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3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僅僅配戴誦持楞嚴神咒,便可以開悟證得無生法忍,入初果或初地菩薩果位--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1-24 09:18: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7-11-24 09:19 編輯

配戴+誦持楞嚴咒,不用搞東搞西,不用坐著不動,一開始背不了楞嚴全咒也沒關係,就念楞嚴咒的最後十句,每天上下班通車念,有空就念,越多遍越好,就這樣。

後面十句就是咒心,以下是萬佛城的版本加注音

跢姪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ㄉㄨㄛ  ㄓˊ ㄊㄨㄛ ㄨㄥˋ  ㄚ  ㄋㄚˊ ㄌ一ˋ ㄆ一ˊ ㄕㄜˇ ㄊ一ˊ

鞞囉 跋闍囉 陀唎
ㄆ一ˊ ㄌㄚˋㄅㄚ  ㄕㄜˊ ㄌㄚˋ ㄊㄨㄛˊ ㄌ一ˋ
槃陀槃陀你
ㄆㄢˊ ㄊㄨㄛˊ ㄆㄢˊ ㄊㄨㄛˊ ㄋ一ˇ

跋闍囉 謗尼泮
ㄅㄚˊ ㄕㄜ ˇ ㄌㄚˋ ㄅㄤˋ ㄋ一ˊ ㄆㄢˋ

虎(合牛)  都嚧甕泮
ㄏㄨˇ ㄒ一ㄣˋ ㄉㄨ  ㄌㄨˊ ㄩㄥ  ㄆㄢˋ

莎婆訶
ㄙㄨㄛ  ㄆㄛˊ ㄏㄜ

以上紅字的部分,想要試的人,就試試看,做個三年,保證你有很大的改變,你念不了多久,你就會開始乖乖的吃素守戒了,根本就不必勉強,自自然然會守戒,會吃素,慢慢會想要誦全咒,這才是楞嚴咒厲害的地方。會不會證果位,我跟你說,一定會,遲早的問題,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有早有晚,但一定會,不要說我誆人,我講的都符合經典,大家看看楞嚴經卷七,裡面講到配戴、誦持楞嚴咒的功德利益,楞嚴咒很多佛寺有結緣,自己買也可以,重點是要念,說誦持楞嚴咒一定會悟無生忍,是   佛的金口宣說的,當然,這裡講的是全咒,所以想要得到完整的功德利益,最後還是免不了要念全咒,我花了半年才背起來,各位一定比我利害,加油。

下面是楞嚴經的原文,我用藍字強調一部分,不想誦的人,就配帶吧,當護身符也好,楞嚴咒比一般宮廟求來的護身符,好用一萬倍。


楞嚴經卷七(紅字是我的補充)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祕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飢渴貧窮,應念銷散。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恒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祕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羅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未證阿羅漢之前,想修行的人最好都誦持楞嚴咒,才可以遠離魔事,這也是為什麼廟裡的早課一定會誦楞嚴咒的原因)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配戴楞嚴咒可以防毒害)

阿難。我今為汝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惡星並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誦持楞嚴咒可以解火難、水難、咒詛、毒害,而且常有鬼王守護)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有楞嚴咒的地方,就有金剛菩薩守護,能夠誦持楞嚴咒,金剛菩薩會幫助你精進。只要讀誦配戴楞嚴咒,將來不墮惡道,而且十方如來的功德都迴向給你,以後常隨佛學,就像一蒂三果的惡叉果一樣,常與佛生在同一處,可以一直修行佛法。因為這樣,能讓破戒的人恢復清淨的戒根,未受戒的人,也會受持戒律,不精進的人,也會自然精進,無智慧的人,也會變得有智慧,不清淨的人,也會變得清淨,不持齋戒的人,也會自動持齋戒)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看到了吧,誦持楞嚴咒就算不作壇也是有相同的功德,只是作壇有一些密義在裡面,可以幫助你更快速的成就)


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配戴誦持楞嚴咒,可以悟無生忍,最少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初地的果位,我沒騙你吧!!而且可以隨願往生十方國土,想去哪裡都行,多方便;念楞嚴咒,你發願去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也一樣是可以的)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

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有持戒、誦持楞嚴咒、有壇場的話,效果更好,直接開悟明心)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這段就是講,你配戴誦持楞嚴咒,會有一拖拉庫的金剛菩薩、藥叉大將、天龍八部的王、鬼帥、山河神祇,多到爆的人來護衛你,而且連天魔都動不了你,小鬼神通通要離你10由旬以上,也就是最少130公里。)


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凡夫畏苦怕難,不思修行,開示方便,究竟嚴實,方便在前,精進在後,楞嚴神咒,不可思議,信受佛語,真實不虛。

楞嚴咒功德所謂 "悟"無生忍,小乘是初果見道位,大乘是初地見道位。初果有"無少法可生,無少法可滅"的智慧,但還是會有退念的狀況,有見地,但沒有足夠的證量,煩惱現前還是會煩惱,但只要一觀照,提起正念,就可以摒除煩惱。"證"得無生法忍是初地,兩者不同。

