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59|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白話佛法》因煩惱而生智慧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6-11 03:14: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红花 於 2025-4-7 05:11 編輯

(一)
要懂得,智慧與禪定就能把一生種種的煩惱全部消滅幹淨。大家想一想,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人擁有智慧,一個人的心能夠定得下來,就是禪定,那這個人就能夠消除煩惱。煩惱來的時候,最怕有智慧的人,煩惱來的時候,最怕心能夠定得下來的人。“不好啦,出事了。”“你告訴我什麼事情?”馬上有辦法解決,智慧生出來了。不慌不忙,就能解決事情。要懂得,禪定加上智慧,就可以消除你無限的煩惱。

人的毛病實際上就是自尋煩惱,煩惱是你自己找來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啊。你找來了煩惱,你又沒有定性,你又沒有智慧,你怎麼能夠去除它呢?就等於你把垃圾帶到家裡來了,你又不能把它清除出去,那麼你家裡的垃圾就會越來越多。

人的氣場和智慧、和他的緣分都有關繫。氣場不好的人容易中邪,所以人在生病的時候,人在自己覺得腦子昏昏沉沉的時候,是這個人最容易出偏差的時候。你們去看看,要騙人的人,先把對方説得稀裡糊塗的,然後才會騙他。如果一個人的氣場不好,他就會中邪。

師父教你們,看見喪禮,在馬路上看見血,很多人都會病倒。爲什麼?很簡單,這在相學上稱爲人的八字低,就是八字有污垢、不幹淨。今天講這個給你們聽,就是爲了在後麵跟你們講佛法作鋪墊。你的八字低,你的濁氣就會上昇。濁氣上昇之後,當一個人死了之後,陰陽的靈和魂來迎接,所以肉體和靈性就會聚會,就是泥土的歸泥土,靈魂歸天上,就是靈往上走,魂魄往下走,所以叫靈魂。像這種爲什麼會聚會呢?師父告訴你們,一個人的污濁之氣太重,一個人的陰氣太深,就會慢慢地造成他和靈界接氣比較多。如果一個人整天在你麵前唉聲嘆氣,師父叫你們就要當心,不要跟他多講話。我們要多唸《大悲咒》和《淨口業真言》,這兩個經文可以抵擋很多的污濁之氣和靈界上講的陰氣。


(二)
學佛要少生煩惱,人一生煩惱就是沒有智慧的表現。你們今天所有的弟子坐在下麵聽,好像很清淨,你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們今天還有煩惱,你們一定會沒有智慧,罵人、搬弄是非都是無智。無智,你就得不到什麼東西,“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師父希望你們要懂這些道理。

一個人唸佛就是在唸心,你的心在動,佛才跟着你動啊。你唸經心不動,你怎麼能夠讓菩薩動呢?猶如你想説一件事情讓人家感動,你自己先不感動,你怎麼能夠讓人家感動呢?道理都是一樣的。師父希望你們要吃得起苦,學佛人要能吃得起苦,要弘揚正法,正法是什麼?就是心要正,行要正,意要正,這個人做出來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的。一心一意,切勿生輕慢心,覺得菩薩無所謂,覺得我今天可以唸,可以不唸,今天我可以不洗手就拜佛,一點都不能隨意,這些都是你心靈當中的污垢,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將這些污垢在你心中長存,以後想洗都洗不幹淨,這就是爲什麼你的心裡會有污垢的表現。輕慢就是不重視,佛的一舉一動我們都要重視,想一想,人家是怎麼樣對佛、對菩薩的,我爲什麼做不到?

多思誠師父,多思誠菩薩,會得到多加持啊。滅障礙,去煩惱,那你就會得到福報。很多人不懂,爲什麼我這個人沒有福氣啊,爲什麼我這個人做什麼都不行啊?實際上是他的福報不夠,福報是怎麼來的呢?尊重別人,思誠師父,思誠菩薩,懂得“仁義禮智信”,懂得不能生輕慢心,這個人就會慢慢地好。


(三)
珍惜生命,勇於喜捨,懂得慈悲喜捨的人,就是在珍惜自己的生命啊。睏難,睏難,越睏越難,你在睏難當中出不來,時間越長,你就越來越難。解脫,解脫,越解越能脫離,今天解脫一點,明天解脫一點,時間長了,我就能解脫。煩惱就像一根繩子一樣,要解脫,今天鬆一點,明天鬆一點,越來越鬆。修心、修行,心越修越幹淨。心不幹淨,就是修不好心啊;心越幹淨,説明你修得越好。

真正學佛人,尤其是懂得佛法的人,千萬不能在人間悶悶不樂過一天,如果你今天從早上到晚上,一直悶悶不樂,你一天的智慧全部跑光,因爲智慧和你的煩惱不會同時存在。煩惱多,就是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就是沒有煩惱。所以,當你一天悶悶不樂,帶着滿臉的惆悵、煩惱的時候,實際上你就迷失了你這一天所應該得到的智慧。




源於《白話佛法》第七冊31.因煩惱而生智慧

Screenshot_20220610-144402~2.png (108.81 KB, 下載次數: 9)

Screenshot_20220610-144437~2.png (105.1 KB, 下載次數: 7)

Screenshot_20220610-144355~2.png (119.56 KB, 下載次數: 6)

mmexport1654935617067~2.jpg (219.91 KB, 下載次數: 1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2-6-11 13:11:01 |只看該作者
我可以問一下,你貼的文章都是誰寫的,你知道嗎??

如果內容不當,誤導他人,後果很嚴重,請你千萬小心!!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2-6-11 15:11:2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2-6-11 15:13 編輯
一個人的心能夠定得下來,就是禅定

禪定分為 四禪八定﹐
每一種禪定 都有明確的定義
並不是你自以為心定下來了,就能稱為禪定

以最低標,初禪來說,
你必須出現身體發光, 這才符合初禪的標準。
若沒有出現初禪的身光,這表示還不俱有任何禪定力。

《禪法要解    鳩摩羅什譯》
一心定能令快樂。色界造色有光明相
是故行者見妙光明照身内外...得初禪人有如是等相。


內心喜樂, 光明照耀身內身外。這是初禪比較俱體的現象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2-6-11 15:33:09 |只看該作者
煩惱來的時候,最怕有智慧的人,煩惱來的時候,最怕心能夠定得下來的人。“不好啦,出事了。”“你告訴我什麼事情?”馬上有辦法解決,智慧生出來了。不慌不忙,就能解決事情。要懂得,禅定加上智慧,就可以消除你無限的煩惱。

智慧分為:世智|出世智(般若智)
顯然你將兩者混為一談

處理世事的智慧 是屬於世智。而不是般若智
般若智是用來 觀諸法實相。而不是用來處理世事。(空, 就是諸法的實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以妙般若 觀諸法空
﹋﹋﹋﹋﹋﹋﹋﹋﹋﹋﹋﹋﹋﹋﹋﹋﹋﹋﹋﹋﹋﹋

眾生並不俱有般若智慧,因此不見諸法實相
若想獲得般若智慧, 則必須修止觀禪定

《長阿含經 8》不習禪定。無有智慧。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若能修禪 則成就般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02: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