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12-21
- 最後登錄
- 2019-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傅仁園 於 2018-3-20 21:56 編輯
正心院(19)__天運//
1. 天有六極(合)五常(行),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九洛(洪範九疇_九類大法)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人間),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2. 莊子曰:至仁無親(無私_大仁不仁)。 ...夫至仁尚(至上)矣,..
3.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安適)難;忘親易,使親忘(不牽掛)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安適)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4.夫德遺(忘)堯舜而不(無)為也,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大息(嗟嘆自誇)而言仁孝乎哉!
5.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勞役真性)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貴,國爵並(屏棄)焉;至富,國財並焉;至顯,名譽並焉。是以道不渝(喻_口稱)。按:德具自生孝悌仁義.
6. 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 。
8. 稽(留)於聖人(唯聖知之_物來斯應,應而忘懷)。聖也者,達(通)於情而遂(順)於命(自然之命)也。
10. 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求)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常)之傳(轉),應物而不窮者也(隨機應物)。
11.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貴)於同而矜於治(平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12.然而不可者,無它也,中無主而不止(中無本而道不集止於身),外無正而不行(往外不能正行)。由中出者(正教,聖人之道),不受於外(外人無感),聖人不出(不現於世);由外入者(假學成性_一家之言),(若)無主於中,聖人不隱(無法涵容聖學)。
13.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驛站傳舍)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 覯(建構)而多責。
14.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動不傷寂,應不離真,逍遙自得之場),食於苟簡之田(謂恬淡),立於不貸(施與借出)之圃。逍遙,無為(有為則非仁義)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不費力)也。古者謂是採真之遊(反璞歸真)。
15.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鑑,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似受刑之人)也。
16.怨、恩、取、與、諫、教、生. 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自然)變無所湮(固執)者為能用之。故曰:正(政)者,正(正己方能人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心,靈府)弗開矣。
17. 樸道自生仁義,仁義非樸道本質
18.吾子(指孔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依)風(大化)而動(無為而動),總(全)德而立矣!
19.夫鵠(鶴)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染黑)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忘名乃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吹氣)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喪道之親暱,倒不如忘情大道來的自在逍遙_忘仁之仁者_行仁只是個自然無為)。
20.成玄英:夫三皇之治,實自無為.無為之跡,跡生於弊,故百代之後,亂莫甚焉.
21.按:生命每次之展現,都當由無為中心所發,都是自然的秩序條理,而不當溺於聖人仁義之跡,而當原其聖人之初心.
22. 老子曰: 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足跡根源)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跡(歷史)可參考,不可完全履之)!
23.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怎樣都行);失焉者,無自而可(怎樣都不可行)。
24.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造化為友)!不與化為人(不與造化為友_任其自化),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