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07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進口鹽少「碘」 長期食用恐易胖
2015-12-10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
海鹽、岩鹽、玫瑰鹽、湖鹽、竹鹽…坊間各式各樣漂亮進口鹽琳瑯滿目,吸引民眾購買。但醫師及營養師均表示,進口鹽不一定比傳統精鹽品質好、有營養,提醒消費者應注意包裝標示是否添加「碘酸鉀」或「碘化鉀」,因為長期吃無碘鹽,恐使甲狀腺腫大,引發大脖子病。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放寬食鹽加碘限量標準,使國人缺碘問題浮現。據國健署調查,6歲以上民眾,約有五成一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下限100微克。
國健署長邱淑媞說,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需營養素,缺乏時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也會因為代謝變慢容易變胖。但為何國人缺碘?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天鈞指出,國人缺碘與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面開放不含碘的進口鹽有極大相關。
張天鈞說,過去政府強制食鹽全面加碘,使得當時甲狀腺腫大患者數開始下降,但該措施取消後,接著又開放進口鹽大門,許多民眾看到包裝精緻的進口鹽,往往以為「進口鹽品質好」,甚至有西式餐廳或牛排店標榜使用進口鹽,吸引消費者上門。
「這些鹽漂亮但沒用,因為沒加碘!」張天鈞說,他在後來的臨床研究上也發現,大脖子病人數相較過去增多,日前到食藥署做專案報告時,以醫師角度提出放寬食鹽加碘限量標準,他還語帶威脅說:「再不想辦法解決,國人健康會完蛋。」
除此之外,也有內科醫師認為,因高鹽食物吃多了易引發高血壓,國人最近興起低鈉飲食風潮,在鹽的用量減少之下,進而造成缺碘問題。張天鈞表示,他不反對低鈉飲食,但在低鈉飲食中所使用的食鹽,都應選擇加碘鹽,才能在碘、鈉攝取上達到平衡,維持健康。
合併低鈉飲食 多攝取海帶、昆布等含碘食材
「補充碘不代表鼓勵多吃加碘鹽。」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成人每天的鈉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換算約6公克的鹽。另外,海帶、海苔、昆布、海菜或帶殼類海鮮擁有較豐富的碘,也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
吳映蓉強調,民眾應打破進口鹽營養好的迷思,買鹽前閱讀包裝上營養標示有無加碘,外食族到餐廳用餐時,也應打聽餐廳使用的食鹽是否添加碘。
●並非每個人都要攝取碘,張天鈞提醒,甲狀腺慢性發炎、甲狀腺亢進患者及接受碘131放射線治療患者不可吃碘,否則越吃越嚴重,應改吃無碘鹽。
製表/鄧桂芬
來源: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4/13675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