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傳道人如何預防耗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7-2 11:02: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道人如何預防耗竭


在《傳道人是稀有動物》一書中,作者蘭登論及 傳道人生活時寫道:「傳道人活在沒有止息的世界中,平均每週工作五十五到七十五個小時;傳道人活在一個苛政之中,總是有下一個工作等待他完成;傳道人活在一個對家人存 罪咎感的世界中,總是花更多的時間給別人過於自己的家人;傳道人活在一個缺少讚許的世界中,大多數人不把他們的努力放在眼裡。」[1]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耗竭」 (Burnout,有書本譯為「枯竭」)成了傳道人生活最大的威脅。所謂「耗竭」,是指一種心理層面的反應,當事人會感到諸事不順,卻找不到重新啟動活力的開關;耗竭使人感到 極度沮喪,不被周遭的人所肯定,自己則對身邊的人事物漠不關心,失去理想和異象,嚴重者會導致憂鬱。[2]

本文針對傳道人耗竭的危機現狀,提出多角度的防範措施,讓神國工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心態上的重整

本文從探討心態開始,一方面是因為導致耗竭的生活方式,很大因素是出於心態,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實施下文所提出的預防措施,亦始於心態。

分辨優先次序

傳道人耗竭的原因之一就是過度操勞,因為周圍的人對他總是有忙不完的要求。為防耗竭,傳道人必須對著神的使命存著清晰的認識和堅持,並依此安排其生活優先次序。

傳道人當避免「救主」心態,以為自己什麼都應當承擔。只要會友有需要,牧者就當顯出其「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本能,對他們的要求加以滿足。這種心 態有時候可能是出於牧者對信徒的愛,但更多時候可能是希望自己成為每一個信徒眼中的好牧者,嘗試討好每一個人,不想讓任何一人失望。

忙,是傳道人生活的普遍描寫,然而,畢德生(Eugene Peterson)提出一個極為顛覆性的觀念:我們當追求做一個「不忙」的牧者。他說,牧者忙碌有兩個原因,一是出於虛榮心 ,想顯出自己有多重要,另一則是懶惰,因為他讓別人來幫他編排時間表。可見,「忙」非但不一定顯出忠心,反而中了魔鬼撒但的詭計。心理學教授阿奇伯·哈特警告:「撒但 是個詭計多端的敵人,如果牠不能把你的腳從油門上挪開,牠就會幫你踩得更猛力,好讓你加速滅亡。」法里斯更把「為信徒的要求立界限」列為新傳道人的十大誡命之一。

認識個人特點

除了傳道人一般性的工作(如證道、探訪等),傳道人亦當按照其個人的特色來事奉。挫折感是傳道人耗竭的另一大因素,許多挫折感是出於人與人的比較。聖經對傳道人的品格 和職責要求很清楚,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傳道人在事奉上的表現,無論是人際或恩賜方面都較出色,事工也較有果效,對於那些表現平平者就容易自卑。傳道人一方面應當懂得 謙卑自己像其他人學習,另一方面必須確信神造每一個人都有其特點,不一定別人所有的長處我們都能學得,就算學得到也不一定擁有相同的果效。這種「期望自己變成他人」的 心態,往往輕忽了神造個別個體的獨特性。

金尼斯(Os Guinness)寫道:「神創造我們,並按自己的意思賦予我們特定的恩賜;而當我們最終找到這恩賜時,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傳道人對自己的個性、背景、恩賜、能力 應當有深入的認識,並在實際的事奉中按照自己的強處加以發揮,又善用神為教會預備的人才,一同配搭做出更美好的事奉。因此,身為傳道人,聆聽別人對我們客觀而建設性的 批判,比陶醉於群眾表面的讚許更有幫助。

此外,我們也當認識自己對壓力和耗竭的敏感度和可承受度,以能在徵兆出現的最早期就加以對症下藥。這樣的認識可幫助我們做出生活行為上的調整,或在事工的根本性張力上 做出預防。

觀念上的重整

事奉主與世上其他事業大為不同,我們深信這是神自己的事業,故不但要考慮到自然因素,亦當考慮屬靈(超自然)因素。

建立樂觀信念神學與事奉是不能分割的。現實的事奉常常叫人覺得吃力不討好,付出許多努力,成效卻不大——信徒生命不見改變,非基督徒朋友對福音亦然冷淡,長期下來不免 叫人灰心喪志,消極悲觀。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神對宇宙有一個完整且美好的計劃,這個計劃將按照神所定的日期、方法和目標不偏不倚地成就,不會受到任何世間人為或天 然的因素所阻擾。傳道人只是神手中的工具,與神同工(林前三7)。換句話說,眼前的光景無論怎麼消極、不如理想,甚至困難重重,神的計劃仍然按著祂的時間表朝著終極的目 標進行著。所有負面的元素和破壞,實際上非但絲毫不影響神計劃的進行,反而是神用以完成其計劃的工具。

