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手機訊號剩一格,電磁波會變強?破解4大網路謠言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3-18 13:45: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手機訊號剩一格,電磁波會變強?破解4大網路謠言

手機訊號剩一格,電磁波會變強?破解4大網路謠言
極少人知道的秘密——請盡可能地轉給你最親愛的家人和朋友(轉載)……
不看永遠後悔的實用知識,好文章,分享一下……

對於無數的互聯網使用者來說,上面這一類「普及知識」的訊息,會不時地出現在電腦螢幕上。在Skype、Line或是Facebook等社交網站、網路論壇、部落格,這些訊息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遍了整個網路。

雖然這些訊息表面大多以「好心提醒人們」為目的,內容上也煞有其事,使人們感覺它的可信性很高,但事實上很多都是無稽之談、偽科學謠言和誇大扭曲的事實。以下就是幾個經典的例子:

一、相剋食物殺手

「台灣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的七孔流血暴斃,一夜之間就奔赴黃泉,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那砒霜從何而來?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來協助破案。

教授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暴斃之謎便揭曉。教授說:「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它殺』」大家莫名其妙。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死者生前每天會服食「維他命C 」,這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蝦本身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死者卻同時服用了「維他命C 」,問題就出在這裡!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透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即砷酸酐,亦稱五氧化砷,其化學式為(As05),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即亞砷酸酐),又稱為三氧化二砷,其化學式為(As203),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

砒霜有原漿毒作用,能麻痺毛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 」期間,應當忌食蝦類。看完後,請不要吝嗇,轉寄給的同學和親友,現在很多飲料裡都有維他命C,蝦+維C=中毒,你知道麼?!…… 」

這是一篇流傳了很久的文章,文中還列舉了很多其它「會致人死亡」的食物搭配。文章看似有條有理,很多人對五價砷和維生素C反應生成砒霜也早有耳聞,這樣的內容令很多人毛骨聳然、銘記在心,但是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中錯誤百出,不足為信。

首先五價砷的化學式就是錯的,學過中學化學的人都知道,砷通常是五價,五價砷應該是五氧化二砷(As205)而不是五氧化砷(AsO5),這還只是整個謊言的冰山一角。查看五氧化二砷的資料可以發現,它同砷和砷的其他化合物一樣,都有毒性,只不過毒性不及三氧化二砷(砒霜)。

既然五氧化二砷即使不加維生素C本身也有毒,那麼蝦、蟹等海鮮為什麼還可以食用呢?原來,「蝦中都含有大量五氧化二砷」也是作者杜撰的,只有生活在嚴重污染海域的蝦蟹體內才會含有極少量五價砷,正常蝦體內是不含有的。

目前海鮮體內砷含量的國家標準是每公斤0.1毫克,而砒霜的致死量是500毫克至1000毫克,五氧化二砷的致死量還要更大,而五氧化二砷與維生素C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也不是那樣容易,反應要在攝氏200度左右較為合適(人體內只有37度),需要較高濃度的酸(人胃液內鹽酸濃度只有0.5%)。

如果想透過蝦和維生素C一起吃,利用其中原有的五氧化二砷和生成的砒霜毒死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考慮最壞的情況:一個人吃了砷含量超標幾十倍的蝦十斤,再吃上十片維生素C,砷被人體以最大比例吸收,最後的結果也只可能是嘔吐一類的輕微中毒,七竅流血暴斃而死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

進一步在網上搜索,無法發現這則新聞曾被哪一家權威媒體報導,至於「芝加哥大學研究成果」又是來源何處,不得而知,在google上用英文搜索這一事件,與百度上數十頁搜索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幾乎找不到關於這「可怕事件」的任何記錄,說明所謂的外國研究成果也是子虛烏有的。

文中列舉的「致死相剋食物表」也是誇大其辭,很多只會導致營養物質流失的搭配,被說成了「致命殺手」,如菠菜與豆腐一起吃,會使人體流失一部分鈣質,並沒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延伸閱讀:借我一雙慧眼吧:蝦和維生素C的八卦恩怨

二、可怕的隱形眼鏡

「事情發生在有一天,一個21歲男生戴著隱形眼鏡去參加一個烤肉聚會,就在他開始以木炭生火之後的幾分鐘內,他突然大叫,然後很痛苦的跳來跳去,在地上打滾……全場的人都嚇呆了,沒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大家趕緊送他到醫院,醫生說,他永遠都看不見了!原因是:隱形眼鏡是用塑膠製成的,而就在他生火的同時,過熱的溫度熔化了他的隱形眼鏡!所以,請告訴你身邊的朋友:烤肉及接觸火源時,請不要戴著隱形眼鏡!」

繪聲繪色的描述會使很多隱形眼鏡使用者不由得膽戰心驚。但查詢相關資料,隱形眼鏡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熔點都在150度以上,而且其中含水量可達到35%到40%,隱形眼鏡受熱時,水會先蒸發吸收熱量,即使在溫度較高情況下,眼鏡也不會瞬間被熔化,加上隱形眼鏡是透明材料,對於火源產生的熱輻射吸收率也比較低,不易升溫。



在燒烤食物時,人距離火堆會有一段距離,人身體周圍的溫度最高只有50、60度,隱形眼鏡不會如此「脆弱」。只有人將頭伸進火堆,隱形眼鏡在火堆中心高溫中被長時間烘烤才會熔化,不過那樣的話,人的皮膚早已經嚴重燒傷了,像這個男生這樣,隱形眼鏡「不經意間被熔化」的情況不會出現。

