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西升經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19 14:01: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卷上

  西升章第一

  老君西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不終不始,永存綿綿。

  是以升,就道經歷關。關令尹喜見氣,齋待遇賓,為說道德,列以二篇。

  告以道要,雲道自然;行者能得,聞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聞;是故談,以言相然。

  不知道者,以言相煩;不聞不言,不知所由然。

  譬如知音者,識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傳;道深微妙,知者不言。

  識音聲悲,抑音內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道深章第二

  老君曰:

  道深甚奧,虛無之淵;子雖聞道,心不微丹;所以然者何,書不盡言。

  著經處文,學以相然;子當寶之,內念思惟;自然之道,不與子期。

  喜則稽首再拜:敢問學之奈何。

  善為章第三

  老君曰:

  善為書術者,必綏其文;善論達其事者,必通其言。勉而勤之,得道矣。

  為正無處,正自歸之;不受於邪,邪氣自去;所謂無為,道自然助。

  不善於祠,鬼自避之;不勞於神,受命無期;無進無退,誰與為謀;為是緻是,非自然哉。

  喜則稽首:今聞命矣。

  慎行章第四

  老君曰:

  慎而行之,寶而懷之。吾將遠逝,不期自會。

  尹喜受言誠深,則於關稱疾棄位,獨處空閒之室,恬淡思道,歸志守一,極虛本無,剖析乙密;觀縷妙言,內意不出;誦文萬過,精誠思徹;行真歸身,能通其玄;論無極之原,故能緻神仙。

  道象章第五

  老君曰:道象無形端,恍惚亡若存。譬如種木未生,不見枝葉根;合會地水風火,四時氣往緣;氣為生者地,聚合凝稍堅;味異行不等,甘苦辛鹼酸;氣行有多少,強弱果不均。同出異名色,各自生意因。

  從是異性行,而有受形身;含養陰陽道,隨所依為親;生道非一類,一切人非人;本出於虛無,本出於虛無,感激生精神。

  譬如起音者,掇弦手動傳;宮商角徵羽,口氣呼吸元。身口意為本,道出上首元;本靜在虛靜,故曰道自然;五音所動搖,遂與樂色連。

  散陽以為明,布氣成六根;從是有生死,道遂散佈分;去本而就末,散樸以澆淳;道變示非常,欲使歸其真。

  生道章第六

  老君曰:

  告子生道本,示子之自然;至於萬物生,情行相結連。

  如壞復成,如滅復生;以成五行,陰與陽並;輾轉變化,遂為物精。

  吾思是道,本出窈冥;愚不別知,自謂適生;子無道眼,安知生靈。

  天地人物,虛無囊盈;一從無生,同出異名;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誠;當與明議,勿與愚爭。

  子取正教,勿信邪聽;何以知邪,子為物傾;何以知愚,不察言情;為道問道,為經問經;問不本末,知愚冥冥;但知求福,不知罪嬰;但知養身,不知戮形。

  嬰兒之姿,貴養厚敦;忽無就形,知非常生;無履大白,可令永存。

  有何妙意,乃欲相傾;父子恩深,不是相聽,勿複噭慨,遠近笑人;掩惡揚善,君子所宗。

  邪正章第七

  老君曰:

  邪教正言,悉應自然;故有兇吉,應行種根;如有所受,種核見分。

  道別於是,言有偽真;偽道養形,真道養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飛形,並能移山;形為灰土,其何識焉。

  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為惱本,痛癢寒溫;意為形思,愁毒憂煩;吾拘於身,知為大患;觀古視今,誰存形完;吾尚白首,衰老熟年。

  吾本棄俗,厭離世間;抱​​元守一,過度神仙。

  子未能守,但坐榮官;子能不動,神靈得安;子能捐欲,舉事能全;子能無為,知子志堅。

  今為子說,露見敷陳;散析剖判,真偽別分;子當諦受,重道因勤。

  道為明出,經為學先;授與能行,不擇富貧;教化與樂,非有疏親;取與能行,文與其人;學爾教爾,不師道真。

  天地章第八

  老君曰:

  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元;俱出於太素,虛元之始端;彷彿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譬如萬裏坑,下有淡流泉;視之甚濁微,徹見底沙難;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終逝者,不見其靈魂;淳陰共和合,陽不能顯分。

  過往與甫來,視譬以見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譬如喑啞者,不能傳人言;為聾彈宮商,其人豈能聞;才辯有其智,受教如語傳;自謂通其情,情衷不能丹;是故失生本,安能知道元。

  行道章第九

  老君曰:

  子若行吾道,當知上慧源;知亦不獨生,皆須對因緣;各有行宿本,命祿之所聞;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問學,今復與失鄰;是以故得失,不樂於道文。

