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 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0-24 06:50: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記者 張桂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腦出血後長期臥床的58歲賴先生,因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復健一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但語言治療師考量管子長期置放,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重拾開朗笑容、找回自信。
放置鼻胃管造成許多不適與不便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當中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對患者來說,鼻胃管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一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等,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既增加家屬照護困難,更影響患者在外觀與心理上自信,讓不少患者家屬苦惱不已。

張家熙指出,為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簡單來說,就是「用肚子吃飯」。傳統上由一般外科醫師執行,患者需全身麻醉,從胃部大彎處開一個1公分的傷口,將胃造口的管子經皮下脂肪與腹膜直接穿進胃,利用管子尖端的類似水球的囊袋,注水後方便外科醫師將腹壁與之縫合,但手術時間較長,費用也較昂貴。

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裝置胃造口 手術時間短且有健保給付
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裝置胃造口,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在給予病人鎮靜與止痛藥物後,以內視鏡經口進入胃部,採局部麻醉利用穿刺針穿過腹壁及胃壁,由此路線放入導線,用胃鏡將導線拉出口腔,套上餵食管後,再將灌食管沿食道重新拉進胃部,最後由肚皮穿出,即可作為灌食入口。

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 未必適合每個患者
張家熙補充,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的患者,則不建議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治療。

照護者需每天替裝置胃造口的民眾,用生理食鹽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並順時針旋轉灌食管,確認位置,平均每半年回門診更換管子即可。對患者及照護者來說,不僅改善外觀,亦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尊嚴,建議可與醫師多溝通,嘗試最適合的方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07: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