普林斯頓神學院一位教授他研究過去幾世紀偉大的傳道人,嘗試在他們不同的個性和天賦,以及信心之外找到共同點,結果發現,喜樂是他們共有的態度。由此可見,樂觀精神真 的對人有深刻的影響。

逃避成功試探

人性很容易將「成功」定義於表面成就。當有人說「某某人是個成功的牧師」的時候,大部分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畫面即他的教會有很多人、很多錢、很多聚會、很多事工,或對 社會很有影響力。難怪很多傳道人竭盡全力要追求「成功」,然而,這種成功觀也導致很多沒有類似成果的傳道人灰心喪志。

事實上,沒有一處的經文顯示,上帝呼召我們是為了追求這種成功,神眼中的成功與世人大不相同。曾經經歷過上述「成功」、後又經歷「失敗」的肯德休斯夫婦在《走出成功的 陰影》中指出,真正的成功是忠心、服事人、愛主、大有信心、恆切禱告、追求聖潔、積極的態度、甜美滋味。換句話說,假如一個傳道人擁有亮麗的「成功」表象,可是他在心 態、靈命、品格、道德上都有很大的問題,他並不是真正成功。不但如此,即使真的達到上述那種今世的成功,耗竭可能緊隨而至,許多有名望的牧者在成功之後軟弱、墮落就是 最佳的例子。

組織上重整

除了傳道人自己的心態和觀念,他所事奉的教會也有防範牧者耗竭的責任,這在乎教會是否有健全的組織。

建立事奉團隊

以弗所書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四11~22)可見,傳道人的職責並不是對所有的工作 一手包辦,以這種形式事奉、以致忙得不可開交的傳道人也不是忠心的表現,因為他並沒有按照聖經所啟示的原則來治理教會。傳道人是信徒的培育者,幫助他們發覺自己的恩賜 ,教導他們以正確的心態服事,並把他們安排在正確的崗位上來服事。可惜的是,傳道人很少關切到這一點,反而過度體恤信徒,凡事親自動手,實際上卻是浪費資源、事倍功半 ,更導致身心疲勞。

建立完善制度

教會應當建立完善的製度,以保護傳道人免於耗竭。教會可定時讓傳道人對自己的事奉、生活、人際、健康等各方面進行評估,並按照評估結果給予傳道人所需要的幫助,諸如身 體檢查、輔導、休假或某方面的培訓等。教會亦可規定傳道人每年至少參與幾個特會,並作出相關的預算,讓傳道人有機會得到靈性更新,並藉著這些聚會與其他的牧者交流。教 會應當讓牧師有安息年,牧師自己也當有安息年的計劃。

一位在北美事奉的牧師告訴筆者,他們的教會規定牧者每年一定要拿假期去度假,假如有傳道人為了事奉了放棄假期,非但不會得到認可,反而會遭來執事們的責備。他們認為, 傳道人不請假並不是「屬靈」的表現,也不會令他們「感動」,反而會給信徒不良的榜樣和影響,並對教會的發展帶來長期性的危害。

生活上的重整

生活更新是預防傳道人耗竭另一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個體。

建立親密的關係

傳道人必須和家人及同工建立親密的關係。所謂親密,意味着彼此之間能有深入的交流,不單是能談事實和觀點,更是能坦誠分享感受和心中深層的意念,讓傳道人敞露真我。牧 者常將自己處於眾人之上,潛意識中似乎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協助有需要的人,結果傳道人的人際關係往往偏於垂直向,缺少水平的關係。但在屬靈的實況裡,傳道人也是有 許多需要待滿足的「人」。

最重要的,傳道人應當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正如聖經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 神的教會呢?」(提前三5)信徒期待看見傳道人擁有與他的講台信息一致的家庭 生活,這一點若不得到證實,教會的屬靈成長就受影響。此外,在事工團隊中也需要營造親密的環境。有的教會在開執事會議之前,先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分享個人的近況,並彼此 代禱。有的教會更是每一周都有同工的分享會,每月一次同工一同外出喝茶、聊天。這樣的關係使傳道人常有機會抒發心中的情緒,並享受事奉,以免長期累積成病。