  貪欲利榮寵,受施念恩勤;更以財相厚,不哀下窶貧;必復多嗔恚,無所處定原;學不得明師,安能解疑難。

  吾道如毫毛,誰當能明分;上世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吾學無所學,乃能明自然。

  華要歸其實,莖葉如本根;為道歸祖首,以知元始端;子當無相啟,勿以有相關。

卷中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

  吾重告子,子當諦受;道以無為上,德以仁為主;禮以義為謙,施以恩為友;惠以利為先,信以效為首。

  偽世亦有之,雖有以相誘;是以知世薄,華飾以相拊;言出飛龍前,行在跛鱉後;仁義禮信廢,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反以財相輔;譬如鑑中影,可見不可取;言如響中應,風聲豈可聚;偽世教如此,如是迷來久。

  天下之人物,誰獨為常主;迷迷以相傳,輾轉相授與;邪偽來入真,虛無像如有;自偽不別真,為貪利往守;非常正複亡,癡盲持自咎;如木自出火,還復自燒腐。

  聖人之辭章第十一

  老君曰:

  聖人之辭雲:道當以法觀,如有所生者,故曰為自然。眼見心為動,口則為心言;鼻為通風氣,鼻口風氣門;喘息為宅命,身壽立息端;譬如穀草木,四時氣往緣;氣別生者死,增減嬴病勤。

  以是生死有,不如無為安;無為無所行,何緣有咎愆;子不貪身形,不與有為怨。五行不相剋,萬物悉可全;萬物無有常,成者不久完;三光無明冥,天地常昭然。

  觀諸章第十二

  老君曰:

  觀諸次為道,存神於想思;道氣和三光,念身中所治;彷彿象夢寐,神明忽往來;淡泊志無為,念思有想意;自謂定無欲,不知持念異;或氣尚粗盛,自知尚多事;事興則形動,動則外通謀;謀思危之首,危者將不久;不久將欲衰,衰者將不壽。

  以身觀聲名,物事難可聚;以名聲稱號,必為是所誘;皆坐於貪欲,貪欲為殃咎;貪者為大病,習貪來已久;合會微漸滋,非針艾所愈。

  還身意所欲,清靜而自守;大聖之所行,不慕人所主;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

  經戒章第十三

  老君曰:

  經戒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微妙;實不如虛,數不如希;邪多卒驗,急不如遲;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聖人絕智,而為無所為,言無所言,行無所施,孰能知此。

  偶不如奇,多不如寡。孰賢難隨,孰仁難可。其義少依。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

  空虛滅無,何用仙飛。大道曠蕩,無不制圍。子能明之,所是反非;經言審諦,孰之能追。

  深妙章第十四

  老君曰:

  道言深妙,經誡乙密。天地物類,生皆從一。子能明之,為知虛實;子若不照,顯之不別。子志於有,無為所疾;為有所嬰,億載無畢。

  道言微深,子未能別;撮取於略,戒慎勿失。

  先捐諸欲,勿令意逸;閒居靜處,精思齋室;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經非不達,中有虛實;言有必無,子未能別;言無必有,子未能決;但當按行,次來次滅。

  道有真偽,福有兇吉;罪有公私,明有纖密;佔往知來,不如樸質。

  虛無章第十五

  老君曰:

  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萬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氣化。人有長久之寶,不能守也;而益欲尊榮者,是謂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恍惚章第十六

  老君曰:

  虛無恍惚道之根,萬物共本道之元,在己不忘我默焉。

  生置章第十七

  老君曰: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精氣聚血成我身耳。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

  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反未生也。

  人未生時,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哉。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為道章第十八

  老君曰:古之為道者,莫不由自然,故其道常然矣。強然之,即不然矣。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故與道反矣。

  是以橐籥之器,在其用者,虛實有無,方圓大小,長短廣狹,聽人所為,不與人爭。善人在於天下,譬如橐籥乎。非與萬物交爭,其德常歸焉。以其虛空,無欲故也。

  欲者,兇害之根;無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聖人者,去欲入無以輔身也。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緻命造玄。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色身章第十九

  老君曰:

  人皆以聲色滋味為上樂,不知聲色滋味禍之太樸。故聖人不欲,以歸無欲也。

  道虛章第二十

  老君曰:

  道者,虛無之物。若虛而為實,無而為有也。

  天者,受一氣蕩蕩,而緻清氣下,化生於萬物,而形各異焉。

  是以聖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亦如天地清靜皆守一也。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與道同身而無體,而後天道盛矣。以製志意而還思慮者也,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遠者出於無極之外,不能窮也;近在於己,人不見之。

  是以君子終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內知而抱玄。夫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聞,欲言亦無所道,欲食亦無所味。淡薄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復歸於無物。若常能清淨無為,氣自複也。返於未生而無身也,無為養身,形體全也。天地充實,常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君曰:

  人愛人,不如愛身,愛身不如愛神,愛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身,守身長久,長存也。

卷下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君曰:

  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神常愛人,人不愛神。故絕聖棄智,歸無知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君曰:

