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品中國傳統文化 展武強年畫魅力
中國藝購網訊:康英勤,河北省武強縣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知名年畫藝人,武強木版年畫傳人。康英勤從事木版年畫製作已有20多年,自幼愛好美術,生命的大約一半時間都用在研習這項古老的藝術。1983年高中畢業于武強鎮中。隨後即到武強縣文化館投師于著名武強年畫專家王興邦,先後學習了素描、水粉畫、國畫、美術字、書法等知識,為以後的年畫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康英勤曾攜帶武強年畫進入奧運村,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助陣人文奧運。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大都用於農曆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內容涵蓋莊稼生活、吉祥畫像、故事畫像、戲曲人物等,含有祝福新春吉祥喜慶之意,歷來為廣大老百姓所喜愛。1984年康英勤與幾個師兄第們參加了“武強縣文化館美術培訓班”。在王興邦老師的組織下,聘請了年畫印刷師段淑芬、刻版名師李長江、賈元祥等老師,進行了系統培訓,學習武強年畫的繪、刻、印等工藝流程,這是首次接觸武強年畫,當時主要是複製年畫資料。還為農村的一些年畫作坊加工製作一些畫版、畫稿以及印刷成品年畫。主要年畫體裁多是三年早知道年曆畫、中堂畫、戲曲條屏等。由於當時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習班在維持了不到兩年後就解散了,師兄弟姐妹都各奔東西了,自己則回家後搞一些武強年畫的創作和練習,從沒間斷過。
武強年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其豐富的內容是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武強年畫歷史悠久,產生於宋末元初,明、清兩代最為鼎盛。那時人煙稠密的武強南關,便是“家家點染,戶戶丹青”,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畫產地之一。武強年畫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誇張,節俗特色濃厚,是民間年畫中的佼佼者。武強年畫除大量民間題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以表達人們對國事的關心,對人生的美好期望。
武強年畫,興起于十五世紀初葉,十八世紀是它的全盛時期,鼎盛時有畫店幾百家,縣城周圍幾十個村還有很多畫業作坊,每年中秋節以後,這裡的畫市十分熱鬧,那些挂在街道兩旁的年畫,有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童話、喜壽祝辭、人情風俗、兒童婦女、花卉山水等。為數眾多的歷畫、門畫、燈畫、窗畫、對聯、條屏、中堂等年畫,大多寓吉慶之意。常見的有《喜鵲登梅》、《春牛圖》、《獅子滾繡球》、《耕織圖》以及《男十忙》、《女十忙》等,最近又推出走俏的沙發圖。
在武強還有一種木版年畫,它是以杜木或梨木刻板,以黑、紅、紫、綠、黃、粉等顏色套印。通過繪稿、刻版、印三道工序來完成。其構圖緊湊飽滿,刻版線條粗放、穩健、清晰,既運用黑白效果,又不失古雅質樸的風格,武強木版年畫主要工序用手工操作,具有傳統的民間工藝特色。
武強年畫在用色上以單純的顏色、套出豐富的效果。色彩強烈,濃艷而不凝滯,用色雖少變化多端。達到對比鮮明而又統一的效果。這是其特點之一。特點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較高的藝術表現力。比如,在刻畫人物時,著力表現頭部和眼睛,寥寥幾筆,就能使人的神情畢現。所表現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處,並且以正臉出現,這樣易表現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節。
圖文並茂也是武強年畫的一個特點,很多畫都配有風趣,詼諧的詩詞等。近年來,有部分年畫改進為絲絹印線,人工敷色和宣紙雕版套印的高檔年畫,並鑲綾邊托裱成畫片和軸畫,是一種珍藏品。
武強年畫,早在1979年,就被河北省命名為名牌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法國、德國及東南亞各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