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喇嘛塔─妙應寺白塔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31 15:2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北京城,傳唱了數百年的童謠, 「平則門,拉大弓,過了就是朝天宮,寫大字,過了就是白塔寺……」詞中「白塔寺」就是坐落在北京阜城門(明代稱平則門)內大街北側的「妙應寺」之俗稱。因塔身通體皆白,故俗稱為「白塔」。「妙應寺塔」除塔頂為銅製之外,全部以石砌而成,外表貼磚,並塗刷白堊粉飾,光潔如玉,故又稱「玉塔」。銅製塔頂呈顯金色,與塔身顏色金白對比,看來氣氛崇高聖潔。全塔比例勻壯,氣勢雄渾。


「妙應寺白塔」是中國建築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元代喇嘛塔,也是現存古塔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藏式佛塔,是瓶式喇嘛塔造型最傑出者。同時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直至今日,尼泊爾遊客到了北京,參觀白塔成為必到之處。

白塔初建於遼代壽昌二年(西元1096年),在原遼塔舊基上,重修構築這座高大壯觀的喇嘛塔。於元代至元八年(西元1271年)始建,至元十六年(西元1279年)建成。由當時入仕元朝的著名尼伯爾工藝家阿尼哥,仿照尼泊爾當時流行的式樣,奉敕主持修建。

阿尼哥當初隨匠人到西藏監造黃金塔,後隨帝師「八思巴」入仕元大都。時年僅十七歲,卻身懷精湛的工藝技巧,尤其以繪畫、雕塑與鑄造金像特別擅長,元朝建造的寺院造像多數是其製作完成的,除聖壽萬安寺白塔外,還造了五台山大塔院白塔。但是,大多數作品今已無跡可尋,或無法辨認了,只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其傑出的高超工藝流芳千古。西元1305年,61歲的阿尼哥在大都去世。

元朝政權建立之初,忽必烈曾說:「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將喇嘛教(即藏傳佛教)定為國教,並向蒙漢地區廣為傳揚。為了鞏固中央與西藏僧俗勢力的關係,採用宗教羈縻政策。世祖親自察看選定塔址大興土木,並下詔修建這座大型藏式佛塔。以作為神權與政權的象徵而「坐鎮都邑」。

在寺中的任何一個角落觀看白塔,都無法看清白塔的全貌,為什麼寺與塔的比例如此不協調呢?從年代上看,白塔已有700多年歷史,而寺卻不過5百多年。而且建築風格也大不相同。白塔是藏式覆缽式寶塔,是屬於少數民族特色建築;寺則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建築。

因為,至元十六年(西元1279年)白塔竣工後,又以塔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之遙為寺界,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賜名為《 大聖壽萬安寺》。由四重殿堂和塔院組成。塔院以紅牆圍成院落,院中央偏北聳立著白塔,塔前建有一座《具六神通殿》。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

寺院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寶殿以及兩側的配殿、廂房等。至正二十八年(西元1368年)6月30日下午,電閃雷鳴,天降大雨。突然,一條火龍從天而降,點燃了大聖壽萬安寺中的大殿。大雨如注之天,火卻越燒越旺。轉瞬之間,盛極一時的大聖壽萬安寺,在火海中化為一片焦土,倒是白塔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這場浩劫。

到明天順元年(西元1457年)的時候重建廟宇,明憲宗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在大聖壽萬安寺被焚燬整整100年之後,一座新的寺廟終於告成,朝廷賜名「妙應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幾經修葺,現僅白塔為元代遺物。

白塔是一座典型的磚石結構的覆缽式喇嘛塔,有著濃郁古印度佛塔的風格。由塔基、塔座、覆缽、相輪、華蓋和塔剎六部分組成。總高50.9米,通體塗以白堊。台前有一通道,前設台階,可直登塔基。

塔基上圓下方,底座面積達1,422平方米。可分為三層:下層平台高3米,之上由兩層須彌座相疊而成,高9米,共高11米。須彌式基座上,有一座碩大的如意蓮花,雕刻著24瓣蓮花,蓮座上有5條環帶,承托著造型豐滿渾厚,向下略微收進的塔身。每層向上收分二折,橫切面呈正方型再外凸的形狀,像個多角的「亞」字形,顯得堅實穩固,又挺拔秀美。

塔身直徑18.40米,俗稱「寶瓶」,形似覆缽,有7條寬大的鐵箍環繞在塔身上。覆缽與其上的相輪間,也由一個小「亞」字形須彌座,將覆缽與相輪巧妙地相互銜接結合。「十三重相輪」,象徵佛教說法的十三重天界之意。相輪呈圓錐體,是由13個直徑逐漸縮小的輪圈所組成,又叫作「十三天」。據說,相輪層數的多寡,標誌著該佛塔的級別,而白塔的十三層相輪,表明此塔是佛教界地位最崇高的捨利塔。

在相輪頂上是一個直徑達9.7米的華蓋,也叫「天盤」。其結構非常複雜,用厚木做成底面,銅板瓦做為蓋,並設置40條放射狀的筒脊。華蓋周圍象流蘇一樣懸垂著36片銅質透雕,造型古樸典雅的華蔓,每片寬1米,長2米,鏤刻精美。上刻有明神宗的母親」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的徽號,說明此華蔓應該是明萬曆25年(西元1592年)重修白塔時添置或更換的。在每片華蔓下面,都懸掛著一個小銅鈴,微風吹拂之際,叮噹作響。

華蓋的正中央處,聳立一座銅質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高4.2米。塔剎的高度和坡度使其與相輪和諧地連接,構成一個造型奇特的圓錐體,算度準確,工藝精巧,令人歎為觀止。

1978年對白塔維修加固施工中,發現了清代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年)存留在塔頂部鎏金內的大藏經、木雕觀世音像、銅三世佛像、赤金捨利長壽佛、補花袈裟、五佛冠、藏文的《尊勝咒》、珍珠、寶石、以及乾隆手書的《波羅蜜多心經》賜僧帽、僧服、經書等珍貴文物百餘件。

整座白塔穩重秀美,挺拔精奇,潔白、莊嚴、聖潔。瞻仰參拜者絡繹不絕,稱讚其「制度之巧,古今罕有。」實在是古代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23:2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