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3-18
- 最後登錄
- 2020-5-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31
- 閱讀權限
- 50
- 文章
- 376
- 相冊
- 1
- 日誌
- 4
 
狀態︰
離線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1月19日上午在梵蒂岡接見了聖座醫療人員牧靈委員會第30屆國際大會約550名與會者。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為人類和地球效勞的救恩文化及接納文化」。教宗強調,對他人的關懷可以克勝因國籍、社會背景和宗教的差異所造成的種種藩籬。教宗還譴責社會丟棄能力不足的人,以及不惜一切代價尋求美貌的現象。
教宗方濟各指出,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頒布《生命的福音》通諭至今已有20年,這道通諭促進救恩的文化,即尊重生命,也就是接納、憐憫、理解和寬恕。教宗方濟各表示,「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和對生命的熱愛,應徹底實現在照顧身心受苦的人身上」。
有鑒於禧年在即,教宗邀請所有人成為慈悲的渠道和見證人,指出耶穌是關懷病人、公開的罪人、附魔的人、受排斥的人、窮人和外鄉人的榜樣。教宗說:「然而,這些人在我們當前的丟棄文化中卻遭到拒絕、被棄之不理,不受重視。這種狀況傳達出什麼訊息呢?就是丟棄文化不屬於耶穌,不是基督信仰的文化!真心誠意關懷他人的舉動可以克勝因國籍、社會背景和宗教的差異所造成的種種藩籬,如同福音中『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所教導我們的那樣。」
關懷他人的舉動也可以克勝在許多國家猖獗的丟棄文化。這種文化按照功利主義的標準,從社會和經濟角度評估人的價值。教宗還譴責了類似於所謂的「慾望之藥」的思維,他說:「這種風俗在富裕國家中愈加普遍,人不惜一切代價尋求美貌,妄想著青春永駐;這個風俗的確促使人丟棄、排擠那些能力不足,被視為負擔和麻煩,甚至只是其貌不揚的人。」
教宗指出,做個近人也意味著承擔起對受造界和共同家園的責任,並為赤貧者和受排斥者的人性尊嚴發出呼聲。教宗最後表示,環境、衛生因素與某些罕見疾病密切相關。為此,他鼓勵與會者在大會中經常考慮到那些因環境惡化而遭受嚴重且持久的健康損害的人所處的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