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2-19
- 最後登錄
- 2018-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4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0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自由時報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台灣的亞洲競爭對手在爭取貿易夥伴及加入國際組織時,各有重點與步驟,例如日本以加入區域組織TPP為主、南韓著重FTA,有「亞洲FTA樞紐」的明確定位。
中經院八月底舉辦「前進TPP/RCEP:亞太各國參與經濟整合經驗之借鏡」國際研討會,日韓代表大談經貿談判經驗。日本美商代表Ellsworth指出,日本是在前首相野田佳彥於任內的二○一二年提出加入TPP,但資訊未充分揭露,導致輿論誤解,農業和醫療團體強烈反彈,擔心稻米等農產品不再受到保護,醫療照護大規模私有化將使人民無法負擔。
不過,安倍晉三二○一二年底上台後,先將TPP敏感問題放一邊,努力拚經濟;安倍三支箭帶動日圓貶值、股市大漲,人民對政府信賴感提升,安倍才在二○一三年三月提出加入TPP。由於美國也樂意與日本結盟對抗中國,因此談判進度快速,二○一三年四月,美國政府對於日本加入TPP表達歡迎之意,只等未來其他成員國同意。
降低國內阻力 南韓先從小國著手
南韓美國商會長Amy Jackson分析,南韓政府有鑑於多邊協定卡關多年,在二○○三年就定出明確的經貿談判目標,要成為「亞洲FTA樞紐」,積極洽簽雙邊或多邊協定。而且,為降低國內阻力,先從南美小國智利開始,因智利與南韓的季節相反,農產收成期剛好互補,不會引發太大的輿論壓力。
此外,南韓對於受害產業的補貼也在事前就做好萬全準備。二○○三年、與智利FTA生效前,就提供農業補助十億美元;二○一一年、美韓FTA生效前,金額已增至二四○億美元(新台幣七二○○億元),而且不止補助農業,還擴及製造業、服務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