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念佛發起因緣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2-22 12:21: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蓮池大師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此經為持名念佛法門。發起之因緣也。我佛釋迦牟尼。觀見眾生。本來是佛。個個具有佛之知見。奈為無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覺知。雖然不覺。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寶藏埋於宅中。明珠繫乎衣裏。不曾喪失。故我佛開示念佛法門。欲令眾生。發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見也。

諸佛世尊。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法華經、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為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佛之知見。即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眾生之三德祕藏。諸佛悟之。而成等正覺。眾生迷之。則枉受輪迴。當知迷悟雖殊。生佛本來平等。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即指眾生本具之佛知佛見。與諸如來。無二無別也。

知見二字。約根性說。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嘗。在身曰覺。在意曰知。今但舉意根與眼根。故曰知見。實則六性唯是一性。如楞嚴經云。原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無所不知。佛見真見。無所不見。今在眾生分上。被妄想執著所誤。則成為妄知妄見。誠如古德所云。「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當知妄無自性。全體即真。是以佛為眾生。開之示之。欲令眾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寶藏。乃是本有家珍。衣裏明珠。當下不求自得。

我釋迦世尊。開示眾生、念佛法門。即是欲令眾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稱念彌陀名號。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當顯現。即能悟入佛之知見。遂得親見自性彌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緣也。

念佛法門。又稱淨土法門。又名蓮宗。又曰淨宗。乃是釋迦如來。至極悲心。觀機施教。觀察眾生之機。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無問自說。說出一卷、佛說阿彌陀經。不假他人發起。即自告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自唱極樂依報。彌陀正報。二種名字。此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原。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議者焉。

彌陀經中。佛自解釋極樂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於是廣陳西方依正二報。種種莊嚴。發起眾生之信仰。次則、普勸眾生。志求往生、人人應當發願。經云、「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後則、極勸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而立念佛之淨行。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如上所引。彌陀經之正宗。乃佛所說勸信勸願勸行、之文。我佛以信願行三者。以為往生淨土三種資糧。果能具足三資。必定誕登九品。要知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淺。信願行三者。如鼎三足。闕一不可。我常勸人修持淨土法門。於此三資之上。各加一字。謂信、必定要深信。願、必定要切願。行、必定要實行。果能如是。則往生淨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 深信者。略分四種。一信釋迦如來。三覺圓滿。四智洞明。觀機施教。說此念佛法門。決定是對機之教。不會說錯的。二信西方極樂世界。由彌陀如來。因地悲心。所發宏願。願後勤修萬行。功德莊嚴。之所成就。決定有此極樂淨土。不是想像的。三信六方諸佛。各出廣長舌相。讚歎淨土法門。是不可思議功德。歷代賢聖。宏揚淨土法門。為修行徑中捷徑。至若千經萬論處處指陳。古聖先賢、人人提倡。決定是真實之語。不是騙人的。四信娑婆濁惡。為眾生惡業之所招感。極樂清淨。為眾生淨業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淨身口意三業。淨業既成。淨土往生。決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虛誑的。果然具此四種信心。縱使有人說。更有法門。超過念佛。勸我信仰。我終不為所轉。仍是相信念佛法門。最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  切願者。略分四種。一願不負己靈。己靈、即自己本具靈覺之性。此性為天然之佛性。一切眾生。人人皆具。奈為煩惱所誤。結業所纏。輪迴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深生信仰。自應發願。盡此報身。受持念佛法門。求脫生死。求生淨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負己靈也。二願離苦得樂。我等隨業受報。生在娑婆。五濁惡世。備嬰眾苦。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說不能盡。今以娑婆極樂。兩土對比。忻厭自生。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眾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經是苦。更加眾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壞苦。六欲天至三禪天。雖然受樂。樂不久長。終有敗壞。故曰壞苦。三行苦。四禪天以上。雖然苦樂雙亡。難免行陰遷流。未離生死。天報盡時。還要下墮。故曰行苦。而極樂眾生。但受身心安泰之樂。而無苦苦。但受依正莊嚴之樂。而無壞苦。但受三昧寂定之樂。而無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別離苦。六冤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而極樂眾生。有蓮華化生之樂。而無胎獄生苦。有相好光明之樂。而無衰變老苦。有自在安寧之樂。而無痛癢病苦。有壽命無量之樂。而無四大分離。數數死苦。有海會相聚之樂。而無愛別離苦。有上善俱會之樂。而無冤僧會苦。有所欲如意之樂。而無求不得苦。有五蘊皆空之樂。而無五陰熾盛苦。兩土穢淨。苦樂懸殊。故切願往生。離苦得樂也。

三願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難進而易退。都為環境惡劣。障道緣多。助道緣少。或始勤而終怠。或改途而易轍。或功行未成。世緣已盡。捨生易報。頓忘前修。不能繼續。來生作業。必當退墮。此土修行之難。如十信位菩薩。雖發大心。旋進旋退。如空中毛。隨風而轉。修行信心。須經一萬劫。信心滿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門。但得往生。便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彌陀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譯云不退地、)故決定求生淨土。願登不退也。

四願親見彌陀。因諸佛出世。難得值遇。譬如優曇華。時時乃一現耳。古人云。「佛在世時我沉淪。我得人身佛滅度。翻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汝我生當末世。釋迦已過。彌勒未生。欲見佛身。親聞佛法。甚為難事。譬如孤兒。無怙無恃。殊可憐憫。既失乳養。又乏提攜。危殆孰甚。今極樂世界。彌陀慈尊。現在說法。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故決定念佛。求生淨土。願見彌陀。縱然劫石可磨。而我此願不易。即使臨命終時。或帝釋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禪天。我亦決定不去。何況餘趣。又不僅願生西方。還要願生上品上生。誓取金臺。早得見佛。速證無生法忍。如懷玉大師。精修淨業。一日見彌陀現身。天樂鳴空。手執銀臺來迎。玉心念、我一生精進。志在金臺。今只銀臺。則不肯往。佛亦不強遂轉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進。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見佛菩薩。遍滿虛空。彌陀手執金臺重來接引。玉曰、吾願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時空中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太守頌曰、「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惟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罣金臺。」正如二祖光明善導大師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願。」是也。

願之為力也。大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全由彌陀願力所成。倘念佛有信無願。則信為虛信。故次當發願。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又普賢菩薩。發願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凡修持淨土者。其願不可不切也。

三  實行者。行即執持名號。專修淨土之行。其行貴在真實。若雖有信願。而無實行。則極樂淨土。仍不得生。如世間果種。雖信此種。種之必能結果。亦願得果。倘不種植。不灌溉培養。其果終不可得。念佛、信願行三者。闕一不可。亦復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茲在茲。無有間斷。行住坐臥。不離一句佛號。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現。湛然不動。是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聞說念佛法門。諦信不疑。願生極樂。專修淨業。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一心體究。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無有二相。亦不可以有無求。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體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有無相泯。而歸實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彌陀。平地無風自作波。念念消歸無念處。豈知無念亦為多。」此皆不專修事相。而純修理觀。觀力成就。了知心佛雖有二名。心佛本來一體。親見自性彌陀。一心湛寂。是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願行三者。為往生淨土資糧。資糧既備。往生何難。既生淨土。便超三界。便離生死。故釋迦如來。無問自說。以為念佛發起之因緣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1 08:1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