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致知力行
1.格物致知
本第三程,是專重於行道功夫,夫道者路也,如不知道路途,只管信步亂行,認錯方向,愈走郎離道愈遠矣,故欲行道,必須知道之真義,道之來源止處,止宿之至善地與人生有何關係,其真空妙理,無象之實體何在,實體與住處之分別,佛所指之「如是」處,大學之「明德」中庸之「慎獨」之地,雖然知道是菩提心之止處,但此菩提心,由理天來時,本具有莫名其妙的真妙體,賦與人身中當然亦有極奧秘之止宿地,此極奧秘之止地,決不是由肉眼所得觀瞻之處,亦非外來之言說文字,可得窺探其神秘處的,要真知到這個其真妙體之真實處,必須由內證法,證悟出來,才是真實呢!此即所謂之「心印大法」,這纔是真的致知了,欲行「致知」必自「格物」始,朱夫子云:「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又一節云:「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此乃由格物而致知,即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於至知之謂也,此即三達德之所謂「智」者是也。
2.致知格物
前節之「格物致知」是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其至知之義,本節之「致知格物」乃是由致知事物之至理而後格除物慾之義也。觀夫人心,最易動者情也,最易染者慾也,易起者妄念,易溺者痴愛,按此七情六慾,妄念,痴愛,要知其害者容易,要格除之者實難。且道心微而難見,人心顯而難制,苟能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知道心人心之由來,真假本末,清濁正邪之分別,七情六慾之所從起,妄念痴愛之所由生,人心之危,道心之貴,徹見到底,才能知到要格除情慾,妄念,痴愛者,必要正本清源,去濁留清,從生發處之人心,格除為人手。
蓋因念(假心)乃生發妄念之淵藪,招愆之館舍,造罪之型床,追魂之律令,喪名敗德之罪府,敲膏斷骨之斧斤,實萬惡之種苗地,故不可不格除之也,人心既格除,自然這些障蔽靈明之情思物累,一切剷除,則道心自現矣,道心既現,般若智自生,慧光常明,慧劍在手,有妄則覺,有覺則除,以此除妄,無妄不除,以此滅魔,無魔不滅,以此度性,無有覺性不復,以此度心,無有真心不現,此即三達德之所謂「仁」也。
靈光獨現,業障俱空。
3.致知力行
上述先由格物而致知,次由致知而格物,則無有事理而不知,無有物慾而不除矣,事理既能徹知達見,則為真知實見,邪妄之起也,一起便覺,一覺便轉,魔障之來也,一來便知,一知便除,大學所謂「止於至善」金剛經謂之「如是降伏其心」以此力行,何所不行,以此行道,何道不行,以此破堅,何堅不入,以此進攻,何攻不克,此即三達德之所謂「勇」也,以此智、仁、勇三者力行大道,何有道之不能行也哉,不知妄行猶如盲人騎瞎馬,知而不行猶如無知,是故修道,必須致知力行。
4.行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夫道乃至公至正,不偏不倚,無親無疏,無表無裏,無對待,無巧飾,無做作,無偏護,故曰大道無情,惟德是輔,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佛聖失道,也要返眾生,畜生修道,也要成佛果,故曰惟狂克念可作聖,惟聖罔念可作狂。
天下為公 (公道頌)
維皇降衷,至正至中,聖王傳統,允執厥中。
千古不易,萬世真常,易曰中道,天下為公。
公道公行,毋徇私衷,假公濟私,莫負聖真。
既失厥中,終屬偏旁,雄心維公,正法允藏。
蹁跛行道,一蹶墮坑,道非自私,正行乃公。
克配上帝,心契道宗,公道煌煌,匪容幽殤。
皇乎至尊,祖道維皇,景星慶雲,天下大同。
來源:慈 聲 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