建立規律的生活

很多傳道人為了在特定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便犧牲睡眠、飲食、休閒和運動,事實上,這並不能實際地提升辦事的效率。反之,這種生活方式可能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一旦養 成習慣,對事工更是長期性的隱憂。當然,傳道人確實是二十四小時「待命」的,但在實際的事奉上,信徒三更半夜來電求助的機率也不屬經常(若是,很可能是牧者不懂得如何 分辨,連極小的事也要親自出馬)。不規律的生活造成身體和精神疲累,結果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做完原來較短的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此外,不規律的生活使傳道人平時沒有花 時間給家人和朋友,與他們關係疏遠,待危機顯露出來的時候,反而需要花更多的精神體力去解決這些平時輕忽的問題。

因此,在大部分沒有突發事情的狀況下,傳道人應當操練過有紀律的生活,充足優良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定時的休閒、假期和運動,以及進行例常的身體檢查等,好讓自己的身 體、情緒和與人的關係都常常屬於最佳狀態中。畢德生建議,傳道人應當作為傳道人核心的事務先行列在行事曆上,這些事情包括禱告、嬝炕B休閒、靜默和獨處。肯特說:「假如 他要成為他該是的樣子,他就必須騰出時間來做這事」。耗竭與身體及情緒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傳道人保持身體健康,情緒平穩,非但能避免崩潰,辦事亦能事半功倍。

傳道人需要經常「退修」,這幫助「除去我們裡面的屬靈雜質,向我們顯明那些消耗慾望和精力的事物,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退修也可作為行動主義的一劑解藥,好使我 們不是從繁忙的活動中,而是從神得著滿足。」這話似乎是老生常談,卻最容易被輕忽。

建立支援的系統

缺乏足夠支持的的傳道人,難免面臨耗竭。羅倫·桑福建議,傳道人感到孤立無援時,當趕緊尋找一對健康的夫婦(無論是不是傳道人),定期與他們見面,坦誠分享,並請對方 代禱。筆者所屬的差會,都會定期調查宣教士的心理狀態。我們每年都需要填一些表格,以對自己的健康、家庭、靈性、情緒等狀態作出檢討,在必要的情況下,差會總部會提供 相關的協助,例如輔導或身體檢查等。這種措施也可以應用於一般教會,以防到了牧者耗竭了時不我與。

阿奇伯認為,傳道人建立一個家人以外的支持系統至關重要,尤其是能彼此敞開胸懷的同儕朋友。正式與非正式的傳道人團契可發揮這支持功能,因為同儕較能了解彼此在服事上 所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同時自己也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認同和實際的幫助。此外,傳道人可招募自己的代禱勇士。筆者所屬的差會,對每一個上工場前的宣教士要求之一,就是 招募足夠的代禱勇士,數目越多越好,讓他們固定、委身地為特定的宣教士代求。使徒保羅也經常呼籲信徒為他禱告(西四3;帖後三1~2;另參腓一19)。

要是牧者真的瀕臨耗竭,應當勇於尋求專業輔導的幫助。如果有專為支援教牧同工而建立的機構則能更實際地提供協助,如美國「愛家機構事工拓展/教牧關懷事工」(Ministry outreach/ Pastoral Ministries),就是一個專門牧養牧師的事工。

結論

傳道事業有其別於其他事業的特殊性。傳道人不但需要做事,也要處理各類的人事,諸如信徒的婚姻、家庭、同事等,而且所面對的人擁有不同的背景、個性、事業和問題。此外 ,教會會友對傳道人的要求不但看其做事能力,更是看他的生命見證,因此傳道人不但在做事上面對壓力,在「做人」上面對更大的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傳道人並不能像 面對其他事業般面對自己的事奉,其心態、觀念、策略、組織和生活都需要重新調整;耗竭的發生,是這種調適不當,或根本沒有察覺調適的必要的結果。不但如此,由於許多傳 道人都以不健康的方式生活,並被習以為常,以致眾人以那種方式為「正常」,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可能被視為「反常」。

然而,這並不抹煞傳道人重整生活的必要。因此,預防傳道人耗竭,需要傳道人和教會整體的配合才能完成。這個工程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長期性的計劃和漸進性的改變,還需要 針對全體信眾的教育。這看似一個艱鉅的使命,但深信教會若行神所喜悅的事,將不缺乏神的供應和幫助,讓教會更趨向健康發展。

(基督日報)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7: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