafnir)的心臟,並用龍血洗滌全身,因此獲得刀劍不入的肉體。而《新約聖經》中最後的晚餐一幕,耶穌為了將自己的聖靈分給門徒時,把代表自己血與肉的葡萄酒與麵包分給他們食用。

  勇者安蒙(=惡魔人)最後將全部的惡魔族打倒,與魔王撒旦(Satan the Demiurge)在沒有人類與惡魔的大地上一同迎向最後的破曉時。



Sun-wukong/孫悟空



種類:叛神‧破壞神‧降魔神

  出處:中國

  《西遊記》(約西元1570年左右成書)主角。另有「孫行者」(Sun-Ascetic)、「齊天大聖」(Qitian-tasheng)等別名。最後修成正果,成為鬥戰勝佛。

  在花果山山頂有一仙石,自開天闢地以來,不斷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最後孕育而出的生命便是孫悟空。

  起初孫悟空是雄霸花果山的猴王,之後拜入須菩提祖師門下學習仙術。學成之後返回花果山重登王位。

  後來由於陽壽已盡,跟隨黑白無常來到地府之後,反而大鬧閻羅殿(地府的宮殿),還拿大筆,將生死簿上所有同伴的名字全部抹去。

  天庭不但沒有處罰這隻石猴,反而賜牠官職,意圖籠絡,但是孫悟空後來大鬧天界,棄官回到花果山,惹出一場大亂。孫悟空與天庭派來的武將哪吒二郎神交手數回,始終不分勝負,由此可見孫悟空的身手不凡。不過最後孫悟空還是被釋迦如來佛給收服,壓於五行山之下。成為玄奘法師(唐三藏)的弟子,則又是500年之後的另一個故事了。

  由孫悟空的單純與殘酷看來,應該可算是童子神的一種。此外牠又以小說主角的身份,得到人們喜愛,之後也被視為降魔神,受人祭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15:3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