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9-5-26
- 最後登錄
- 2020-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46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8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丁 判教。
(一)四教與五教。古今諸師判分教相者,凡有十二家,其中最著者乃天臺所立之四教,與賢首宗之五教。天臺四教曰藏通別圓。一者藏教,亦名小乘教。二者通教,謂大乘中通說三乘,通被三根。三者別教,謂大乘經中所說教法不通小乘等者是也。四者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礙法門等是也。
賢首宗判教云:「聖教萬差,要唯有五:(1)小乘教。(2)大乘始教。(3)終教。(4)頓教。(5)圓教。」(1)小乘教,所說唯是人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未盡法源故。(2)大乘始教,未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義,不許定性闡提成佛,未盡大乘極則之談,故名為始。(3)終教,由中道妙有,定性闡提,皆當作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名曰終。(4)頓教,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如《思益經》云:「得說法正性者,不從一地生於一地。」《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第。」(5)圓教,統該前四,圓滿具足。所說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帝網重重。主伴交參,無盡無盡。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一切位,圓成正覺。
(二)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天臺賢首兩家,亦皆以漸頓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為二,所謂漸頓。以始終二教,所有解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
言說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名為頓。」我國隋代慧遠師(即淨影)判本經曰:「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為根熟人頓教法門。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故大,故知是頓。」
明大佑師判小本曰:「漸頓分之,此屬頓教。」我國諸師判本經大小二本,多同此說。故知,本經在頓漸二教中,為頓教所攝。
以上乃就頓漸二教而判。若依賢首小始終頓圓五教以判本經教相,古今中外淨宗諸大德,雖因機緣不同,而稍異其辭,而其實旨,莫不以本經不但實屬圓頓教,且為頓中之頓,圓中之圓也。
https://book.bfnn.org/books/0780.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