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畢生傳承京劇及繩結技藝深厚貢獻 楊蓮英、陳夏生獲頒無形文資保存者證書藝師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2-18 01:39: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畢生傳承京劇及繩結技藝深厚貢獻 楊蓮英、陳夏生獲頒無形文資保存者證書藝師

大媒體 2022/12/17 10:22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典禮」16日舉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為110年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以及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頒發證書,以表彰兩位臺灣藝師維護發揚傳統文化的努力貢獻。兩位藝師的親朋好友紛至現場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場面熱鬧又溫馨。



文化局長李麗珠表示,臺北市政府從民國97年起登錄累積無形文化資產,至今已經累積共23類無形文化資產、36位保存者。陳夏生藝師投身繩結研究超過半世紀,進行繩結的分析,更持續創作新的繩結。楊蓮英藝師有京劇首席武旦的稱號,四十多年投入京劇演出教學傳承,至今仍持續與學校及社團合作教學貢獻良多。


陳夏生藝師致詞時提到,傳承繩結技藝的不是她個人,而是相關書籍和流傳的作品,感謝相關單位協助出版書籍並翻譯成英、德等外語版本,書籍內將繩結由簡而繁的訣竅和技法都詳細記錄下來,相信繩結工藝不會失傳。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早年因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對古物的裝飾產生興趣,時有前漢聲雜誌社社長姚孟嘉訪談報導傳統基本結的編法,讓她與繩結結下不解之緣。陳夏生從古書、古物中研究推敲編結技藝,同時善用其理工背景,對繩結線路組成的邏輯做科學解析,並以幾何代數公式紀錄繩結編法。



除了鑽研傳統結藝之外,陳夏生更結合金屬、漆、油彩等多元媒材,創編許多嶄新繩結作品,賦予傳統技藝全新的藝術價值,並自1970年代投入繩結教學推廣,在大學開設課程教授,甚至使繩結列入國、高中家政工藝課程,更出版教學書籍詳實記錄步驟、心得。目前83歲之齡仍持續傳承繩結藝術,讓幾將失落的古老技藝,重新賦予生命力。

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藝師致詞時表示,京劇近幾十年來在臺灣不是這麼輝煌,此次獲獎不但對京劇從業者是個鼓勵,對學習京劇的新血更是勉勵。自己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始終如一,會持續將畢生所學傳承下去。



楊蓮英為目前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長年於各地傳授京劇基本功、武旦、刀馬旦等表演藝術。自大鵬劇校第5期畢業,主修武旦行當,拜業師蘇盛軾門下,基本功扎實穩健,傳承無數近乎失傳的老戲與冷門戲。楊蓮英從1970年代開始投身戲曲教學行列,將武旦表演藝術精髓融入其他傳統戲曲,在京劇舞台上、甚至歌仔戲年輕演員中,許多新秀都受過她指點,培養許多新生代優秀演員。難得的是,她71歲仍親自示範教學,遠赴中南部為歌仔戲團授課,更在各國小、舞蹈團體等擔任社團指導,無私傳授一身絕學、積極推廣扎根傳統戲曲,對人才培育及藝術傳承貢獻良多。


文化局110年公告登錄楊蓮英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陳夏生登錄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同年登錄的還有民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剝皮寮歷史街區也於12月3日至22日舉行「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展出兩位藝師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等三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介紹和藝術文化精粹,期盼增進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9 04: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