三、殺人的食用蠟

「有個留學生喜歡吃速食杯麵,後來,這位留學生因身體不適去​​醫院看病,醫生髮現他的胃壁附著一層蠟!原來,杯麵的容器裡包含一種可食用的蠟!各位下次吃杯麵的時候摸摸看杯壁是不是覺得滑滑的,那就是了。而長時間的食用杯麵,將造成我們的肝臟無法分解這種食用蠟。最後,這位留學生不得不尋求手術治療以移除這層蠟,不幸去世。

提醒: 吃泡麵的時候,盡量把麵拿出來,另外用碗來泡食,不要用碗麵、杯麵所附的容器直接沖開水食用。哪怕是出差,也要帶上一隻大茶缸泡麵用。為了自己的身體,不要偷懶啊!」

故事作者犯的一個低級錯誤是——人的主要消化器官不是胃,而是小腸。人吃進去的食物大多數都是由胃作為中轉站進入小腸裡進行消化,肝臟分泌的消化液和膽汁也都是進入小腸裡的,肝臟能不能分解食用蠟與食用蠟會不會保留在胃裡沒有關係。

而事實上,食用蠟一般是天然的動植物的分泌物,人體是可以消化的,即使有不法廠家使用了工業用蠟,人吃進去的蠟也都是溶解在水裡的少量蠟,會一直隨著水到達小腸,不被吸收的也會經由大腸由糞便排出體外,功能正常的胃內壁是光滑的,並且會分泌胃液,蠟並不會無緣無故停留在胃裡,很多比石蠟附著力更強的東西也不會掛在功能正常的胃壁上。

四、手機禁忌兩則

「有一女孩週日新買了個手機,她愛聽著MP3發簡訊,由於手機裡有了MP3,她就把自己的MP3放到一邊。第二週她就被送進醫院,第三週她離開了這個世界。驗屍結果她死於(irradiation)訊號輻射致死,追踪她聽手機裡的MP3,她是一邊聽MP3一邊發簡訊。實驗證明手機具有強大的訊號輻射。手機訊號輻射平時對人體傷害不大,但如果透過耳機進入耳朵內部,對人體大腦就有著巨大的傷害。因為當耳機帶著訊號輻射進入人的耳朵,訊號也可以通過耳膜傳播直接進入人的大腦。

研究顯示,如果人們要聽歌曲,最好選用專門的視聽器材,不能選用手機等具有強大的訊號輻射器具。請把此文章轉給你關心人們。新聞說的,不知道真假,不過電磁波訊號應該是可以通過導線傳遞並在尖端發射的,和電台發射原理一樣......」

這是另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同樣漏洞百出。這位女孩據稱死於手機訊號輻射(irradiation),但實際上電磁波輻射有很多種。irradiation一般只指核武器爆炸產生的伽馬射線、醫用的X光射線輻射一類的電離性輻射,這些輻射的電離作用會使細胞死亡、組織病變、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過量會導致人患病、死亡。

但是手機使用的是符合一定標準的無線電波,能量遠小於伽馬射線、X射線等強輻射,不會在人體內產生電離作用,也不會像微波爐的微波那樣明顯地加熱,以至於到現在為止,科學界都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手機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明顯影響。



文中提到的「耳機可以帶著訊號輻射進入人的耳朵」,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耳機導線中傳遞的音頻訊號與手機天線中的射頻訊號大不相同,耳機導線的結構和天線的結構也不相同,耳機不會被當作天線使用,將手機輻射「吸引」到耳朵裡。其實,使用耳機通話時,人體所受到的輻射反而比直接耳朵貼著手機通話時更小,因為手機離人體的距離變遠了。

「手機訊號只剩一格式不要使用, 收訊滿格與只剩一格時相比,發射強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所以常講手機的人要注意!昨天從一位手機商獲得一項很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當你發現手機的收訊強度只剩下一格的時候,寧可掛斷不談或者是改用公用電話。千萬不要再滔滔不絕…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手機的電磁波一直是讓人擔心的問題。而手機的設計為了在收訊較差的地區仍能保有相當的通話質量,會加強手機的電磁波發射強度。當收訊滿格與只剩一格時相比,發射強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電磁波強度高達0.6W(瓦特),0.6W究竟有多強呢?我無法具體描述它對你的腦袋會有什麼不良影響,但可以換成兩個例子來比較:

1. 把喇叭直徑約4公分左右的小型收音機音量開到最大然後貼在耳朵上,那樣的噪音能量一般為0.25W,不到0.5W。

2. 把手指頭放在輸出強度0.1W的雷射光前面(相當於光纖網路的主幹線能量)幾秒鐘內你會有灼痛的感覺,你能長時間忍受上述這兩種狀況嗎? 那你又如何確認0.6W的電磁波緊貼在你的耳朵上會沒事呢?」

第二則就更加明顯是在編造故事了。手機的最大發射功率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值,訊號不足時也不會超過本身的最大限值。手機發射訊號的能量全部來自於手機的電池,暫且不說手機有沒有這樣的發射功率,電池有沒有這樣多的電力還是一個問題。

對於文中認為的「0.6W的電磁波有多強?」先不論數據是否準確,這兩個例子的比較方式就是錯誤的,如同拿蘋果和大象做比較,刺耳的噪音可以直接作用於人耳的鼓膜,激光可以將光的能量會聚到一點,兩者以較小的功率就會使人有不舒服的感覺,這些性質手機無線電波都不具備,人體對無線電波的能量吸收利用率很低。

製造這些荒誕不經言論的人有些是為了譁眾取寵,吸引眾多網民目光,有的為了欺騙、捉弄他人,還有的為了某些經濟利益,如對手機耳機和杯麵商​​品的攻擊。如果能多一分獨立的思考和質疑精神,這些謊言並不難識破。

資料來源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 ... TL000009073&p=4

---------------------------------
這篇好重要!真的昰實用的知識!!快轉給各位身邊的朋友們吧!!!!
健康的重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0 21: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