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0-30
- 最後登錄
- 2016-2-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9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574
- 相冊
- 0
- 日誌
- 327
   
狀態︰
離線
|
對蟲王的祭祀,歷史悠久。遠在周代,每年農事結束後,就在農曆臘月舉行祭祀,是為“八蜡”。“八蜡”所祭祀的八種自然神靈,大多與農業有關,如“先嗇”(神農)、“司嗇”(后稷)等,他的第八位,便是昆蟲。古代基本沒有農藥,蟲害是農業極大的敵人,而蝗蟲危害最烈,所以驅逐害蟲,就演變成“八蜡”祭祀的主要內容,“八蜡”神也就變成一位專司其職的神靈。最晚到宋代,蟲王祭祀完成了從自然神到人格神的過渡,全國各地遍布八蜡廟和蟲王廟,最多的是“劉猛將軍”廟。
此神並非姓劉名猛,而是一位姓劉的勇猛將軍。歷史上被附會為此神的,大都是具有民族氣節,抵抗外侮的功臣名將,如宋欽宗時出使金國,不屈而死的資政殿學士劉合,南宋抗金名將劉錡或他的弟弟劉銳等,都曾被附會上為民驅逐蝗害的事蹟。其中以劉錡最為著名,在他死後不久的景定年間,就被敕封為執掌除蝗的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而加以祭祀。之所以把驅蝗神附會為武將,大概與蝗蟲來時,猶如外族入侵,鋪天蓋地,所到之處,寸草不存,亟需孔武有力之神靈來掌控捍禦有關。
舊俗以正月十三日為劉猛將軍誕辰,到時均有地方官府主持祭祀,民間也舉行盛大的迎神賽會。無錫南刊溝舊有劉猛將軍廟,廟中有對聯雲:
臥虎保岩疆,狂寇不教匹馬返;
驅蝗成稔歲,將軍合號百蟲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