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3-壹、前言-1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0-9 04:41: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而其中之《無量壽經》者,乃淨土群經之首要。淨宗大德常稱為淨土第一經者也。至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者,乃先師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原譯,廣擷精要,圓攝眾妙,彙成今經,現推為《無量壽經》之善本者也。

《無量壽經》乃淨宗之總綱。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讚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日本釋道隱讚此經為:「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讚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先舅氏梅光羲老居士亦讚云:「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極談,眾生本具之化儀;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淨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也。」如上諸賢所以盛讚此經者,蓋以本經持名唸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

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故《彌陀要解》曰:「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又曰:「舉此體(指法界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可見此經實是大悲慈父如來世尊稱性極談,諸佛秘藏,和盤托出。且此唸佛法門,亦即眾生本具之化儀。此一句佛號,正如《要解》所示,即是眾生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是故《觀經》云:「是心是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便以淨土諸經之中,唯此經備攝圓妙。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正顯持名唸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也。

但此殊勝第一之淨宗寶典,竟在我國大藏中塵封一千餘年。考其原因,蓋由此經五種原譯,互有詳略,出入甚巨,例如彌陀大願,在魏唐兩譯為四十八願,在漢吳兩譯為二十四願,在宋譯則為三十六願。遂使初心學者,專持一譯,難明深旨;遍讀五種,又感艱難。於是多捨此經而專攻《阿彌陀經》矣。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誠哉是言!是以宋王日休、清彭紹升、魏承貫等大居士,均為宏揚此經,先後而有會本與節本之作。

https://book.bfnn.org/books/0780.htm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3 01: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