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賢十大行願(二十五)五者隨喜功德3──隨自意喜與隨他意喜
「隨喜功德」,就能修隨喜的人而言,包含主動的「隨自意喜」及被動的「隨他意喜」兩類。「隨自意喜」,就是自己發心,主動、積極地修善,令眾生歡喜;「隨他意喜」,則是見到他人行善,乃至起一念善心,都以同等歡喜的心,隨順成就他人的功德,肯定他人的成就,增加他人的歡喜。無論是主動的隨自意喜,或是被動的隨他意喜,其目的都是要長養自他心中的善根、福德與智慧。
佛世時,釋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極為崇敬、信仰佛法。經典記載:釋提桓因過去生曾為商人,某次,在經商的旅途中,經過一座傾頹的佛寺,由於不忍見到寺院敗壞,於是發心重整寺院。當時,他的三十二位夥伴,見他如此發心,深受感動,都紛紛出錢、出力隨喜幫忙,共同修建這一座寺廟。由於共同建寺的功德,他們後世一同感得生天的福報,釋提桓因為忉利天宮的天主,其餘三十二位則成為他的輔弼。
釋提桓因主動發心建寺,屬於「隨自意喜」,其餘的三十二位夥伴,幫助他完成這個功德,屬於「隨他意喜」,雖有主動與被動的不同,然而這念發心,同是出自內心信敬佛法、護念眾生,希求成佛的善根所起的歡喜。所以,無論隨自意喜或隨他意喜,一旦發起隨喜的心,這一念心即具有一切諸佛因地發心的善根與功德。
「隨喜」之所以為「功德」,就是因為這分隨喜的發心,稱合了萬法仗因託緣、待緣而起的原理,不論是主動或被動,大眾能隨喜發心就是「功」,眾緣和合成就了善法,就是「德」。由於深契一切法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對人、我的分別,就越發的淡然,對於佛法的信心,就更堅定與清淨。這一分清淨的信心,即是成就菩提涅槃的種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