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換人工膝關節 未必得「斷腳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18 23:49: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換人工膝關節 未必得「斷腳筋」


 
內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前術後比較圖。

 
目前的退化性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可以分成部分膝關節置換,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兩種。




●現年74歲的蔡媽媽從60歲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不是走路卡卡,就是膝蓋疼痛,有時候還會突然軟腳跪地,全台灣看了好多位醫師,近年來一直被建議更換人工關節,但她都硬撐著不同意,直到上個月來掛門診。

她說:「陳醫師,我知道我的膝蓋退化磨損,最近痛得很厲害,不開刀是不行了,但是我聽說換關節要切腳筋,我就是不要被切腳筋才拖這麼久,切腳筋很難自然走路了吧?」原來蔡媽媽忍耐十幾年是怕膝關節手術會拿掉部分的韌帶,手術後會比手術前更糟糕,所以一直猶豫著。

•膝蓋三部分 磨損度不相同

在解剖學上,膝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內側股骨脛骨關節、外側股骨脛骨關節,以及前側髕骨股骨關節;因為我們體重重心在內側的關係,內側股骨脛骨關節的磨損也是最常見的;如果是工作或日常生活較需要爬上爬下,則是前側髕骨股骨關節較容易磨損。

初期的膝蓋退化可以藉著保守性治療來改善相關疼痛不適的症狀,例如減輕體重、加強大腿肌肉群的力量,以降低膝蓋的負擔。

也可以短暫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或是關節注射玻尿酸、高濃度葡萄糖及自體濃縮血小板,控制膝蓋磨損的進程;甚至可以藉由部分增高的鞋墊或是膝部的功能性支架改變身體重力線的焦點,緩解膝蓋的受力。

如果保守性治療六個月以上,症狀沒有絲毫的改變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置換膝關節 依磨損度評估

其實,目前的退化性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可以分成部分膝關節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兩種。例如,目前台灣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大部分需要拿掉關節內的前、後十字韌帶,再藉由人工關節中墊片的特殊設計提供膝蓋的穩定度。

也因為拿掉了十字韌帶,靠的是人工的穩定度,少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特異的本體感覺與生物力學,所以有部分的患者總是抱怨術後沒有辦法蹲踞起臥一如往常。

而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則是分成兩種:前側的髕骨股骨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側的股骨脛骨人工關節置換。這兩種手術完全不傷及膝蓋內正常沒有受傷的十字韌帶、半月板與其他兩個腔室的軟骨,相對的只拿掉磨損的內側軟骨、增生的滑膜與骨刺。

因此,進行部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相對較短,減少血液與體力的流失,在術後,無論是疼痛的改善、日常生活的恢復,都比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的病人還要來的快,甚至無需太長期的復健。

經檢查,蔡媽媽只有內側的膝關節磨損退化,只要進行內側的人工膝關節置換即可,手術時間大約一個小時。由於不必切腳筋,蔡媽媽終於同意開刀治療。

手術後蔡媽媽只感覺當晚膝蓋悶悶作痛,隔天就拿著手拄拐在病房裡閒晃。再過一個月,她已經提著滿手自己種的農產品來與我話家常了。

如果把關節退化想做是關節的蛀蝕,那麼,膝蓋裡頭就只有內、外、前三顆牙齒,每顆都是彌足珍貴的,不可能因為蛀了一顆,就換掉整排的牙。

當然,全膝或是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選擇,除了醫師的經驗之外,還要考慮到退化變形程度與是否有感染、風濕免疫等相關疾病問題;適度與醫師討論,並確切了解問題所在,才能選擇最好的手術治療方法。(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醫師 陳志鎧)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7: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