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鄉親鄉情/中壢聖蹟亭 歷史源自清代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21 01:51: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鄉親鄉情/中壢聖蹟亭 歷史源自清代

聯合新聞網 2022/11/20 02:39

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及新街國小旁的聖蹟亭建於晚清時代,後於日治昭和年間重建,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4年更和一旁的伯公廟擴大登錄合稱為「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為地方重要信仰中心,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可見虔誠信眾參拜,悠久的歷史文化也隨著香火不斷傳承延續。

桃市府文化局表示,中壢在清朝乾隆年間開荒,最先發展的區域為老街溪東岸,俗稱老街街區,到了道光年間,竹塹、台北等地發生閩粵械鬥,客家移民為避禍,陸續移居中壢,逐漸在新街溪西岸形成聚落,後來演變成新街街區,且擁有一座小城池。清制科考時,城內人文蔚起,聖蹟亭即在此背景下建造,不僅是客家文化指標性建築,更代表客家人敬字惜紙的傳統。

聖蹟亭原先坐落在仁海宮廟埕、橋頭左方,沿溪步道20公尺的一戶民宅後方,日治昭和7年前後,日本人拆除舊的聖蹟亭,在現址興建紅磚混凝土構造、洗石子裝修、中西合璧式樣的聖蹟亭,後來曾經重建,今日所見聖蹟亭即是重建後風貌。

由於伯公廟也為客家民俗信仰重要一部分, 2014年與聖蹟亭同列歷史建築,合稱「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當地里長莊金泉表示,伯公廟也有百年歷史,是新街里民信仰中心,伯公廟及聖蹟亭的存在,對地方別具意義。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22: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