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4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48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在西方社會,非常重視人們居家的空間,大眾享有寬闊住所的權利。反觀我們社會,一家老小擠在數坪的公寓,生活像雞籠、魚缸般的狹小空間,面對水泥牆壁、鋼鐵門窗,嗅不到清新空氣,照不到溫暖陽光。你說,居住在四周僵硬的現代人,如何享受身心自在,通體舒泰的安住之樂呢?
經云:「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那麼,我們的身心應以何安住呢?如果住在身體裡,身體終會衰老,無法永久;如果住在房屋裡,房屋終會毀壞,不能恆常;如果住在金錢裡,金錢總在流動,不會永遠;如果住在愛情裡,愛情難免變化,不易久長。
禪宗二祖慧可,不惜斷臂求法,只為想了知「身心安住」之道;六祖惠能,由於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頓開茅塞,看見自家面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問杜魯門總統,如何在任務繁重和心理壓力之下,仍能保持鎮定的心情?他說:「我心裡有個安全的避風港。」可見,「身心安住」是圓滿生命、擁有快樂人生的關鍵。
吾人所以不能安頓身心的原因,是錯把身心住在人我是非中憂慮苦惱,住在患得患失中比較計較,住在顉求擷取中慾壑難填,住在恐懼真倒中寢食難安。以上等等,致使每日的生活悽悽惶惶,惴惴不安。
吾人的身心應該安住在社會裡,奉獻群眾,幫助士農工商得以維持運轉;吾人的身心應該安住,在自然法則裡,尊重生命,順天而行;吾人的身心應該安住在慈悲法喜、真理滿足中,才能享受祥和寧靜--你曾有此「身心安住」的妙用嗎?
經典說我們的心「念念如瀑流」,一般人將身心放住在五欲聲色裡,而聖者賢人安住在清淨法樂裡,而菩薩則以示教利喜為事業,以清淨無染為安住。
希望政府對民間居住環境的規劃,不只是人身的安住,也應有心靈的居所,從提升教育文化、敦親睦鄰、改良社會風氣、提倡家庭倫理、尊重正信宗教方面努力,讓人民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都有一個圓滿的安住。
轉載自 迷悟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