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5-5-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5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62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牙齒的慢性病!易釀心血管病風險 
 
口腔健康是影響銀髮族健康的隱形殺手。研究證實,65歲以上的長輩,其牙齒數量少於20顆者,因心血管疾病與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死亡的機率會增高2倍之多。同時,常見的牙周病、齲齒或發炎等,不僅對於全身健康有莫大的影響,更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大幅提高。(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牙周病是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又稱「牙齒的慢性病」。 
 
中華民國牙醫學會理事長、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季麟揚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國內40歲以上成年人逾9成,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而初期牙周病症狀較不明顯,民眾常因對牙周病不了解,而耽擱了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機。 
 
刷牙易流血 牙周病警訊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發生細菌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一般人進食後數小時內就會有牙菌斑的形成,若無法有效清除,就會聚集附在牙齒上面形成牙結石,持續侵蝕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 
 
一般而言,牙周病輕者有口臭、牙齦紅腫疼痛、刷牙流血等症狀,嚴重時則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敏感、牙齒搖動或是齒槽骨喪失等情況,特別是牙周病無法根治,可稱得上是「牙齒的慢性病」。 
 
 
 
定期口腔健康檢查不僅早期發現更能早期預防牙周病。(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中老年族群 牙周病高峰 
 
季麟揚理事長指出,近年來牙醫界發現,有少數病患從青春期就開始出現牙周病症狀,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又稱為「青春期牙周炎」;但絕大多數的「成人型牙周病」是在40到50歲時,自覺有牙齒的疾病,才會主動就醫,這時,牙周病情通常已經發展到中末期了,病人覺得口腔內每顆牙都在動搖。 
 
研究指出,牙周炎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5倍。因為牙周病致病菌,會造成暫時性菌血症,可能導致全身循環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將間接導致血管壁斑塊堆積、血管內壁逐漸狹窄,增加心肌梗塞或腦部中風的可能性。 
 
季麟揚理事長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牙周病與避免症狀惡化的必要手段,早期牙周病的症狀是牙齦腫脹、刷牙易出血,嚴重則牙縫變大、牙齒鬆動,甚至改變咬合。若造成中、重度牙周炎,治療就比較棘手。 
 
【口腔保健 3要領】: 
 
1.習慣: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口腔衛生與清潔習慣,用正確的方法刷牙,配合不同的潔牙工具使用,才能確實有效清除牙菌斑。 
 
2.檢查:每半年定期做一次口腔檢查,家庭中如有年輕便發病且有嚴重牙周炎的患者,建議家庭成員也應作適當的檢查。 
 
3.飲食:注意均衡的營養飲食,並避免抽菸,以增加本身的免疫力,對抗細菌。 
 
【醫師小叮嚀】: 
 
要解除口腔危機,首先就是避免口腔處於酸性環境,造成牙齒脫鈣,最後成為齲齒。建議不方便刷牙時可咀嚼木糖醇無糖口香糖。由於木糖醇具有四大作用機制:刺激唾液分泌、促進牙齒再礦化、抑制突變形鏈球菌生長,以及減少牙菌斑的生成,故可有效降低口腔酸性,達到牙齒保健的作用。 
 
★《小心牙周病!》不治療中風找上門~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7/179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