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2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國內政策形成的背景:
國內母乳哺育的推廣在尚未有全國政策時,由各醫院、診所、衛生所將母乳哺育的指導,視為產兒護理的常規性工作,至70年之後由於注意到下列多種因素,母乳哺育推廣政策才正式展開。
一、國內母乳哺育盛行率偏低:民國74年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調查發現國內產後一個月哺餵母乳率僅佔32.5%,其原因包括嬰兒配方奶粉的強力促銷及易於取得,醫護人員未積極鼓勵產婦哺餵母乳,以及民眾不正確的觀念,如影響身材、造成母體虛弱等。民國78年衛生署保健處委託國防醫學院調查發現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餵率僅佔5.4%、混合哺餵率21.2%。民國93年本局委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調查台灣產婦於嬰兒1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46.6%,四個月以下為28.4%,六個月以下時則為24.0%。
二、配方奶粉強力的促銷造成使用量增加:消基會調查發現50%以上的醫院未依照WHO訂定的「母奶代用品銷售國際規約」之規定張貼奶粉宣導海報、贈送奶粉樣品及印有奶粉廠商的育嬰手冊,以及70%以上的醫院輪流供應各廠牌奶粉供新生兒食用,促使配方奶粉的使用率不斷上升。
三、全球性母乳哺育推動的呼籲以及歐美先進國家哺餵母乳比例的增加。
由於上述三項背景因素的影響,民國80年左右衛生署保健處即著手擬定母乳哺育推廣計劃,於「國民保健計畫」婦幼衛生篇中詳載計畫之目標與實施策略,此即為國內的第一期「母乳哺育推廣計劃」的由來(自81年7月至85年6月,為期5年)。
國內目前母乳哺育推廣工作,除延續第一期「母乳哺育推廣計畫」的工作內容外,並以國民保健三年計畫(民國88年至90年)為工作重點。工作目標以自然、溫馨的方式推動母乳哺育,期能提升產後一個月母乳哺餵率。
台灣地區母乳哺育之趨勢:
台灣在三、四十年以前嬰兒大部分都是以母乳哺餵,自國外進口奶粉增加以後,母乳哺餵就逐漸被配方奶餵哺取代。根據黃氏民國79年調查顯示,於五十年代台灣地區哺餵母乳比率為94.5%,顯示當時的社經型態,婦女角色及母乳代用品不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母親均以母乳哺育嬰兒。但因經濟發展,社會環境變遷,就業婦女增加,國人哺餵母乳的比率逐年下降,陳氏民國78年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產後一個月哺餵母乳的比率僅有26.6%。 近年來,母乳哺育的觀念已逐漸讓民眾接受,根據陳氏民國85年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產後一個月哺餵母乳的比率已提升至40.9%,惟其回升率尚未達理想。
分析台灣地區母乳哺育率低落的原因,依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於民國74年調查指出,係由於母親奶水分泌不足、職業的關係、身體不適、嬰兒配方奶的強力推銷與容易獲得,醫護人員未積極鼓勵孕產婦以母乳哺餵,加上民眾母乳哺餵錯誤觀念,如認為以母乳哺餵影響女性身材及造成母體虛弱,更認為以配方奶哺餵嬰兒才時髦,嬰兒會更健康等錯誤觀念等因素。鄧氏等人於民國83年調查顯示,影響母乳哺餵的因素包括產婦年齡、決定產後哺餵方式的時間及經產婦有無母乳哺餵經驗等,產後一週內讓哺乳婦最為困擾的是「擔心新生兒無法得到質佳而量足的母乳」。
母乳哺育推廣是面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挑戰性工作,雖然有困難但並非不可克服。為呼應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的嬰幼兒餵食全球策略─呼籲各國政府確保所有健康及相關部門保護、鼓勵及支持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母乳哺育至兒童兩歲或兩歲以上;同時協助婦女從家庭、社區及工作場所中得到她們需要的支持,以達到上揭目標,本局將持續積極推動各項母乳哺育推廣政策,以全面建置親善之母乳哺育環境,提升母乳哺育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