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明代開朝元老徐達,是一位果敢剛毅、功勳卓著的戰將。讀過《徐達傳》後,我從歷史的浩渺煙波中看到的徐達卻不僅是一個名臣戰將形象,更是一個具備謙恭自守、寬以恕人、嚴於責己人格風範的謙謙君子。
明王朝的建立,大將軍徐達功不可沒。徐達兒時與朱元璋一起放牛,長大後一起打仗,有勇有謀,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但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人,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嚴。史書記載,徐達“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所疵,昭明乎日月”。因而,在明朝的諸多開國功臣中,徐達得以善終。他病逝于南京之後,朱元璋為之輟朝,悲慟不已,追封其為中山王,並將他的畫像陳列于功臣廟第一位,稱之為“大明第一功臣”。不得不說,能得到這樣的哀榮,是跟徐達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世之道分不開的。
待人要寬,為的是給人自新的機會;律己要嚴,因為不嚴會放鬆自我約束,讓小錯發展成大錯。這是一種明智的待人之道,也是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準則。其核心是強調自省自悟,對個人與他人是非的判斷,有一個盡可能客觀公正的把握。一個具備這種品格風範的人,他的成功將是水到渠成的。徐達帶兵能贏得將士的感激與尊敬,為臣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與贊許,就是因為他堅持恕人責己的處世之道。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卻往往採取了相反的方式:“嚴於待人,寬以律己”——對自己很寬鬆,什麼都能做,但對別人卻要求極嚴,犯一點錯誤就喋喋不休。這樣的人,往往交不到幾個朋友,做起事情來,也很難跟別人順利合作。因為他不懂得什麼叫做“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用最寬鬆的標準對待自己;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眼睛盯在別人身上,從來不自我反思,長此以往,將沒有任何人願意與其共事合作,到頭來吃虧的肯定還是自己。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看人、對人,要見人之長,容人之短,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別人寬容自己,首先自己該懂得寬容別人,不情願別人苛求自己,也就不應該苛求別人。說到底,要學會將心比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
恕人責己的態度,體現的是一個人看人看己的世界觀方法論。同志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一些誤會和矛盾,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嚴於責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動承擔責任,以化解矛盾,消除誤會,增進友誼。同時還應寬以待人,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使受點委屈,也要從大局著想,做到有理讓三分。若能做到這樣,定能為自己贏得一個和諧寬鬆的人際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