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2
- 最後登錄
- 2025-9-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鬧鐘響再睡一下?「越睡越累又傷腦」原因曝,專家教1解方
許多人在早上的鬧鐘響起時,會按下「貪睡鍵」繼續睡10分鐘不等,以為這樣能睡得更飽,但專家表示,狂按貪睡鬧鐘的行為不僅無法讓你睡飽,甚至還可能傷害大腦!
睡眠品質和睡眠週期息息相關,睡眠具有階段性,大致上可分為2大週期: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NREM)和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其中,非快速動眼期又可分為3個階段。因此,當我們從醒著到入睡時,會先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的3階段,接著進入第4個階段快速動眼期,形成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以下為各階段的睡眠狀況:
非快速動眼期
第1階段:這是NREM最容易被叫醒的階段,或是會忽然感到墜落的感覺。腦波在此時會漸漸減慢,感覺昏昏欲睡,肌肉逐漸放鬆。
第2階段:此時不像第1階段如此容易醒來,腦波有些變化幅度,體溫開始下降,心率開始減慢。
第3階段:此為NREM的深度睡眠階段,不容易被叫醒,腦波變化大,並且一些睡眠症狀如夢遊(Sleepwalking)、夜驚(Night terrors)等,通常都是在這階段發生的。
快速動眼期
第4階段:此階段眼球會快速轉動,也是我們做夢的階段,腦波更活躍。若在此階段被叫醒,會感到十分昏沉或疲倦。
貪睡鬧鐘對大腦的影響
每個完整的睡眠週期約90~110分鐘,若我們在深度睡眠階段被叫醒時,除了會感到極度疲憊之外,再次入睡需從第1階段重新開始,因此,若使用反覆用貪睡鬧鐘,會一直打斷大腦進入睡眠週期的進行,根本無法真正獲得睡眠,且感覺愈睡愈累。
知名的心理學家瑪麗亞康尼科娃(Maria Konnikova)曾在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中表示,在睡眠週期的初期被叫醒是最不理想的,會讓我們感覺整夜的睡眠品質很差。
善用鬧鐘 貪睡也無妨
依睡眠週期設定鬧鐘:建議可將鬧鐘設在就寢時間後的7.5小時,因為7.5小時為450分鐘,是睡眠週期90分鐘的倍數。通常第一個睡眠週期約需90分鐘,之後的週期平均約100~120分鐘,而每人每晚通常會經歷4~5個週期,而將鬧鐘設在週期結束時間(因為是淺眠狀態)醒來,比較不容易感覺昏沉疲憊。
善用貪睡鬧鐘幫助清醒:按下第一次貪睡鬧鐘後,在床上做伸展動作,別讓自己在第2次鬧鈴響之前睡著,可幫助腦袋清醒,準備起床。另外,睡前把鬧鐘放離床稍遠一點的地方,讓自己下床去將它關掉,可減少繼續睡著的機率。
各年齡層所需睡眠時間
根據美國疾管署CDC,不同年齡建議的睡眠時間如下:
4~12個月新生兒:12~16小時
1~2歲幼兒:每日11~14小時
3~5歲嬰兒:10~13小時
6~12歲兒童:9~12小時
13~18歲青少年:8~10小時
18歲以上成人:7小時以上
如果有睡眠品質不佳的狀況,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或醫院附設的的睡眠中心作諮詢,建立好睡的習慣才能確保真的有睡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