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0-3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88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17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個國家的藝術發展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國民的處世哲學、審美情趣等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是一個島國,海岸線長度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緯度跨度大,氣候複雜,物種繁多,但自然災害也多,像地震、海嘯、颱風等,從而導致日本人形成極其敏感的心態,常有生命無常和宿命感。日本曾經在我國漢唐時期學習華夏文明,明治維新後向西方學習,再融入島國文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大和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擅長學習的國家,能很好地利用,再變成自己的東西,並將其發揚光大,有勤學低調的特點。
葉渭渠在《日本文明》一書中談到日本的審美觀:日本的審美更趨向禪的空寂與枯淡。禪的精神對日本藝術影響巨大,在繪畫上表現為留白,在詩文上為餘情,在庭園中表現為空相,在盆栽上表現為舍利。
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對植物充滿感情。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很美,但開放時間短,七天而已,而它卻是春天的信號,從最南端的沖繩到最北邊的北海道依次開放,各地區的人們都會慶祝,日本人稱之為“櫻花陣線”。春之櫻花,秋之紅葉,在日本都是被詠歎的對象。
由此可見,日本審美觀上有“物哀”“閒寂”“枯高”“餘情”“素淡”“野趣”等諸多特徵,這些特徵我們國家也有,但日本人將它們推向極致,並在盆栽中表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