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8-25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85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166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1-20 12:06 編輯
編譯張道宜、王光磊/綜合外電報導 青年日報 新聞見報日:2015/1/19
面對大陸、莫斯科與德黑蘭當局積極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威脅,加上美國財政狀況顧慮,
因此美國海軍已計畫將水面艦艇火力投射集中航艦的戰術,轉移成新的「分散式殺傷」戰術,這也是其水面艦艇「轉守為攻」的戰術變革。
根據《外交雜誌》網站16日報導,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處長方達少將日前於維吉尼亞州的海軍水面艦協會年度研討會上,提出此概念,
其象徵美國海軍自二次大戰以來,將主要水面打擊任務交由航艦單位負責,水面艦則專任「防空、反彈道飛彈與對地攻擊」的時代,
即將走入歷史,未來美軍水面艦戰力會重新分組與調整,以期搭載更多攻擊武器。
方達說,「分散式殺傷」概念能增益海軍每艘艦艇戰力,無論是巡洋艦、驅逐艦或近岸作戰艦,都能讓對手感到芒刺在背。
曾擔任水面作戰處長、現任美國海軍水面艦隊指揮官羅登中將則表示,美國海軍希望讓每艘水面作戰載台都能盡量搭載足夠的攻擊武器,達成最大殺傷能力。
「分散式殺傷」戰術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對抗美國的潛在對手們積極開發的A2AD能力,同時也能因應國內依然艱困的財政環境。在一篇由羅登、方達與古瑪陶陶少將聯名刊登的文章中表示,若能將攻擊能力平均擴散到每一個載台,就能增加針對性的偵察與阻卻能力,讓對手「難以抗拒」。
然而,要履行這項戰略,美軍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雖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長程反艦飛彈」(LRASM)計畫正在進行,但美國海軍的軍火庫內目前仍缺乏在遠距離攻擊敵艦的反艦飛彈,能力更強的情報、監測、偵察與資料中繼設備,以及低成本的中距離打擊武器(如導能武器或電磁軌道砲)等,未來待這些武器陸續服役,美國海軍的「分散式殺傷」戰術才能進一步落實。
===================================================================
國軍也該提升單艦作戰能力到達一定程度,因為國軍更沒有艦隊保護傘,對於高強度作戰將會吃虧不少,現役二代艦的功能與武裝都慢慢落伍
不符合單艦多功能的分散式殺傷能力戰略,但先前傳出的海軍15年建軍計畫的規劃就比較實踐這點,4艘大型神盾驅逐艦自不在話下,
垂發系統可以裝載數十倍防空甚至對地攻擊飛彈,新型雷達可以多目標飽和接戰,也能配備聲納反潛,與超音速雄3反艦飛彈
8-12艘大型雙體巡防艦搭載相位陣列雷達同樣有強大偵蒐能力,其較大的空間更能大量裝載防空、反艦、反潛武器做為分散式火力艦
沱江艦作為離岸警戒殺手,有難以發現的設計外更有強大的對海火力,功能較單一但是屬於偷襲與狼群戰術對付PLA海軍艦隊
雄風3具有400KM射程已經是同級飛彈裡最佳性能,若能效法美軍開發我國版"長程次音速匿蹤反艦飛彈",達到上千公里的迎敵能力
對於積極籌建過時航空母艦為首的傳統艦隊的PLAN來說,不吝是敲響了末日喪鐘,從台灣海峽就能攻擊北方的北海艦隊
這是值得國軍借鏡參考的戰略,期待海軍三代艦的夢幻組合,真的能夠應付未來更高強度的威脅。
|
-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