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8-10
- 最後登錄
- 2024-1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60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44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早安健康/李翊慈
膽結石的尺寸可能小如沙粒,也可能大如高爾夫球,每位病患可能出現的膽結石數量也不同。膽結石是什麼呢?
膽結石是什麼?
美國梅約診所 (Mayo Clinic)指出,膽結石是在膽囊中形成的消化液沉積物。膽囊位在右側腹部、肝臟下方,平時負責暫時儲存膽汁,等待注入小腸幫助消化;如果膽汁濃度過高,或含有過多膽固醇及膽紅素,會容易形成膽結石。
膽結石的尺寸可能小如沙粒,也可能大如高爾夫球,每位病患可能出現的膽結石數量也不同。如果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患者可能需要摘除膽囊,而未出現症狀的膽結石通常不需治療。一般俗稱的膽結石是指膽囊內有結石。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
肝內膽管結石
總膽管結石
膽囊結石
膽結石形成的原因
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當肝臟排出的膽固醇,多過於膽汁所能溶解的量,過多的膽固醇就可能結晶,形成膽結石。
膽汁中膽紅素過多:膽紅素是身體分解紅血球後的產物,肝硬化、膽道感染或血液疾病,都可能導致肝臟代謝出過多膽紅素,而形成膽結石。
膽囊未能確實淨空:膽囊中的膽汁如果沒有確實排空,或是頻率不足,其中膽汁過濃可能導致膽結石形成。
膽結石的種類包括
膽固醇結石:最常見的膽結石,通常為黃色,由未溶解的膽固醇與其他物質組成。
色素結石:膽汁中含有過多的膽紅素(bilirubin),呈現暗棕色或黑色。
40至50歲是好發膽結石高峰期
膽結石算是常見的疾病,據統計約有1/10的成年人有膽結石。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老年人甚至有高達30~40%的人有膽結石。
膽結石風險因子:
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
中高年齡婦女
多次懷孕的婦女
肥胖者
患有溶血性貧血、肝硬化、糖尿病、酒精性肝病變
嗜食高膽固醇食物、高油膩、高糖份食物
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少運動、水份攝取太少等
膽結石症狀:靜默、無聲
事實上,有許多人從未出現症狀,有人終其一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膽結石。雖然一般膽結石通常無症狀,但卡在膽管的膽結石,可能引發下列症狀:
右上腹、胸骨下方出現突然、急速加劇的疼痛
肩胛骨之間的背痛
右肩疼痛
噁心或嘔吐
皮膚或眼睛出現黃疸
發燒、低燒或發冷
茶色尿液或淺色的糞便
膽結石併發症
膽囊炎:阻塞膽管出口的膽結石,可能導致膽囊發炎,並引發劇烈的疼痛與發燒。嚴重併發敗血症甚至死亡。
總膽管阻塞:膽汁會經由膽管,從肝臟或膽囊流向小腸;膽管阻塞可能引發膽管感染及黃疸,甚至造成胰臟炎。
胰管阻塞:胰液是幫助消化糖分、脂肪與蛋白質的消化液,從胰臟經由胰管連結到總膽管。當膽結石導致胰管阻塞,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胰臟炎,引發劇烈、持續的腹痛,建議盡速就醫。
膽囊癌:結石對膽囊粘膜的慢性刺激,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生。雖然較為少見,不過有膽結石病史的人,罹患膽囊癌的風險也較高。
膽結石飲食
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道與腎臟疾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資訊建議,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有助於維持正常體重,幫助降低膽結石風險。
專家建議的飲食原則包括: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以及糙米、燕麥等全穀類。
攝取健康的油脂,如橄欖油、魚油,幫助膽囊收縮並規律排出膽汁。
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與糖分攝取。
避免甜點、炸物中不健康的油汁。
急速減重可能增加膽結石風險,因此應避免超低熱量飲食等過於激烈的減重方式。
另外,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露口利夫表示,攝取脂肪後,膽汁會流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脂肪;但如果用餐時間間隔過久,膽汁沒有正常排出,其中的水分逐漸被人體吸收、濃度提高,膽固醇等物質就更容易形成結石。因此露口利夫建議用餐時間間隔不要超過12小時,幫助預防膽結石。
3低1高飲食,多運動多喝水
養成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
低糖、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飲食。
多吃蔬果、全榖類、全豆類食物。
保持運動的好習慣。
保持理想體重。
適當的水份攝取。
5種影像檢查,準確度高
如何檢查與診斷
腹部X光
腹部超音波
內視鏡逆行性膽道攝影
電腦斷層掃描
核磁共振影像
膽結石如何治療?膽結石手術方式有哪些?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病房衛教 資料指出,膽結石的治療方式應依照病情決定,治療方式包含:
膽囊切除術
內視鏡乳突切開取石
總膽管切開取石術
經皮穿肝膽道鏡取石術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衛教資訊則指出,目前約有9成的膽囊切除是採取傷口較小、感染率較低、疼痛程度低的腹腔鏡手術,但仍可能有部分患者因限制,須以剖腹式手術進行膽囊切除,以確保安全。
膽囊切除後,膽汁沒有可暫時貯存的地方,如果吃進過多的脂肪而膽汁不足,可能因脂肪消化不完全而出現腹瀉;不過,病患切除膽囊後只需依照醫師指示,維持低脂飲食一段時間,之後膽管會漸漸擴大、取代部分膽囊功能,因此不容易再出現消化不良的腹瀉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