  聖人常安,與天地俱安而鬼神通。眾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

  蓋天道減盈滿,補虛空,毀強盛,益衰弱,損思慮,歸童蒙,塞邪智。聖人之樸也,是以天下尚孝,可謂養母。常能愛母,身乃長久。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君曰:

  身之虛也,而萬物至;心之無也,而和氣歸。

  故善養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見也。

  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國;既死不亡,其國盛也;民不敢散,更複充也。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眾人歡樂,用生生也。動而失之,壽命竭也。

  夫天下,大物哉,甚綿綿也,冥冥混混不可知也。知之者去之,欲之者離之,近之者遠之。

  是以聖人非託於天下,亦非託於鬼神,亦非託於萬物。常以虛為身,亦以無為心。此兩者,同謂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守神玄通,是謂道同。

  無思章第二十五

  老君曰:

  智士無思無慮之變,常空虛無為恬靜,修其形體,而萬物育焉。

  變者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然後兵革四起,禍生於內,國動亂者而民疲勞也。

  夫國以民為本,民勞去者,國立廢矣。所謂出其無極之寶,入賊利斧戟也。故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無心德留,而鬼神伏矣。

  我命章第二十六

  老君曰: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

  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

  非效眾人行善,非行仁義,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愛欲,萬物即利來。常淡泊無為,大道歸也。故神人無光,聖人無名。

  兵者章第二十七

  老君曰:

  夫兵者,天下之大兇事也。非國之寶,寶之者而不用也。用之者,動有亡國失民之患也。

  是以聖人懷微妙,抱質樸,而不敢有為,與天下交爭焉。雖有猛獸,不能據也;雖有蜂蠆蟲蛇,不能螫也;雖有兵刃,不能害也。

  柔弱章第二十八

  老君曰:

  天下柔弱,莫過於氣,氣莫柔弱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貫穿萬物。夫柔之生剛,弱之生強,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以從生者乎。

  是故有以無為母,無以虛為母,虛以道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君曰:

  民之所以輕命早終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毀鬼神害,以其有如,以其形動故也。

  是故無有生有,無形生形,何況於成事而敗之乎。

  人欲長久,斷情去欲,心意以索,命為反歸之,形神合同,固能長久。

  天下章第三十

  老君曰:

  人雖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雖在國,令意莫在國;人雖在鄉,令意莫在鄉;人雖在家,令意莫在家;神雖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謂道人。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君曰:

  患生不意,禍生絲微。善生於惡,利生於害;大生於小,難生於易;高生於下,遠生於近;外生於內,貴生於賤;動生於安;盛生於衰;陰生於陽。是故有無之相生,虛實之相成。是以有歸有,無歸無也。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君曰:

  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

  故聖人自知反歸未生,捐棄驕奢,絕除憂思。是故形隱神留,天下歸焉。無為無事,國實民富,保道畜常,是謂玄同。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君曰:

  有國者,其根深也。天地覆載,萬物畜養。金玉重寶,不積留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為人之所不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備矣。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君曰:

  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眾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君有德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是故聖人藏神於內,魄不出也。守其母,其子全。而民熾盛,保其國也。玄虛積充,壽命長也。

  人能圖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君曰:

  治身之道,先隱天地,靜居萬物之始。夫聖人通玄元,混氣思,以守其身。俗人以情愛貪欲,以守其身。此兩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異焉。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君曰:

  道德天地,水火萬物,高山深淵,各有所歸之。夫道非欲於虛,虛自歸之;德非欲於神,神自歸之;天非欲清,清自歸之;地非欲濁,濁自歸之;濕非欲於水,水自歸之;燥非欲於火,火自歸之;萬物非欲見其形,形自見之;高山大澤非欲飛鳥虎狼,飛鳥虎狼自來歸之;深淵河海非欲魚鱉蛟龍,魚鱉蛟龍自來歸之。人能虛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由此觀之,物性豈非自然哉。

  善惡章第三十七

  老君曰:

  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惡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是以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是以聖人言:我懷天下之始,複守天下之母,而萬物益宗,以活其身。吾意常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惡焉。積善神明輔成,天道猶祐於善人。

  寂寞第三十八章

  老君曰:

  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靜而復命也。生生積浸潤,滋酌留滯。玄冒沾洽,元氣包​​之。其根益深,乃四固。中無心,故能緻萬物精華。無極之物,自然來歸之。以其空虛無欲故也。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君曰:

  喜,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將返神,還乎無名。絕身滅有,綿綿長存。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忽焉不見。斯須,館舍光炎,五色玄黃。喜出中庭,叩頭曰:

  願神人復一見,授以一要,得以守元。

  即仰睹,懸身坐空中,去地數十丈,其狀金人,存亡恍惚,老少無常,曰:

  吾重誡爾,爾其守焉。除垢止念,靜心守一。眾垢除,萬事畢,吾道之要誡。

  戒竟複隱。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疾,棄念守一,萬事畢矣。


文章來自:道學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9:2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