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農村特色野果,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地菍栽培技術
地菍為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匍匐狀小灌木,別名:地稔、鋪地錦、山地菍、地腳菍。原產中國,在我國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均有分布。地菍是一種集藥用、觀賞於一體的優良地被植物,其葉片濃密,貼伏地表,覆蓋效果好,葉、花、果終年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極具觀賞價值。同時地菍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高熱、腫痛、咽喉腫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黃疽、水腫、痛經、崩漏、帶下、產後腹痛、癰腫、療瘡、痔瘡、毒蛇咬傷等症。還有有抗腫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副作用。地菍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於食品加工,可用於飲料、冷飲、果酒、糖果和點心的著色。
地菍莖長10~30厘米,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聚傘花序頂生,花瓣淡紫紅色至紫紅色,菱狀倒卵形。漿果球狀肉質,成熟的果實外皮深紫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地菍喜光、耐寒、耐乾旱瘠薄,在土層深厚、疏鬆、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上栽培最好。
地菍的栽培技術
(1)育苗技術:地菍多採用扦插育苗,一年四季均可進行。選擇生長健壯的匍匐莖,截成7~8厘米做插穗,按株行距15×15厘米,斜插於濕沙基質中,扦插深度為插穗的2/3,插後澆水壓實土層,搭小拱棚遮陽,生根後時常澆水保持基質濕潤,幼苗具1~2片真葉時追施一次稀薄液肥,幼苗具2~3片葉時按株行距5×5厘米進行間苗。幼苗長至5~6片葉時即可移栽。
(2)栽培技術:選擇土層深厚、疏鬆、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按株行距50×50厘米挖穴栽植,栽時要帶土球,栽後澆透水,及時鬆土除草,生長期每半月施肥一次,促進生長。冬季地菍匍匐莖不耐凍,可以再上面覆蓋一層稻草,以利安全越冬。
來源:中國農林科技網
|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