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5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藏傳佛教
西藏的佛教,應溯自西元四世紀,藏王拉托托‧日寧贊得《如意珠寶篋莊嚴經》等,因不解經義,以「玄密聖物」奉祀;至西元七世紀中葉,藏王松贊干布始建寺譯經,這是西藏佛教的嚆矢。
西元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貞虔誠奉佛,積極弘揚佛法,迎尼泊爾寂護大師入藏,講說律藏、中觀,建桑耶寺。惟是時藏地原始苯教排斥佛教,災難頻傳,佛教發展備極艱辛。西元七四七年,藏王接納寂護大師的建議,遣使者恭迎印度密教蓮華生大士入藏,立宗弘化,乃開藏密之源。大師以神通降服苯教教徒,悉奉佛教,同@佛法,屢建未成的桑耶寺乃順利竣工,所傳真言儀軌亦告大備。是時,並得啤瑪拉密渣尊者大力相助,披度僧眾,依教修行,這是藏地佛教前弘期的盛況。
西元九世紀,苯教反佛勢力興起,藏王朗達瑪大舉毀滅佛教。其後,藏地內亂,民生疾苦,引起藏人向佛之心,乃迎印度尊者阿底峽入藏,從事改革,佛法再興,開啟藏地後弘期佛教的發展。
在西藏佛教史上,佛教遭朗達瑪毀滅前,蓮華生大士所傳佛法,稱舊派,藏語稱「寧瑪派」;阿底峽尊者以後所傳佛法,稱新派,藏語名「噶當」,又稱新紅教,係將原來的密教融和顯乘,以顯密不二,經典與曼陀羅合一,為解脫要道,護持者眾。此後,西藏佛教迅速發展,宗派林立,因此精舍林立,寧瑪、噶舉、薩迦、格魯為四大教派,其餘尚有當巴桑吉所建的「希解派」,袞邦欽波‧特吉尊椎所創的「覺囊派」,博東巧勒南杰所立的「博東派」,布敦所興的「霞魯派」,以及如南喀堅贊雖未列「洛扎派」名,而顯盛一時的流派甚多。時至今日,或雖典籍尚存,法統失傳,或以法脈尚興,教義相似,或以流傳未久,而未弘傳,皆不贅述。茲就四大主流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派概略說明如下:
一、寧瑪派(紅教)
寧瑪派是西藏佛教中最早的教派。寧瑪,藏語古老的意思。始祖即藏密開祖蓮華生大士,大士入藏之後,降魔建寺,闢地譯經,弘傳密法,一時佛法大興。
十一、十二世紀間,藏僧三索爾及絨卻吉桑波等,奉蓮華生大士為開祖,依其密咒及所遺「伏藏」修習;自藏傳佛教後弘期始,稱寧瑪派。又此派僧人頭戴紅色僧帽,因此別稱為「紅教」。
寧瑪派重個人實修,奉大乘思想,不置寺院,覓隱密山洞,修持巖藏或心中取得的蓮華生大士所傳密法。後來規模益廣,形成六大傳承,即噶陀、白玉、左千、雪謙、多傑乍、敏珠林是,盛行於康藏、青海、四川等地,至十六、十七世紀,始有較具規模的寺院,且發展快速,海內外承侍此派受法修行者眾多。
二、噶舉派(白教)
本派祖師馬爾巴,親自到印度向密教大師那洛巴修學密法,回藏後成為噶舉派的開祖。噶舉派注重口口傳授。噶,意指「佛語」或「師長的言教」;舉,意為「傳承」。此派在修法時穿著白色僧裙(馬爾巴沿襲自印度習俗),別稱「白教」。
馬爾巴傳授「喜金剛」、「密集金剛」、「大手印」等密法,並全力投入梵典漢譯的工作。他以在家居士身分傳法灌頂,門下弟子以密勒日巴最為傑出,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詩人聖者。密勒日巴的再傳弟子岡波巴,其弟子分為四大派和八小派,其中,杜松虔巴所創立的噶瑪噶舉派,即第一世噶瑪巴,以活佛轉世的方式傳承此派,至今已轉世至第十七世,從二世開始為忽必烈之師,乃至十世皆為中國元朝皇帝的教授師。
噶舉派的教義傳承自應成派《中觀論》,最主要的教法是「大手印」法,並著重將生活中的不順遂視為修道的「助緣」,主張於逆境中磨練意志,以增長學法的信心。
三、薩迦派(花教)
西元一○七三年,薩迦派的教主貢卻嘉布,在後藏仲曲河谷的薩迦地方,以所建的薩迦寺為名,成立此派。此派寺院牆上繪有象徵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的紅、白、藍三色花紋,因而又名「花教」。
薩迦法王與教主的繼承,是採父子相傳的家族傳承方式世代輪替相承。薩迦四祖貢噶堅贊曾應元帝忽必烈召請入朝,被尊為帝師,著有《薩迦格言》,流傳至今。薩迦五祖八思巴,亦被元朝尊為帝師,冊封為「大寶法王」,並委以全藏的統治權,薩迦派因而盛極一時。隨著元朝政治的衰微,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也受到重大的影響,但其教義仍然流傳至今。
薩迦派所弘傳的密法,傳承自貢卻嘉布得文殊的啟示,以清辨一系的中觀派教學解釋祕密乘,「喜金剛」法為其傳承,並以顯教中觀、唯識思想為基礎,注重「道果」密法的傳授。其教法有三個主要的修行次第,即:最初捨非福(惡業)中斷於我執(人空),後除一切見(法空),知此為智者。
四、格魯派(黃教)
宗喀巴遙承噶當派傳統,於西元一四○九年以所建的立波噶當寺為名,創建「立波噶當派」。其後,又在拉薩創建甘丹寺,並發起「傳召」法會,乃改為「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與善行,後世尊宗喀巴大師為創始者。宗喀巴提倡宗教改革,講求戒律精嚴,注重顯教修學,並主張先顯後密的教法。此派因頭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
宗喀巴採取噶當派阿底峽尊者顯密合一的思想,並建立先顯後密的修行次第,以五大部論為修學顯教必修課程。宗喀巴的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不但體現他的思想體系,也是格魯派的理論基礎。
格魯派是西藏佛教教派中最後興起的,十五世紀以後的西藏歷史與格魯派的歷史密不可分,其勢力強大,寺院眾多,最著名的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倫布寺。
西元一九五九年文革期間,十四世喇嘛丹增嘉措出走到印度西北部的達蘭沙拉,並建立流亡政府至今。
隨著藏僧的流亡海外,各個教派在世界各地重建梵宇,弘傳密法,揭開了西藏的神秘面紗。各國學者對西藏的傳統、語言、典籍、教派、美術等方面,都有廣泛的興趣,形成研究、撰述與闡揚的熱潮。
來源:宗派概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