【無生法忍】——《佛學大詞典》
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謂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又作無生忍、無生忍法、修習無生忍。為三忍之一,仁王經所說五忍之第四。大智度論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大乘義章卷十二(大四四·七○一中):‘從境為名,理寂不起,稱曰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

據大智度論卷八十六載,於聲聞之八人地乃至已辦地、辟支佛地等觀四諦,一切智斷僅得菩薩無生法忍之部分,苦集滅道之四諦實乃分別諸法實相之一諦,以聲聞為鈍根,故觀四諦而得道;以菩薩為利根,故直觀諸法實相而入道。由此可知,無生法忍,即聲聞於入見道位時見四諦之理;菩薩則於入初地時諦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以住不退轉地。

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載,不退轉地之菩薩依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煩惱苦垢三種之無生忍:(一)本性無生忍,又作本來無生忍。謂觀遍計所執之體性均無,而忍知本性無生者。(二)自然無生忍,謂觀依他之諸法因緣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煩惱苦垢無生忍,又作惑苦無生忍。謂諸法實性之真如法性,系安住無為與一切雜染不相應,忍知本來寂靜者。此乃忍知三無性之理,故稱無生忍。又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謂,第七地之菩薩,三業清淨,修無相行,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另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行品列舉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等五忍,前四忍分上、中、下三品,而寂滅忍僅分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順忍之三品配以四、五、六地,無生忍之三品配以七、八、九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無量壽經卷上、大寶積經卷二十六、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二、入楞伽經卷三、成唯識論卷八、大智度論卷六、卷十五、卷七十三、淨土論卷上、大乘義章卷十四](參閱‘三法忍’571、‘五忍’1097)
  
【無生法忍】——《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略雲無生忍。無生法者,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寶積經二十六曰:‘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注維摩經一曰:‘肇曰: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智度論七十三曰:‘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
【無生法忍(梵anutpattika-dharma-ks!a^nti,藏mi-skye bah!i chos-la bzod-pa)】——《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又稱無生忍。指對無生之法理的認知。即徹底認知空、實相之真理而安住之。亦即對‘一切法不生不滅’之理,能夠確切地掌握之謂。此處之‘忍’,是‘確認’、‘確知’之意。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雲(大正7·264b):
‘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此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
又,《大智度論》卷八十六雲(大正25·662b):
  ‘二乘人於諸佛菩薩智慧得少氣分。是故,八人若智若斷,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斷,皆是菩薩無生法忍。智名學人八智,無學或九或十斷,名斷十種結使。(中略)智斷皆是菩薩忍,聲聞人以四諦得道,菩薩以一諦入道。佛說,是四諦,皆是一諦,分別故有四。是四諦二乘智斷,皆在一諦中。菩薩先住柔順忍中,學無生無滅亦非無生非無滅,離有見無見有無見非有非無見等,滅諸戲論得無生忍。
  無生忍者,佛後品中自說,乃至作佛常不生惡心,是故名無生忍。論者言,得是忍,觀一切法畢竟空,斷緣心心數不生,是名無生忍。又復言,能過聲聞辟支佛智慧名無生忍,聲聞辟支佛智慧觀色等五眾生滅,心厭離欲得解脫。菩薩以大福德智慧觀生滅時,心不怖畏如小乘人。菩薩以慧眼求生滅,實定相不可得。(中略)無生忍亦如是,一者雖破生滅,不著無生無滅,故不墮常顛倒。二者著不生滅,故墮常顛倒,真無生者滅諸觀語言道斷,觀一切法如涅槃相,從本已來,常自無生。非以智慧觀故,令無生得是無生無滅畢竟清淨,無常觀尚不取,何況生滅?如是等相,名無生法忍。得是無生忍故,即入菩薩位。’
由此可知,聲聞入見道見四諦理以及菩薩入初地諦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住不退轉地,是為無生法忍。
  又,《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謂不退轉地菩薩,依遍依圓三性,得本性、自然及煩惱苦垢三種無生忍。‘本性無生忍’又名‘本來無生忍’,觀遍計所執體性都無,而忍本性無生。‘自然無生忍’,謂觀依他諸法因緣生,而忍自然無生。‘煩惱苦垢無生忍’又名‘惑苦無生忍’,諸法實性真如法性無為安住,不相應一切雜染,而忍本來寂靜。此意即謂忍知三無性之理,名無生忍。
  然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謂菩薩住第七地,三業清淨,修無相行,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行品〉列舉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等五忍。前四忍有上、中、下三品,第五之寂滅忍有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順忍三品配四、五、六地,無生忍三品配七、八、九地。
  懷感《釋淨土群疑論》卷六更舉諸經異說,其文雲(大正47·67b):
  ‘仁王般若說無生法忍在七、八、九地,諸論之中說,無生法忍在於初地,或在忍位;菩薩瓔珞本業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住位,華嚴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位,占察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前凡夫位。(中略)無生忍有六位,(一)聞慧在十信前,(二)生勝解在十信後,(三)思慧在十住後,(四)修慧在暖後,(五)證得在初地,(六)相續在八地此在因中,佛果圓滿。’


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1-24 22:20:3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7 05: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