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技術討論] 探究物聯網發展關鍵 必需知道的事 [複製連結]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6-1 09:57: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halhuang 於 2016-6-1 10:06 編輯

 

物聯網是個巨大商機,但打著物聯網口號的業者,  很少有賺到錢的,  這證明啟動物聯網商機的觸媒還沒被找到。這個狀態就好比2007年以前,  大家都知道智慧型手機會是巨大商機,  可是多數人渾然不知啟動智慧手機市場的真正關鍵,  直到APPLE應用”電容觸控技術”,  取代了按鍵與觸控筆的使用介面,   推進介面控制的靈活度與靈敏度,  後續方證明這個”電容觸控技術”的運用,  是翻轉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最終關鍵,  回到現在的物聯網思維,  啟動物聯網商機的真正關鍵又是甚麼?

要思考物聯網商機的發展關鍵, 首先當知覺真正的問題點為何? 如果對問題的核心認知不清, 則無法針對問題找出對策, 所以審慎搜集現階段大眾對物聯網的負面評論, 歸納得到的首要發展問題就是「物不互聯」, 原因在於物聯網才剛起飛,各大廠採用不同作業系統、資料格式與通訊標準還沒有統一, 服務都分散到各種互不相通的系統, 試問大眾如何能找到想要的服務, 達到共享經濟?  而且在目前「智慧」當道的時代,廠商以為提供自有「智慧」APP系統,就是提供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熟知問題還是落在相同的地方, APP之間的服務「物不互聯」之下,  想像一下你手機上需要裝多少個APP?這也難怪,這樣的發展被評為不切實際, Nest Labs創辦人法戴爾(Tony Fadell)認為物聯網根本就是一個偽趨勢,「物聯網就是行業裡硬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搪塞大眾罷了,根本就沒個定義。」

 

既然我們認知「物不互聯」的問題, 是造成物聯網無法發展躍進的關鍵點, 但要如何做到物物相連, 並做到服務容易搜尋的目標, 達成服務隨手可得的願景? 或許需要考慮制定一種新的通訊規範, 但規範制定面臨一個亟需突破的關鍵, 不同類型的Machine要如何溝通? 物聯網需要建立符合低成本的通訊新標準, 「通用標準」將決定物聯網應用的廣泛度, 而每個物聯網領域的需求不同,單用一套標準又如何能滿足真實情況? 種種技術的難關有待突破, 加上新的網通規範繁多又涉及各方利益, 通常難以順利推廣, 於是各方視野乃著眼轉向周遭, 若能以現有存在技術運用, 達成服務隨手可得的目標,  這才是符合實際發展的最佳可行方案。

 

因應物聯網服務能見度不佳, 無法普及應用在我們生活, 過去兩年Apple和Google早已注意這個癥結, 所以這兩家公司個別提出了「iBeacon」與「The Physical Web」解決方案,  意在提升物聯網服務能見度, 試圖以此方案創造先機, 出發點在解決問題立意不錯, 但分析其效應卻是美中不足,  我們比較這兩方案的現存的缺失, 整理參考如下:

Apple 方案缺失:

• 提升商品在架位導覽的利基, 其餘價值利用線上購物即可取代。

• 各商家都在創造一個孤立的經驗與數據,  無法整體提供用戶明確有效率的體驗。

• 需要安裝商家所提供之APP, 才有存在服務之機制, 「物不相連」問題仍然無法根治。

Google方案缺失:

• Physical Web 提升IOT的能見度方案, 適用於商品或服務可以安裝藍芽發射器在實體物件上。對於有些非實體的服務如技能/活動等…不易實現。

方案共同缺失:

• 服務者需支援服務物件需要的設計與裝置, 建置費用過高、時間過長且程序過於繁瑣。

• 只能提供有限區域的本地服務資訊, 無法預先查詢他地的服務資訊。

• 超過30%用戶的藍牙服務最初是關閉的, 用戶使用技術的普及率已經受限。

兩方案並沒有徹底解決現階段服務搜尋的問題, 僅針對小區域服務資訊, 利用主動推播技術提供傳遞方案, 技術上提升部分服務層次的能見度,  但加裝藍芽發射器無法包含到各種物件層次能見度, 對用戶而言, 主動推播將額外產生資訊氾濫的隱憂, 對服務者而言, 需自行解決資訊設計與系統建置問題, 換句話說, 這仍然不是概括全局的解決方案。

 

雖然Apple和Google根結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但在「iBeacon」與「The Physical Web」相對比較中, 「The Physical Web」確實找到一種方法, 可以解決「物不相連」的問題, 因為在 Web 世界中,URL 並沒有被限定在某個公司的服務領域,Google 也不覺得「The Physical Web」會控制在自己手中,「The Physical Web」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把實體的物理世界連接起來, 在Web世界中,各種URL可以說是鏈接的基礎,也是去中心化的,所以「The Physical Web」要做的就是讓每個智慧裝置用URL來標識自己,然後用戶按照自己的需要通過URL和裝置進行溝通。這樣一來,你使用智慧裝置的體驗就可使用各種超連結實現。

2015年Google 發起的 Physical Web 計畫概念, 無獨有偶地, 國內一家新創公司已經完成發展相同的技術,  他們所研發的搜尋平台「InTimeGo即時服務」,  讓物聯網物件可以做到物物相連, 甚至利用Physical Web進一步發展成為服務搜尋引擎。在此也不禁好奇Physical Web, 如何達到動態服務搜尋引擎的機制? 業者回應, 服務者的服務利用Physical Web發案後, 利用GPS定位器或是定位功能的APP, 就可以使Physical Web成為Movable Web, 直接對應服務者的方位移動, 而Physical Web基本上都會有服務說明文字, 也必然夾雜許多服務關鍵字, 消費者便能以關鍵字搜尋到服務者之服務, 也就知道服務者所在位置, 所以即時行動服務偵測與搜尋, 利用Physical Web可以輕鬆達到搜尋引擎功能。另外, 令人感到訝異的是, 未來服務者無須花費金錢製作APP, 以簡單的Physical Web就可快速實現服務, 這不啻為顛覆產業的新作為, 也能讓未來的創新創業門檻更低, 讓我們拭目以待未來的可能發展吧! 基於我們對InTimeGo了解的概念, 得知是一種更創新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所以在此將以上三者物聯網方案的服務優勢比較, 提供各位自行參考評鑑:

 

從比爾蓋茲20年前「擁抱未來」一書提及物物相連的願景,到10年前ITU國際電信聯盟以「The Internet of Things」為「物聯網」這個名詞定調, 近年來網際網路從人與人  (P2P)  的連接到人與物  (P2M)  的溝通時,下一階段將再深入物與物  (M2M)  之間的溝通,也就是將實體世界的萬物透過網際網路相互連接起來,這將是資通訊時代的終極應用,也是IoT物聯網技術與相關應用火紅的因素…, 物聯網是以服務為核心, 直到目前為止, 許多服務遇到的機會仍然倚靠機緣, 還是可遇不可求的狀態之中, 如此, 尚難以在生活充分展現IOT的價值, 要使物聯網充分地發揮他的機制, 從我們分析的觀點, 認為首要要解決的問題是, 如何創造一個既可遇又可求的物聯網服務, 也期望各位可以得到進一步深思的方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 22:4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